張仕帶
(廣東省陽春市松柏鎮中心幼兒園,廣東陽春 529614)
農村幼兒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農村幼兒教育,有利于農村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當前,我國農村幼兒教育受農村經濟狀況的影響,與城市幼兒教育相比,在管理模式、資源配置、師資力量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我國農村幼兒園基本上采取粗放化管理模式,很多農村幼兒園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采取“誰出資辦園誰管理”的方式。農村幼兒園的具體管理是仿照小學的管理模式,相關管理措施的制訂都是依據小學的具體管理情況;幼兒園的專業管理人員缺少,班級內只配有一名教師[1];“專干不專”的現象普遍存在,即幼兒園缺乏專職的園長,幼兒園的管理不夠規范。
為了轉變我國大部分農村幼兒園的粗放化管理模式,我們可以把精心、精細等管理理念運用到農村幼兒園的實際工作中,形成精細化的管理模式,提高農村幼兒園的管理水平,促進農村幼兒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以下幾點是建立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具體內容。
1.管理隊伍精細化
要推動農村幼兒園管理模式的精細化,幼兒園園長要做好模范帶頭作用,做好全局規劃,進行科學引導,奠定優質管理的基礎;制訂符合實際情況的建園目標和管理理念,營造優良的幼兒園管理文化;與時俱進,創新管理理念;建立和諧團隊,團隊成員之間要互相團結。我國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不夠龐大,因此,園長還要合理優化教師資源,建立和諧的管理團隊,管理人員之間相互合作,推動精細化管理模式的落實。另外,農村幼兒園管理人員缺少,在實施精細化管理時,可能會出現一人多崗的局面。
2.規章制度精細化
推動農村幼兒園的管理模式精細化,幼兒園園長要建立幼兒園管理章程,并嚴格執行。精細化管理模式的正常運行是建立在制度管理的基礎上的,農村幼兒園要依據有關規章進行管理。例如,制訂《幼兒園管理章程》,放置在園內的展板上,管理人員隨時進行閱讀學習,而且管理章程的內容要涉及培養目標、幼兒園特色、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后勤工作等,確保每部分的要求都明確、清晰,同時進行分級管理,將具體責任落實到個人。
3.后勤保障精細化
推動農村幼兒園的管理模式精細化要求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為幼兒園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后勤工作涉及的范圍較廣,對幼兒園的管理質量有重要的影響。幼兒園管理人員要加強對后勤工作人員的培訓,提升其個人素質;構建完善的后勤管理體系,制訂科學、完備、精準的評價體系,對幼兒園內后勤管理的質量進行評價,并構建完善的考核機制[2]。
4.家園共育精細化
推動農村幼兒園的管理模式精細化,可以開展具有本園特色的親子活動,建立共育基礎。家園共育要求家長和幼兒園緊密聯系,共同推進幼兒教育的進步。在精細化管理模式下,幼兒園可邀請幼兒家長、監護人來到園內,參與共育活動,與幼兒教師一起制訂共育方案,并一同實施。幼兒園要不定期組織家長活動,讓家長參與到教育方案的設計中,開展諸如“親子運動會”“圖書漂流節”等親子活動,提升家長的親子閱讀能力及科學的育兒意識。
當前,我國很多農村幼兒園園內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完善,在教育場所、教學設備還有其他資源的配備上,都存在著很多的不足,無法滿足幼兒教育多樣化的教學需求。比如,不能依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與發展需求購置相關配套設備,幼兒園教室的教學設施不足,大部分教室只有桌椅和電視,沒有專門用于聽音樂、學畫畫的場所和工具[3];一些幼兒園內的娛樂設施類型少、數量也少,園內的活動設施年久失修,有非常大的安全隱患;一些農村幼兒園由于經費有限,園內的衛生條件較差,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一些農村幼兒園對幼兒的餐具、毛巾、玩具等的消毒工作沒有做到位。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鄉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4]。農村地區由于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等因素對教育人才的吸引力不夠,愿意留在農村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人才很少,這就造成我國農村幼兒教育的專業人才稀缺,這些都不利于我國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
地方政府要對農村幼兒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有清晰的了解,加大對農村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在幼兒園數量、幼兒園內設施設備條件等方面嚴格把關。政府對農村幼兒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量資金,可以使相關資源得到整合,能改善農村幼兒園的辦學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幼兒教育人才來本地任教,為解決農村地區幼兒教育的問題提供了幫助。
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幼兒教育人才建設的重視程度,根據幼兒園教師編制標準,逐步打造優秀的幼兒教師隊伍,保障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和收入增長機制,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薪資標準,解決農村幼兒教師的社會保障問題。
總之,科學的管理為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當前我國農村幼兒教育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對于農村幼兒園來說,為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升幼兒教育質量,需要運用精細化管理模式,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薪資標準,以促進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