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的通知》,其總體思路是:保持政策框架總體穩定,將改革實踐證明有效的好做法保留下來,針對突出問題完善政策設計,實現政策常態化,長效化;保持支持力度總體不減,保障棉農收益穩定,同時更好調動地方積極性,精準高效使用補貼資金;保持棉花產量基本穩定,在保障國內棉花自給率的同時符合世貿規則;堅持市場化方向,進一步引導新疆棉花生產提質增效,同時積極探索新型補貼方式。
1.構建目標價格長效機制。從2020年起,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水平為每噸18600元,同步建立定期評估機制,每三年評估一次,根據評估結果視情況調整目標價格水平。
2.合理引導棉花生產。按照“控制面積、提質增效”的原則,統籌考慮當地水資源和耕地等資源狀況,綜合采取退地減水、輪作休耕等措施,引導次宜棉區退出棉花生產。
3.加快全疆統一市場建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積極穩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全疆棉花市場真正融合,促進兵地市場價格統一形成實現棉花互交互認,做好補貼標準銜接。同時,進一步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信息平臺,全面采集棉農種植、籽棉交售、質量檢驗、庫存、加工等全流程信息,提高數據覆蓋面和準確性,有效整合全產業鏈數據,為更加精準補貼創造條件。
4.繼續探索新型補貼方式。進一步探索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新方式,積極穩妥推進棉花保險試點,因地制宜開展價格保險、收入保險等多種模式試點,完善機制設計,充分利用期貨、再保險等工具分散風險,探索可持續、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健全操作方式,確保及時足額理賠。
根據發改委通知要求,整理重點要求,開展工作梳理如下:合理引導種植,次宜區退出;兵地市場價格統一形成,互交互認,精準補貼;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信息平臺;新的補貼方式。
針對發改委提出的要求和梳理出的問題,通過分析,制定相關措施如下:
1.針對合理引導種植、次宜區退出解決方案。主要根據當地水資源、棉花種植產量、質量進行綜合評估,在水資源缺乏,棉花產量和質量低于棉花平均質量的地方,建議退出。其中水資源當地有較為詳細的資料,關于產量和質量數據,通過完善籽棉收購系統和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信息平臺獲得該地區數據,決定是否適合退出。
2.兵地市場價格統一形成,互交互認,精準補貼解決方案。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信息平臺。首先說明此處的兵地市場價格統一形成指的是籽棉收購價格形成統一,而不是棉花加工后皮棉銷售價格。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收購標準不統一,因此南北疆、兵團和地方的收購價格差距較大,導致市場混亂,補貼差異較大,套取補貼問題嚴重。主要體現在:手摘棉和機采棉的價格差異;地區收購加工能力的差異;回潮率和含雜率補扣標準的差異;質量價差的不統一;相關標準的缺失;檢測能力的不足。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而實現國家發改委的工作要求:
(1)市場價格統一形成方案。建議制定基準價,基準價由各企業根據自己的生產能力以及銷售情況自己確定,但應在一定范圍內浮動,指導價由棉花協會或加工協會發布,每周發布一次,各企業在基準價的基礎上上下浮動,浮動不超過±5%。
(2)建立統一的質量價差表。全疆兵團和地方建立統一的質量價差標準,從而保證優質優價。提升棉花品質,主要從采摘方式、顏色級、長度、馬值、衣分等幾個方面調節價格,由于機采棉已經占到收購棉花大多數,因此建議采用以機采棉為基準。大概價差方式為:手摘棉:+0.3,顏色級以白棉三級31為基準,白棉二級21的+0.1,白棉四級的-0.1。長度以28毫米為基準,29毫米+0.1,30毫米+0.2,27毫米的-0.12等。馬值以B級為基準,A級+0.1,C級-0.15。衣分以40%為基準,41%的+0.15,39%的-0.15,以此類推。
(3)關于收購檢驗結算重量和補貼標準的統一方案。國家原有標準是按照籽棉折合皮棉進行定價,現在因為機采棉占大多數,所有的籽棉收購加工企業均以籽棉進行結算,有的地方以手摘棉為基準進行結算,有的直接以凈重進行結算,所以價格差異很大,精準補貼根本無從談起,因此建議還是保留籽棉結算方式。但是結算的籽棉狀態應該制定相關籽棉檢驗結算標準,籽棉定價采用根據皮棉質量參數確定的價差外,確定籽棉公定重量結算標準。根據以往經驗,大部分采用籽棉回潮率8.5%、含雜率2.5%作為結算重量,特別是加水棉和加雜的籽棉增加上垛減重,按照籽棉回潮率8.5%、含雜率2.5%公定重量進行重量結算,補貼也應以此重量進行補貼,從而保證手摘棉和機采棉的補貼差異。同時兵地的補貼全部采用交售公定結算重量進行補貼,取消種植畝數的補貼。也就是說產量好的,補貼數量自然就高,質量好的交售價格高。在同樣產量情況下,補貼一樣但是質量高的價格高,從而獲得優質優價的獎勵。
(4)提升籽棉和皮棉質量等檢測能力。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目前基本具備皮棉的相關檢測能力或檢測方法。其中顏色級和標準棉樣進行對比;長度采用手扯法或儀器測量;衣分采用試軋機試軋后稱重;皮棉回潮率采用XJ130測量,但是關于結算的籽棉回潮率儀器,大部分采用沒有通過鑒定的電阻法探桿式測量儀器或采用手感測量儀,受環境溫度、裝載密度、檢驗人員使用力度等影響較大,也沒有可參照的行業或國家標準。阿克蘇地區2018年開始使用的微波法籽棉回潮率測量儀,測量準確。該儀器通過了技術鑒定,并建立了棉花行業標準,已經在阿克蘇地區多個軋花廠使用,避免了企業和棉農因為回潮率糾紛,也為籽棉公定重量結算、精準補貼提供依據。建議政府鼓勵各收購企業采用該方式進行籽棉公定重量結算,發改委拿出專項資金進行儀器采購補貼,從而保證結算的一致性并實現精準補貼,為優質優價的統一市場價格機制以及精準補貼做好準備。
(5)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為鼓勵優質優價以及解決品種過多的問題,建議各棉花加工企業對籽棉收購服務軟件進行升級。主要包括建立全疆統一質量價差表,全疆統一的基準價和全疆統一的結算單模式。結算單中包括流水單號、單位、姓名、聯系電話、身份證號、交售品種、毛重、皮重、凈重、籽棉回潮率、籽棉含雜率、上垛減重、結算重、補扣數量、質量參數及結算金額等內容。結算單地區統一印刷并編號,各棉花加工企業在當地市場監管機構領取統一票據,防止隨便更改等。通過系統設定及監管單位抽查,設置機采棉含雜率和手摘棉扣除最低標準等方式,確定棉花價格的統一和穩定,避免惡性競爭。
籽棉收購軟件要求監管單位能夠實時登錄檢查各軋花廠籽棉收購過程的數據,一方面便于監督管理,另一方面統計籽棉質量信息。要求籽棉和加工出的皮棉質量進行比對,如發現誤差過大則查找原因有無攪亂市場行為。以往發現有個別企業收購時將機采棉按照手摘棉模式不扣水雜、降低價格、增大結算重量進行收購,套取國家補貼。如果在監督數據過程中發現此類現象,執法部門應進行現場監督或調查。
新的補貼方式建議按以下幾點進行:(1)種子補貼,對于兵團和地方推廣的種子企業以及確認的好品種,在采購過程進行品種補貼;(2)化肥補貼,對常用的幾種化肥進行采購補貼,降低棉農采購成本;(3)保險補貼,采用補貼保險金等方式,降低因為產量、病蟲害以及環境冰雹等災害而產生的風險;(4)合作社經營,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生產效益,通過合作社補貼提高收益;(5)高品質棉花的特別補貼,鼓勵種植高品質棉花,提高收購價格,增加補貼金額,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6)籽棉公定重量補貼,無論機采棉還是手摘棉,采用籽棉回潮率8.5%、含雜率2.5%的公定重量結合籽棉收購平均單價和折合皮棉單價,按照18600元/噸皮棉計算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