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斌 劉 敏 程 文
為了進一步推動政府財政運行情況綜合績效評價工作,不斷提升項目評價質量和評價工作效率,現就如何開展政府財政運行情況綜合績效評價作一探討。擬從政府財政運行情況綜合績效評價的概念和目的、范圍和原則、內容和評價指標及權重、方法和程序、結果等方面進行闡述,以便能有效推動各地政府財政運行情況綜合績效評價工作。
政府財政運行情況綜合績效評價,重點是對委托評價的市、縣、鎮一級基層政府財政預算管理情況、財政收支管理情況、財政政策法規制度執行情況、財政監督管理情況、財政財務家底運行情況等方面所實施的綜合性績效評價。
通過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一方面,努力促進政府財政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著力提高政策實施效果和預算管理水平,提高財政資源使用效益和配置效率,改變預算資金分配的固化格局,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努力促進被評價的政府財政機關及時糾正財政運行過程中存在績效不高、運行質量差等方面的問題,不斷提高政府財政管理規范化、精細化、績效化水平;同時,通過向委托財政機關提交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報告,為其加強下級政府財政管理和轉移支付分配提供決策資料和參考依據。
委托財政機關明確的評價起止時間。
被評價的政府機關、財政部門以及與財政預算執行管理有關的稅務部門、國庫部門、所屬企事業單位、村組、重點項目建設單位等,項目組可根據評價需要在工作實施方案中具體確定重點評價和調查的單位。
與政府財政運行績效評價相關的事項均應包括在內。
政府財政運行情況綜合績效評價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既要對財政預算管理情況評價,也要對財政收支管理情況評價;既要對財政政策法規制度執行到位情況進行評價,也要對財政家底財務運行狀況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突出重點,對每大項中的重點事項進行重點審核評價。
實施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既要對本級財政自身運行狀況進行評價,同時還要結對財政預算執行單位運行情況進行評價,做到上下結合,才能保證綜合績效評價的完整性、全面性;當然以評價本級政府財政運行情況績效為主。
認真界定政府財政運行情況績效評價內容和評價指標,力求評價結果科學規范;嚴格政府財政運行情況績效評價操作規程,切實保證評價結果公開、公平、公正。
政府財政運行情況綜合績效評價內容主要應包括財政預算管理、財政資金管理、財政財務管理、財政政策管理等方面。圍繞這四大方面內容,其評價指標和權重標準設定如下:
1.政府財政預算編制(9.2分)
(1)政府財政預算編制方法科學性(2.8分)。1)預算編制依據充分性(0.6分);2)預算編制原則合理性(0.8分);3)預算編制方法先進性(0.6分);4)預算編制預算績效性(0.8分)。(2)政府財政預算編制內容合法性(3.1分)。1)政府財政收入預算編制合法性(0.6分);2)政府財政支出預算編制合法性(0.6分);3)政府財政預算結果平衡性(0.3分);4)政府財政預算完整性(0.6分);5)政府財政預算精準性(1分)。(3)政府財政預算編制程序合規性(0.3分)。1)預算編制程序合規性(0.3分)。(4)政府財政預算財力與職能匹配性(3分)。1)地方財權與事權匹配性(5分)。
2.政府財政預算執行(34.5分)
(1)政府財政預算批復規范性(3分)。1)預算批復下達及時性(1分);2)預算批復內容完整性(2分)。(2)政府財政預算執行合法性(29.5分)。1)財政收入預算執行合法性(12分);2)財政預算資金運行安全性(5.5分);3)財政支出預算執行合法性(12分)。(3)政府財政預算執行分析時效性(2分)。1)財政預算執行分析及時性(1分);2)財政預算執行分析效果性(1分)。
3.政府財政預算調整(0.3分)
(1)政府財政預算調整合法性(0.3分)。1)財政預算調整程序規范性(0.1分);2)財政預算調整方案報批時效性(0.1分);3)財政預算調整方案執行法定性(0.1分)。
4.政府財政決算(12.2分)
(1)政府財政決算編制規范性(2分)。1)決算編制合規性(1分);2)決算編制方法可行性(1分)。(2)政府財政決算收支準確性(2分)。1)財政決算收入準確性(1分);2)財政決算支出準確性(1分)。(3)政府財政收支結果真實性(1分)。1)財政平衡真實性(1分)。(4)政府財力分布合理性(7.2分)。1)財力分布結構合理性(3.7分);2)財力增長可持續性(3.5分)。
5.政府財政預決算公開(0.3分)
(1)政府財政預決算公開(0.3分)。1)預決算編制執行結果公開性(0.2分);2)財政決算審計結果公開性(0.1分)。
1.重點基(資)金管理(11.5分)
(1)政府性基金預算績效管理(3分)。1)基金政策依據適用性(1分);2)基金征收標準合規性(1分);3)基金使用效益性(1分)。(2)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管理(4分)。1)基金政策執行到位性(1分);2)基金管理規范性(1分);3)基金收支平衡性(1分);4)基金運行風險性(1分)。(3)本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的績效管理(1分)。1)財政專項資金項目立項決策科學性(0.3分);2)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有效性(0.3分);3)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績效性(0.4分)。(4)上級財政下達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績效管理(3.5分)。1)資金下達及時性(0.5分);2)資金使用專項性(0.5分);3)資金撥付專戶性(0.5分);4)項目實施效率性(0.5分);5)監督檢查跟蹤性(0.5分);6)項目實施公開性(0.5分);7)資金使用結果績效性(0.5分)。
2.財政重點存量資金管理(3.5分)
(1)清理壓縮預算結余結轉資金(1分)。1)地方公共財政年終預算結余結轉率=地方公共財政年終預算結余結轉數÷地方公共財政支出決算數×100%。(0.5分);2)地方公共財政年終預算結余結轉變動率=(1-本年度地方公共財政預算結余結轉數÷上年度地方公共財政預算結余結轉數)×100%。(0.5分)。(2)清理壓縮財政總預算暫付款(1.5分)。1)地方財政總預算暫付款率=地方財政總預算暫付款年末余額÷地方公共財政支出決算數×100%。(0.5分);2)地方財政總預算暫付款變動率=(1-地方財政總預算暫付款本年末余額÷地方財政總預算暫付款上年末余額)×100%。(0.5分);3)暫付款管理的有效性(0.5分)。(3)清理壓縮財政總預算暫存款(1分)。1)地方財政總預算暫存款率=地方財政總預算暫存款年末余額÷地方財政公共財政支出決算數×100%。(0.5分);2)地方財政總預算暫存款變動率=(1-地方財政總預算暫存款本年末余額÷地方財政總預算暫存款上年末余額)×100%。(0.5分)
3.重點資產管理(6分)
(1)地方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收繳執行比率(2.5分)。1)地方國有股紅利、利息收入實現比率(0.5分);2)地方上繳利潤收入實現比率(0.5分);3)地方國有產權轉讓收入實現比率(0.5分);4)地方清算收入實現比率(0.5分);5)地方其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算實現比率(0.5分)。(2)地方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結構比率(2.4分)。1)地方國有資本投資比率(1分);2)地方國有資本營運費用比率(0.5分);3)其他支出比率(0.5分);4)社會保障方面支出比率(0.4分)。(3)地方國有資本經營績效(1.1分)。1)地方國有資本宏觀績效性(0.6分);2)地方國有企業經營績效性(0.5分)。
1.會計管理(1分)
(1)會計核算的規范有效性(1分)。1)政府新會計制度執行率(0.5分);2)地方財政內控制度健全有效性(0.5分)。
2.財政監督(1分)
(1)財政監督持續性(1分)。1)財政監督率(1分)。
3.政府債務(10分)
(1)政府債務規模恰當性(1分)。1)政府債務率(1分)。(2)政府償債規模的合理性(1分)。1)政府償債率(1分)。(3)政府逾期債務規模的風險性(1分)。1)政府逾期債務率(1分)。(4)政府舉債項目的合規績效性(7分)。1)政府債務合規性(5分);2)政府債務項目績效性(2分)。
1.重大政策執行績效(4.5分)
(1)政府采購制度實施績效(4.5分)。
1)政府采購業績評價指標(1.5分)。
①采購產出指標(規模指標)(0.5分)。地方政府采購相對規模=當年實際地方政府采購金額÷當年地方財政支出總額(或GDP)。②采購效率指標(0.5分)。地方政府采購規模效率=當年地方政府采購總額÷地方政府采購次數。地方政府采購人員效率=當年地方政府采購額÷地方政府采購人員數量。③采購成本指標(投入指標)(0.5分)。
2)政府采購管理質量指標(1.5分)。
①采購投訴發生率指標(0.5分)。地方政府采購投訴發生率(%)=地方政府采購投訴次數/政府采購人(代理機構)采購項目次數。②采購文件合格率指標(0.5分)。地方政府采購文件合格率(%)=政府采購合格文件數/納入評價范圍的采購文件總數。③采購信息公開程度(0.5分)。地方政府采購信息公開程度(%)=已公開采購信息項目權重/應公開采購信息項目權重。
3)效益指標(0.5分)。
地方政府采購節約率=(地方政府采購預算金額一實際地方政府采購金額)÷地方政府采購預算金額×100%=1一地方實際政府采購金額÷地方政府采購預算金額×100%。
4)采購服務指標(0.5分)。
地方政府采購代理服務滿意率(%)=服務評價分數之和/有效調查問卷份數。
5)采購信用指標(0.5分)。
政府采購中標(成交通知書)(%)=中標(成交)實際采購金額/發出中標(成交通知書)應采購的金額。
2.重要改革活動實施績效(6分)
(1)政府財政改革成效(4分)。1)收入征管改革(1分);2)支出監督管理改革(1分);3)財政體制改革(1分);4)財政制度創新(1分)。(2)年度重點工作成效(2分)。1)重點工作和專項活動計劃完成率(2分)。
以上評價指標主要適用市縣區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對鄉鎮一級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可作適當的刪減(可以去掉政府性基金、社會保障資金、專項資金、政府采購以及國有資本經營績效評價指標等內容)。
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方法總體采用詢問查證法、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實地踏看、問卷調查、專家評議法、訪談座談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
根據財政機關與公司簽訂的委托協議計劃要求,確定開始評價的工作時間和工作計劃,準備對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
根據工作計劃,確定項目組人員和項目組組長,并開始實施評價工作。項目組實行組長負責制,同時,搞好項目組人員審前業務培訓。
1.搞好調研,收集資料。項目組應根據項目工作目標和評價內容相關要求,認真搞好審前調查,收集財政預算、決算、相關政策文件以及審計認為需要收集的其他資料。2.設計相關評價表格。項目組應根據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工作的需要,結合前期調查情況,設計相關評價表格,以便搞好評價分析和取證。3.編制實施方案。項目組在前期調查基礎上,根據上述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內容,認真編制實施方案,明確重點內容,方法步驟,搞好人員分工和時間安排等。4.制發通知書,布置單位自評。項目組在調查階段或者在下發通知時,及早將有關表格及部門單位需要提供的有關資料清單給被評價單位,要求其迅速收集相關評價資料并做好績效自評工作,待項目組進點正式實施評價時,必須按時提交相關資料和績效自評報告,以確保項目組審計工作有序、快捷推進。5.現場實施。項目組應按照實施方案確定的重點內容,結合前期調查了解的信息,認真審核、檢查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資料,對有關績效指標進行認真的測算、分析、復核,核定有關績效目標值,認真搞好證據的采集和分析,逐條逐項編制評價得分工作底稿。6.撰寫評價報告。項目組在進點實施結束后,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出具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報告,并及時報送委托財政機關。評價報告應內容完整,數據真實,依據充分,結論合理、公正。
政府財政運行情況綜合績效評價結果可采取評級與評分相結合的形式。評分實行百分制,滿分為100分。根據得分情況將評價結果劃分為四個等級:總分大于等于90分以上為優秀;80-89分(含80分)為良好;60-79分(含60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項目組按照預算政府財政運行情況綜合績效審計指標表所確定的指標分值,逐項進行審核打分,得出評價結果,并在政府財政運行情況綜合績效評價報告中予以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