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磊
(江西服裝學院招就處,南昌 330201)
企業的本質是盈利,經濟管理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當前時期,隨著體制改革和產業轉型發展,企業經濟發展外部環境發生深刻改變,為保障企業與時俱進,保持穩定運行,企業經濟管理策略需要緊跟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不斷改革創新,但是目前仍有部分企業沒有重視經濟管理,導致實際運行中出現一系列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經濟發展。
企業經濟管理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是企業管理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生產規劃、經濟結構調整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經濟管理可以看做單獨的管理體系,但是管理措施需要根據企業發展情況和社會經濟不斷調整,需要滿足不同階段企業生產和經營需求。經濟管理是一種綜合性的治理措施,以企業價值為核心原則,包含繁雜豐富的系統內容,具體包括企業戰略目標制定、組織機構職能設定、內部審核、人力資源、生產改進、經濟管理體系文件等多方內容,還需要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進行科學的規劃和管控,滲透在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有效降低企業經濟發展風險。
當前時期,一些企業仍然將自身經濟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定義為擴大生產規模和增加對外投資的老思路,過于注重數字和體量,缺乏現代化的企業經濟管理觀念和思維,在進行資源分配時,過多關注生產質量和效率,缺少對現代社會經濟形勢下市場規律和生產成本的分析,企業管理模式過于粗放化,沒有實現向精細化、集約化的轉變,不利于節約成本,在當前時期,無法確保企業總體收益。
雖然大多數企業隨著社會經濟體制改革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但是許多企業仍然沿襲以往經濟管理制度,與經濟全球化發展現狀存在一定差距,這是因為企業經濟管理制度較為落后,沒有充分借鑒先進企業經濟管理理念和經驗,也沒有結合企業實際發展特征和需求進行優化,導致人才流失,企業發展動力缺失,致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同時,部分企業不重視經濟管理工作,沒有進行及時改進,致使經濟管理制度落后,主要表現在企業上層領導權力范圍過大,缺乏相應制衡監督機制,在工作中經常是一人決策多人執行的工作模式,領導個人問題對管理策略的實施和開展影響極大;各個部門職責不明確,存在工作內容重疊或者部分內容無人負責的情況,極易出現搶功、推脫等問題,會進一步增加工作內容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降低關鍵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大多采用上傳下達的單一模式,管理框架較為簡單,缺少多樣化和豐富性。
在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部分企業對經營管理體系缺乏認識,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沒有建立科學評估體系,導致制定出的管理措施要么不符合企業實際,要么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漏洞百出,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導致出現錯誤決策,反而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這是因為企業沒有及時收納外界先進經濟管理觀念和方式,對企業自身發展階段特征和發展目標不明確,沒有時刻優化和改進管理體系,也缺乏相應的評估和審核,導致經濟管理體系中很多問題沒有顯現,對企業發展造成制約。
企業發展需要擁有優秀人才隊伍和企業文化,這就需要企業重視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是企業的隱形資產,但是部分企業在經濟管理過程中,不重視人力資源配置,導致良好企業文化氛圍的缺失,員工凝聚力和歸屬感也較差,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企業文化與人才培養息息相關,人力資源是構建企業文化和優秀隊伍的主導者,忽視人力資源作用將不利于企業文化的建設,不利于優秀人才的培養,導致人才流失,企業成本增加,間接導致企業整體效益下降。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將不再局限于國內市場,企業經濟管理工作需要不斷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和理念,將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融入其中,創新經濟管理措施,緊跟社會經濟發展形式,樹立現代化經濟管理理念,確保企業經濟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因此,企業經濟管理者需要樹立創新意識,提高自身市場敏銳度,不斷研究新興事物,將先進觀念和內容引入經濟管理工作中,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同時,創新經濟管理措施,加強各部門之間業務對接融合,明確企業資源統籌調度,將現代經濟管理理念滲入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最大程度發揮企業經濟管理作用,提高企業經濟管理現代化水平。
當前社會經濟形勢下,企業面臨著巨大機遇和挑戰,經營管理模式逐漸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構建完善經濟管理機制將進一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一方面,企業需要重視經濟管理措施,將其與企業發展緊密連接,根據企業不同時期的發展需求制定相應經濟管理計劃,如企業發展初期更重視現金流量和收入能力,并不斷完善優化經濟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同時,落實責任制,明確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細化工作流程,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工作環節,做到凡事有據可查、有章可循、有人負責,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針對不同崗位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和考核標準,對表現優異、認真務實、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做到及時獎勵、及時表揚,提高員工的職業素養和工作積極性。同時,尊重每位員工的差異性,根據員工個人興趣和發展方向為員工制定職業規劃,充分挖掘員工潛能,為員工提供發展和展示平臺,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提高責任心,從而提升管理效率,促進企業經濟再次發展。此外,企業還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包括微信、微博、直播平臺等,實時發布企業相關信息,如重大通知、優秀員工評選、企業結構調整、員工節日福利等內容,增加與員工的溝通渠道和頻率,拉近企業與員工的距離,營造和諧健康的企業氛圍,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企業經濟管理措施若想實現最大運行效果,就必須構建科學合理評估體系,定期審核、評估企業經濟管理體系,據此不斷調整管理措施,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首先,企業需要設置專門的經濟評估部門,定期審核相應經濟管理措施落實情況,并根據具體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做出針對性的優化與調整,從而優化人員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需要評估各部門收支情況和經濟效益,評估其管理方式是否存在問題,是否需要調整,將企業經營成本和發展損失降至最低。然后,企業需要對企業員工的工作能力進行評估,包括專業能力和績效考核,根據評估結果對專業能力突出、工作認真務實、有突出貢獻的員工,及時獎勵和表揚,如可以采用職位升遷或者物質獎勵的方式,對專業能力不強、工作懶散不認真、逃避責任,有重大工作失誤的員工,進行及時的處理和處罰,如全員通報、停薪留職或者直接辭退,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同時,創新管理觀念,鼓勵員工在工作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其余時間均為員工私人時間,如非必要企業不得干擾員工,能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企業良性發展。最后,評估部門需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及時總結糾正工作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并提出具體解決措施,促使企業和諧統一發展,以便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社會經濟新形勢下,企業需要明確自身發展定位,結合實際發展情況和資源條件對人力資源管理配置進行優化,設置滿足企業需求和員工技能的崗位,并配以相應薪酬福利和職業生涯規劃,保障員工正常權益,促使員工全身心投入工作崗位中。一方面,企業需要完善員工培訓制度,定期邀請理論知識夯實、管理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對經濟管理人員進行理論培訓和經驗交流,提升經濟管理人員的整體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并根據相關人員的實際情況、業務能力等進行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有效提高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水平。同時,重視人才引進,提高準入門檻和福利待遇,引入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優秀人才,鼓勵其將先進工作方式和經驗融入其中,使其充分發揮自身價值,為企業發展注入內生動力。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加強自身文化宣傳,使員工明確企業發展目標,了解企業發展歷史,并開展豐富多樣的團建活動,增加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其向著共同目標努力奮斗,促使企業向好發展。
企業經濟管理措施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節約企業經營成本,還能提高企業整體經營效益,這對現代社會經濟背景下的企業發展有著重要促進意義。因此,企業需要重新明確自身發展定位,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分析,樹立現代經濟管理觀念,構建完善經濟管理機制、創建科學合理評估體系、強化人力資源配置,逐漸形成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的經濟管理體系,為企業長遠、健康發展提供充足的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