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玨
(中共漯河市委黨校,漯河 462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的一些缺點逐漸暴露出來。因此我國政府應當充分發揮政府職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需求做出一系列的戰略調整,切實認識到我國政府在職能轉變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對政府職能進行重新定位,以滿足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
我國政府職能包含以下幾個方面:政治統治職能、經濟管理職能、社會職能以及文化教育職能。政府職能是隨著政治局勢變化而變化的,因此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政治統治職能是指政府對外保護國家利益和安全,對內維護社會秩序的職能,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經濟管理職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宏觀經濟調控、建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市場監督管理制度、維護市場秩序。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成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這時政府所表現的就是經濟管理職能,主動進行經濟建設。社會職能包含:保證人們基本社會保障、提倡愛護環境,節約自然資源、在就業就職方面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我國人口質量、公共服務管理。文化職能是社會職能的一部分,我國的文化職能主要包含發展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普及發展高等教育、發展藝術文化事業、完善體育天文等方面管理。我國政府對于文化職能的重視主要表現在對教育事業及衛生事業的投入扶持。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人們已經接受并默認了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經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政府機構的相關功能并沒有進行相應的調整,而是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經濟體制下。由于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政府需要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政治和經濟方面的雙重改革。行政管理職能、公共服務、經濟建設三個要素組成了我國的政府職能,政府職能的轉變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因此應當準確定位政府職能,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為構建服務型政府奠定基礎。
目前看來,1950 年以來所形成的以計劃經濟為前提的政府職能一直延續至今。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雖然在不斷創新、完善政府職能,積極開展靈活多變的黨政體系建設,但還沒有達到理想預期,并且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超編問題往往很嚴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為了保證社會平穩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積極開展基本職能建設。但是,由于我國正處于生產力水平遠遠不足、基礎設備設施、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政府在職能發揮與轉變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對于我國政府來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當注重職能轉變,加強管理的創新性,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穩步發展。
我國政府進行市場資源的宏觀調控過程,是建立在企業間自由競爭的基礎之上的。政府作為我國公權力的代表,不應該過度參與企業的發展戰略。但是,目前看來,一些企業在大環境的影響下,當投資建設一些信息化產業時,政府卻對其投資項目進行干預,這樣過度干預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同時影響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其次,部分政府部門還存在價格壟斷的行為,采取排外措施,對本地價格進行保護,這不僅不利于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甚至與促進經濟發展的初衷背道而馳。甚至有的時候,政府為了完成一份完美的“答卷”,不顧及公共資源的利用情況,短時間內去完成一些“表面工程”,這不僅是對我國社會資源的浪費,也是對人民群眾不負責任的表現。一些社區在組織社會公益活動時,個別政府機構濫用職權,對社區活動進行干預,極大的不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政府公信力的建設。
政府職能所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指過度干預企業活動方面,對于個別領域,職能缺失問題仍然存在,如不及時改善,嚴重影響我國企業的發展,進而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體系建設過程中,一些企業不能通過市場的變革進行自我調節,對于市場主動調節不到位的領域,政府往往缺失監管,存在空缺,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其一,沒有建立健全市場管理監督體系,對于需要政府進行監督的行業,政府缺乏監管,即使進行監管也存在監管不全面的現象。
其二,對于城市農村共同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沒有起到充分的協調溝通作用,導致城鄉建設矛盾明顯,城市和農村的貧富差異不斷加大,嚴重擾亂社會秩序。
其三,對于社會公共服務資源建設方面,我國政府在進行公共社會資源的建設方面,存在嚴重的供給不足、供給不均衡問題。例如,個別地區醫院,學校數量嚴重不足,上學難、看病難的社會矛盾日益嚴峻。還有的地區學校、醫院相繼建設,出現資源過剩的現象,使得社會矛盾日益加劇。
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政府的職能不再單一化,職能轉變逐漸向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元化方向發展。我國政府在職能轉變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對于完全建設服務型政府、適應市場經濟來講,還需要不斷的努力。所以,對于政府而言需要不斷創新實踐職能管理,加快職能轉變的步伐,綜合多方面因素來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
我國政府在公共服務及環境保護方面存在的職能缺失現象,對于個別企業管理不到位,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為此,政府在加強對企業的宏觀調控以及完善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的壓力就相對大一些。面對我國市場經濟,為了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應當結合我國國情及實際發展情況,積極吸取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并結合自身問題運用在我國政府的職能管理上。
在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方面,可先從健全制度和完善法律法規兩方面入手。例如,為了給人民群眾提供一個和諧、穩定的市場環境,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的安穩踏實,政府應當積極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讓人們沒有后顧之憂,從而增加人民群眾幸福感與安全感。其次,建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還可以提高人們承受風險的能力,進一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此外,人們所需要的保障,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保障,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也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指數。例如,對于一些學生多、學校少的地區,政府應當加大教育方面的投資。對于一些極其貧困的地區,可能存在不僅教學環境差、教學設施不齊全的問題,教師資源可能也比較稀缺,政府應當在宣傳支教的同時,投資建設貧困地區的教學環境,改善貧困地區教師隊伍的待遇,從而解決教學資源缺乏及教師資源匱乏的問題。對于社會公共服務的另一個問題,個別地區看病難的情況,政府應該加大醫療匱乏地區公立醫院的投資建設力度,完善醫院內部相關制度。因此,結合現階段我國國情,加大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建設力度,可以積極推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
現階段,我國政府過度干預企業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政府自身的問題。信息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企業應當跟進時代的步伐,勇于嘗試新的理念及技術,因此政府應當轉變以往的職能方式,給企業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企業離開政府的扶持,仍然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不僅可以使企業更加獨立、強大,同時可以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可以在今后的市場經濟中獨擋一面。因此,政府在企業發展方面應該做到做好法律法規建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后盾支持,讓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自由競爭,促進我國經濟穩步發展。
縱觀人民群眾對于政府部門的反饋評價,辦事難、“踢皮球”已經成為了部分政府部門的標簽。政府部門作為為人民服務的機構,辦事效率低、服務意識差,這些完全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背道而馳,若不從根本上改善現狀,很容易引起社會矛盾。
對于政府部門間的“踢皮球”現象,應從根本上杜絕。政府應該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將各種業務的辦理流程公開公示,盡量將關聯項目的辦理流程簡化到在一個部門,一天就可以把業務辦完,提高各部門的辦事效率,真正意義上做到人民群眾辦事“只跑一趟”。提高企業辦事效率、提升工作人員服務質量、優化業務辦理流程,將一些措落實到位,不僅可以緩和政府機構與人民群眾間的矛盾,并且對于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現階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政府對于一些專門的社會機構工作干預過多,致使人民群眾對于政治事務與社會事務無法區分。因此,政府應當適當培養一些專門的社會機構,安排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政府方面應當適時放權,例如對于一些社會團體,政府可以加大投資力度,建設專門的社會團體,為其提供一些正確的引導之后,不再干預其工作,進而促進我國經濟多元化發展。
在許多市場經濟已經達到發達標準的國家,其市場經濟都是通過法制化手段來制約的,由此可以看出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依據發達國家的成功案例,可以總結出,依法行政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利用才能使市場經濟體制有條不紊的發展。例如,汽車在紅綠燈的指揮下可以有序的前進,避免擁堵,即使沒有交通警察在場,駕駛員也知道什么時候可以走,什么時候不能走。這就是我國市場經濟所要達到的標準,依法行政就相當于道路中的信號燈,約束人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在行政機關行使依法行政的職責時,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實施,確保做好分內事。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完善,但我國政府職能在轉變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因此,我國要對市場的宏觀調控與市場的自主選擇相結合,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政府要結合自身的不足之處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的同時,促進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