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云
(中輕物產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青島 266071 )
財務會計之所以成為每個經濟單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一方面是因為有來自于經濟單位外部的要求,如政府管理、稅收征管、股東及投資需求等;另一方面是因為有源自經濟單位內部管理上的需要。只要公司還存在,財務會計就會存在。財務部門除了按會計準則的規定記錄報告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整體情況以外,在公司開展多種經營業務時,還會時常被管理層問及某個業務板塊“是否盈利”“資金占用情況怎樣”“可否提供考核依據”“有否異常狀況”等問題。具體執行業務的部門也會提出同樣的問題。因此,財務部門能否從自己的專業特性出發做出分類核算,為回答上述問題提供數據依據,成為財會人員需要研究的課題。單項核算體系就是在這樣的需求中誕生的分類核算方法。
實踐結果表明,單項核算體系除了能夠全面系統地回答管理層與部門關心的問題外,還為進一步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實現全成本核算、深化財務數據運用、合理布局業務發展等提供了有效支持。
單項核算體系不是我們這一代財務人員創建的核算辦法,它至少是兩代之前的財務“老法師”們精心設計的細分核算辦法。在手工記賬的條件下,憑借著一支筆、一把算盤與一個計算器,老一輩財會人員以精湛的手法,準確地記錄、匯集了各種原始數據,精準計算并提供了單項核算的系列數據,為細化財務核算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作為現在的財務工作者應對此表示深切的敬意。
隨著國家經濟的繁榮、會計準則與法律法規的不斷更新,單項核算體系的具體運用方案在一代又一代的財會人員手中不斷跟進、創新、完善。在繼承理解原有思想方法和核算技術的基礎上,財務人員不斷設計出適應公司業務發展的核算方法,在單項核算中嵌入了內部銀行等具有現代管理理念的模塊,并實現了其核算體系的電算化。物產股份現在運行的單項核算體系已經成為可滲透到財務工作全過程的技術方法,涵蓋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財務賬戶、商品核算、往來核算、費用核算、薪酬核算、其他各項資金核算、財務成果核算、對內報告會計報表、輔助記錄、考核應用等各個環節,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分類核算方法系統。
單項核算體系的歷史發展過程是諸多利益主體思想角逐、碰撞的過程。不同的利益產生不同的愿望,不同的愿望產生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又通過不同的具體核算來實現。其結果是有的做法一直運行至今順暢無阻,有的做法起初被認為合理但一段時間后卻發現并不與公司整體利益相一致,而有的做法一經討論就發現無法解決的巨大難題而不得不放棄。推行單項核算體系時的困難主要體現在由此產生的觀念方面的、技術方面的、邏輯方面的甚至是人文方面的障礙上。因此,運用單項核算體系需要確立一系列的原則,用來規避不必要的曲折。通過對單項核算體系歷史演進過程的歸納,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必須遵循的原則。
財務會計有4 個基本假設,是對經濟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空環境所作的合理設定。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這是最重要的原則,這4 個基本假設中的任意一個如果不存在,會計核算就無法進行,這是人們從長期的會計實踐中總結得到的最寶貴的經驗。不過在許多經濟活動中,包括單項核算體系的建設與運行中,人往往會不自覺地偏離這些假設。偏離會產生以下后果:①特定概念不清、描述發生偏差,導致理解不一、無法協調;②具體核算實際上無法操作,導致客觀上不能繼續工作。
例如,在問及“××業務板塊是否盈利?”時,實際是在問“××業務板塊在某段時間內是否盈利?”,這里就有“會計分期”這一前提。如果不加設定,恐怕是無法回答的。這里某個業務板塊是“會計主體”,盈利多少要用一種貨幣來計量,而且是在公司持續經營的前提下向其分攤諸如折舊等綜合性費用后才得到結果的。很明顯,4 個基本假設一個都不能缺少。當我們在技術上遇到障礙時,請一定判斷一下“基本假設”是否得到了遵循。
單項核算體系屬于對內報告會計,但其結果數據要與對外報告的會計報表相一致。單項核算與日常會計核算同步執行,平時核算時編制的會計分錄包含單項核算的內容,財務賬戶記錄是同步進行的,“對內報告”與“對外報告”是統一平賬的。
單項核算體系內各個“單項”執行的核算政策應相互一致。為了公平反映與合理評價“單項”情況,對各個“單項”采取的核算規則原則上需要一致。
此原則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單項”的核算不影響整體的核算,整體的核算必須按照會計準則進行;二是“單項”與“單項”之間互不影響。某個“單項”發生業務經營的變化,不對其他“單項”的應有核算產生影響。當一個“單項”新生或結束,并不影響其他“單項”的核算結果。
記入“單項”的成本費用,必須是主管此“單項”業務的部門可以控制的成本費用。維持公司整體運行的環境性費用不由業務部門控制,不宜作直接分攤。對環境性費用可采取間接分攤的方式,賦予業務部門可以控制的權重因素,或通過一定機制在事先確認需要其承擔的份額。
單項核算體系的建立、內部核算政策的設定、具體核算方案的設計應體現鼓勵業務發展這一原始動機。通過單項核算體系的運行,促使單項業務增收節支、加快周轉、提高效益,也同時促使公司整體經營水平的提高。單項核算體系會形成一系列數據結果,但無論單項核算的成果亦或其方法,都不應絕對地看待,而應相對地評價。
建立具體的單項核算體系時,首先需要確立“部門品種”序列。“部門品種”序列是細分的“會計主體”,以后所有相關的會計記錄全部要落實于“部門品種”序列項下,所有的核算結果也全部要用“部門品種”序列予以反映。
需要特別指出,“部門品種”序列中的部門是核算概念,并不一定要與公司行政部門相同,只要后續運用沒有沖突即可,一般可參照行政設置,并考慮將要發生的變化;“部門品種”序列中的品種并不指向物理屬性,而是指向管理屬性,是管理概念上的“單項”業務,是單項核算的最終主體。
××公司的“部門品種”序列中,每一個部門被賦予2位編碼,部門內的品種也被賦予2 位編碼。業務部門按需要可設置其他品種,用以核算部門內其他的業務對象,當這些對象“成長”后,可調整為主要品種。“公司綜合”單獨呈現為一個部門,下設“單列項”一個品種,用以核算公司層面的綜合性款項及費用。所有部門(包括職能部門和業務部門)下都設置“部門綜合費”,僅用以核算部門層面的綜合性費用。部門下的非“部門綜合費”,皆為具體品種。
具體設置“部門品種”序列時,要匯集各方意見,綜合考量各種因素,結合電算化系統提供的編碼表功能,力求將其設置完好,做到編碼風格統一、相同屬性品種編碼一致、編碼排列考慮業務發展變化、疏密得當等。建議把“公司綜合”及“單列項”的編碼設置在最后。
“部門品種”序列的設置并非越細越好,從已有的經驗來看,過多過細的設置不僅會大幅度增加核算上的工作量,而且以此核算所得結果會加大閱讀評判的難度,反而會削弱會計用貨幣手段來綜合反饋情況的能力。
單項成本管理的推行帶動了各項成本的管理,有利于企業精細化管理,較深地從各個方面對成本進行控制與監督,調動和促進了整個企業各項管理。
對加強部門內部監督和核算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效地加強財務對成本的管理,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讓每一位員工都樹立成本意識,養成精打細算的習慣,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隨時掌握現場進度動態,真正起到了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