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蓉
(福建省南安市柳城小學 福建 南安 362300)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當中,應用團隊互動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給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學生更加活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作用更大。在班級內通過團隊合作學習以及互動教學,更有效的突出了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學生能夠借著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學習思維得到了有效的培養[1]。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開展團隊互動教學模式,關鍵在于團隊組建和課堂互動兩個方面,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生自主探究式教學課堂的形成,組建團隊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在構建團隊時,一定要用科學的方法建立團隊,如此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有效提升。
在組建團隊之前,教師要對全班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性格、學習能力、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都做出詳細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團隊構建,在每個團隊當中都要合理分配,做到團隊之間均衡發展。例如,以4人為一個團隊,每個團隊的隊長,要選擇班級中具有組織能力的學生來擔當,然后在合理分配中等學生和學困生,以同樣的結構進行團隊科學構建,如此才能夠使團隊學習有效運轉,順利達成教學目的[2]。
在完成團隊組建之后,進行實踐教學過程當中,為了能夠使每個團隊成員都能夠迅速磨合,快快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以此來促進團隊合作的有效運行。每個學生在學習時思想和方法都不一樣,在進行團隊合作時,通過彼此交流,引發思想的碰撞,更有助于學生實現創新。在一開始時,教師要做好引導,讓每一個團隊的隊長發揮作用,鼓勵每一個隊員都能夠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思維表達出來,如此不僅能夠起到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作用,而且能夠幫助每一個學生迅速成長。為了讓學生能夠愛上團隊互動學習模式,教師要采取趣味教學,構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團隊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如《觀察物體》的教學,為了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能有效互動,教學時構建一個有趣的故事情境:“同學們,聽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嗎?想不想再聽聽笑笑給我們講一遍?”(聽盲人摸象的故事)故事講完后問:“每個人摸到的部位不一樣,覺得大象的樣子也不一樣,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要來學習與這個有關的內容,希望同學們通過學習能找到答案。”通過這種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大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思考。孩子們的探究欲望濃烈時教師再把準備好的學具分發給每一個團隊,然后讓大家把自己所看到的用筆畫出來,畫完之后團隊展示作品:有正視圖、有俯視圖、有左視圖……提出學習要求:觀察團隊成員的作品,你有什么發現?思考: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卻不一樣,是看錯了嗎?如果不是看錯,那又是為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團隊交流討論,班級匯報交流、補充質疑,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思維碰撞中,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團隊學習不斷深入。
數學是門科學,數學教學是門藝術。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老師精心的指導與引領。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促進學生間的對話交流,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使其在不斷思辨、說理中引發再思考,逐步突破思維障礙,發現數學知識的本質。
例如教學《商不變的規律》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心理,課始精心創設猴王為小猴分桃的故事情境,提出問題:為什么小猴總是說不夠?后來為什么小猴笑了?誰是聰明的一笑呢?讓孩子大膽猜想,然后團隊交流,學生在相互補充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猜想,充分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導列出算式,出示算式① 8÷2=4
② 80÷20=4
③ 800÷200=4
④8000÷2000=4
提出學習要求,明確學習任務,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然后分享交流,學生很快就發現了:當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商不變。這樣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在自主學習、交流互動、老師的點撥指導等一系列活動中深入理解商不變的規律。在這一復雜的思維過程中,學生的活動方式是多樣化的,有個人獨立思考,也有小組合作交流,更有班級集體探究,這樣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又能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3]。
團隊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數學思維具有重大意義。在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努力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平臺,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老師的引領作用,有效促進學生主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