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交通綜合執法局 江鑰欣
交通是民生的熱點,每個人都是交通的參與者。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的交通類電視節目層出不窮,節目內容主要以現場執法為主。2018年南京市交通運輸局維管處另辟蹊徑,以為民服務為宗旨,以群眾需求為核心,以行業專家為依托,為群眾宣傳法律法規、普及用車知識、解決投訴糾紛,開播了民生服務類電視欄目“小江說車”。節目運行2年來取得良好效果,但是2020年交通綜合執法體制改革落地,原先制作節目的主體整建制并入南京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節目從名稱、內容、表現形式上都面臨很大挑戰,如何適應新形勢,獲得新發展,成為一道擺在面前的難題。
“小江說車”節目作為“標點汽車·南京車幫手”的子欄目,是南京市交通運輸局與南京電視臺、南京市消費者協會聯合開辦的民生服務類欄目,采用了短視頻的形式,每期播出時間為3 min~5 min,由一線執法隊員上線主持,走進企業,依托技術專家團隊,為市民宣傳法律法規、普及用車知識、解決投訴糾紛等。節目在周日晚間檔南京電視臺十八頻道播出,并同步在微信公眾號“南京汽修與駕培”推送。截至目前,節目已經播出45期,欄目開播以來,充分發揮了電視形象直觀、覆蓋面廣、傳播迅速的優勢,通過節目宣傳法律法規8期,解答修車學車問題12期,普及用車知識20期,解決投訴糾紛5期,緊貼汽車消費服務熱點,受到了行業內企業用戶以及廣大市民的肯定,收視率穩步上升。
(1)機構層級提高。根據南京市編辦的“三定”方案,新成立的南京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為副局級單位,與原先各執法單位比層級高出一級,站位更高。
(2)管理職能增加。南京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以市交通運輸局的名義,統一行使公路路政、道路運政、水路運政、內河航道行政、港口行政、地方海事行政、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等執法門類的行政處罰及相關的行政檢查、行政強制等執法職能。在南京市域范圍內行使交通執法職能,面對的管理對象、服務的人民群眾也大幅擴大。
(3)宣傳壓力增大。南京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合并了原先運管處、客管處、維管處、航管處、海事局、質監站、招標辦全部及公路處、航道處的行政執法人員。上級原先下達給9家事業單位的宣傳任務,將集中在執法局,可以預見未來做好宣傳相關工作的壓力不斷增大。
交通運輸是民生的熱點,成立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以后,節目從名稱、內容、表現形式上都面臨改版,結合執法局的行政職能和宣傳要點,需要打造一檔覆蓋全部交通執法門類的貼近群眾的節目,是做好政務公開、轉變政府職能的客觀需求,也是執法局主要的宣傳陣地和對外權威發布渠道。作為一檔電視欄目,立足于執法局的高度,需要在以下3個方面進行提升。
(1)增強節目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交通綜合執法欄目服務的對象不再是駕考學員和有車一族,而是更為廣泛的交通運輸參與者和所有的電視觀眾。作為交通執法部門的傳聲筒、宣傳員,節目要以觀眾的需求作為出發點,內容廣泛涉獵,并在民生服務、宣傳政策、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通過總結闡述出節目自身的觀點,充分發揮電視節目的監督、評價功能,不斷進行創新,提高節目的影響力,收獲最大化的收視群體。
(2)豐富內容及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和差異化。專業性是執法局與電視臺聯合開辦節目的優勢,必須突出專業和細節,在傳達內容的同時追求信息的全面和深刻。在互動性和參與性上做文章,將內容細化為不同的板塊,展現執法過程的直觀、親民的特點,結合品牌建設,從公益廣告到互動活動,達到安全出行和品牌建設的雙贏宣傳效果。另外,可以把執法現場延展成具有可看性的有趣故事,把法規要點和駕駛經驗融入其中,專業而不刻板,增強節目的差異性和競爭力。
(3)增加新媒體融合。提高節目的互聯網屬性,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抖音、今日頭條、微博等新媒體手段進行推廣,對于節目的包裝也要呈現年輕化、時尚化的特征。比如,開設節目微博號,借力熱門APP的人氣效應,每天進行內容的更新,讓社會大眾普遍參與進來,擴大信息量,提高每篇文章的閱讀量和傳播影響力,在輕松的氛圍中向觀眾傳達所需要的信息。
“小江說車”節目局限于原先交通局維管處職能,立足定位已明顯不能滿足市交通綜合執法局的需要,改版迫在眉睫,節目時長也應適當延長。
(1)民生服務介紹。在原有汽車維修知識、駕駛培訓技巧、投訴處理案例等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客運乘車規范、網約車、出租車乘坐注意事項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內容。結合文明創建品牌建設,節目應展現出服務性特點,同時還能展示出交通系統的完善性,促使人們文明出行,通過觀看節目,不斷提高市民交通生活的自豪感與幸福感。
(2)現場執法展示。作為市交通綜合執法局,執法是各項工作的根基,通過現場執法的真實感和緊張的節奏感,展現一種真實魅力。查處民生熱點問題,突出案例的故事性特點,按照懸念設置、動畫模擬、政策宣傳、案例點評、提示總結的流程,抓住觀眾的關注點,使其深入地了解行政法規。
(3)先進人物宣傳。使用特色題材、系列報道,如“身邊模范”專欄,結合“最美交通人”的選樹、“先進模范典型庫”的建立,展現先進人物事跡,向廣大市民呈現更立體豐滿的交通人形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弘揚時代精神。
(4)政策法規宣講。應充分將民生與政策相結合,以各種典型的案例,宣傳各種交通法規。在重要政策發布時,可通過節目進行解讀,提高傳播效率,幫助企業理解政策。從宣傳功能的角度來說,體現出節目對交通運輸法律法規的維護,緊跟時代步伐,既展現出節目的權威性,又體現出其創新性。
(5)投訴舉報化解。市交通綜合執法局是交通系統投訴處理的“主力軍”,年處理量達上萬條。將以“緊盯投訴、突出效果、強化擔當”為宗旨,針對市民的典型投訴案例進行報道。一方面體現政府部門為民化憂的主動作為,另一方面也展現協調各方的難度、執法人員付出的巨大努力,從而取得群眾的更大理解。
政府部門主導的電視節目應該基于傳播性的定位,突出表現形式的多樣化,這樣可以不斷豐富節目的視聽元素,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1)以敘事方式進行案例報道。案例報道是最吸引觀眾的題材之一。在這里,我們強調的是案例本身,突出案例的講述性、故事性,忽略案例的時效性,以強化案例的啟迪性和教育性。運用故事化報道方式,從小角度進行切入,通過設置懸念同時配合動畫解析等手段,在講述案例的過程中,將交通法律法規知識、交通出行注意事項、消費維權技巧等內容融入其中,使節目脫離說教式的傳統模式。
(2)以時尚多樣開展節目制作。節目是直接與觀眾進行交流的載體,它的包裝設計需要很強的靈活性和可視性。可以借鑒抖音、嗶哩嗶哩等平臺視頻,加入動漫、懸疑等多種元素,給觀眾營造輕松休閑的收看氛圍,激發觀眾觀看欲望,便于受眾接受節目所要傳遞的信息。
(3)以專業親民強化節目主持。執法人員上陣主持,利用好掌握交通法律法規知識的先天優勢,使節目信息的傳播具有權威性,準確性,增強親民的特點,立足交通熱點資訊,加強互動性,避免居高臨下處處說教,而是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法服人。
(1)強化內部人員支撐。各部門根據需要,每月提交節目提綱,由宣傳部門優選拍攝主題,最終確定后,由各部門撰寫節目腳本。節目主持人負責開場和結尾,中間主體內容為執法現場展示或執法人員講解。宣傳部門關注每期節目微信公眾號、電視臺反饋情況,根據點擊率、好看等數據進行分析,指導今后節目主題的選擇。
(2)增加外部人員支持。電視節目是十分專業的表達,不同的團隊制作效果千差萬別。作為市交通綜合執法局的一檔承擔重任的電視欄目,需要通過招標優選的方式選擇專業的制作團隊進行欄目制作。同時將各個交通行業管理門類的專家建立專委會,讓專家參與節目攝制、提發展意見、反映群眾呼聲、傳達民生訴求。
目前開辦交通運輸執法類的電視節目并不多,適逢交通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作為一檔電視節目,內容跟所有的人都息息相關,不僅要充分意識到電視節目發展的潮流,搶占觀眾的收視陣地,更應該擔負起執法類電視節目的社會責任。只要認準定位,充分挖掘各個領域的增量,一定能獲得良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