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中國航海日論壇近日在滬舉行,發布《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上海首次躋身國際航運中心前三,僅次于新加坡和倫敦,第四到十名分別為香港、迪拜、鹿特丹、漢堡、雅典、紐約-新澤西、東京。
前十強中,5 個位于亞洲,4 個位于歐洲,1 個位于美洲。 新加坡連續7 年奪冠;倫敦憑借高端航運服務的優勢積累,比2019 年上升一位,重回次席;上海在航運硬件和軟件建設上持續發力,首次進入三甲;香港多項指標下降,排名比2019 年下滑兩位,降至第四;雅典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作用,排名從2019 年的第十升至第八。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包含港口條件、 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三個維度,自2014 年起,每年發布一次,國際影響力逐步提升。 上海在不斷改善港口硬件設施的同時,航運軟實力也取得重要突破,供應鏈節點地位與高端航運服務功能加速融合。 2019年,上海的海事律所合伙人數量已達629 人,位居全球第四, 接近一半的世界百強集裝箱公司選擇在上海設立分支機構, 上海航運保險業務規模首次超越老牌保險中心香港。
近年來, 世界經濟重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東移”趨勢日益明顯。 11 個亞洲城市的排名比2019 年上升,東亞地區表現尤為出色。 除上海、香港、東京位列前十外,寧波舟山、廣州、釜山、青島分別位于第11、13、14 和15位。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 港航業受到較大沖擊。為了直觀顯示疫情對航運的影響,指數報告專門繪制了全球范圍內原油、 集裝箱與散貨運輸板塊的船舶熱力圖。 從不同船型的熱力圖變化來看, 原油船與散貨船受疫情影響較小,集裝箱運輸受影響較大。 目前,亞洲尤其是東亞的集裝箱運輸正逐步恢復,經濟活動重現活力。國際港口協會預計,疫情帶來的另一項重大影響, 是推動港口加快數字化改造,提升到港停靠優化、貿易促進等方面的效率。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應當發展什么樣的產業? 先行啟動區可以落地什么樣的項目?近期一市兩省(上海、江蘇、浙江)經信(工信)部門相繼印發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產業項目準入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準入標準》)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產業發展指導目錄(2020年版)》(以下簡稱《指導目錄》)中,有了明確回答。 7月15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劉平在產業發展新聞通氣會上說, 立足示范區現有產業基礎和稟賦特色,《指導目錄》結合現狀、面向未來,針對示范區約2413平方公里范圍,提出了“五大經濟”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指導目錄, 推動三二一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其中,“五大經濟”分別是功能型總部經濟、特色型服務經濟、融合型數字經濟、前沿型創新經濟和生態型湖區經濟。 《準入標準》 適用于先行啟動區新引進及盤活存量用地引進的工業項目、研發總部項目,重點從“四個維度”推動提升新項目招引質量:一是產業契合度,二是環境友好度,三是創新濃度,四是經濟密度。
7月13日上午,海南省18個市縣(區)同時舉行海南自貿港建設項目(第二批)集中開工活動。 當天,集中開工項目共121個,總投資281億元,今年計劃投資59億元。 在此次集中開工項目中, 既有為服務保障貿易自由便利而建設的洋浦港小鏟灘起步工程, 也有助力加快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而開工的亞龍灣玫瑰風情小鎮產業項目, 為促進熱帶特色農業發展而啟動建設的南繁基地(樂亞片)水利設施項目等,涵蓋了產業發展、“五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民生公共服務等領域。
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有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近日《民航局關于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印發,提出到2025 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實施意見》中明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第一階段是筑基成長期。到2025 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大灣區民航整體規模、 綜合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持續保持國際領先。 第二階段是全面提升期。 到2035 年,全面建成安全、協同、綠色、智慧、人文的世界級機場群, 為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灣區發揮戰略性、基礎性作用。
根據《實施意見》,將構建以香港、廣州、深圳國際航空樞紐多核驅動,澳門、珠海等機場多點聯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著力提升廣州國際航空樞紐的規模和功能, 提升深圳機場國家航空服務和航空貨運保障能力, 完善提升澳門機場服務功能,提升珠海機場保障能力;加快推進機場擴容增效, 高質量推進機場建設,打造“四型機場”示范標桿,規劃建設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進一步增強香港機場國際中轉功能,支持澳門航空專營權放開,著力增加和優化廣州機場中遠程國際航線航班,加快提升深圳機場國際化水平,提高珠海機場航線網絡通達性, 探索內地與港澳合作拓展國際航線的新模式; 發揮香港機場國際貨運樞紐龍頭作用,增強廣州、深圳機場貨運樞紐功能,提升國際中轉能力和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粵港澳大灣區航空物流服務國際競爭力,推進大灣區航空物流高端化發展;將大灣區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務機運營管理中心,以城市管理、短途運輸、海洋開發、應急救援為重點, 打造具有灣區特色的區域通用航空服務體系;完善以大灣區主要機場為核心,匯集城市軌道交通、城際鐵路、干線鐵路、高速公路、 水運碼頭等多種方式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深入推進廣州、深圳臨空經濟發展,探索建立港珠澳民航產業合作平臺, 建設深圳、珠海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
《實施意見》還提出了加強組織協調、加大政策支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鼓勵社會積極參與等方面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