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道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 王 文
汽車綜合性能檢測是對在用汽車動力性、安全性、燃料經濟性、使用可靠性、排氣污染物和噪聲及整車裝備完整性與狀態等多種技術性能的組合檢測。汽車綜合性能檢測有利于提高車輛技術狀況,降低運行消耗,保證運輸安全。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檢測制度,是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對營運車輛實施技術管理的重點工作,是監督營運車輛技術狀況好壞的重要手段。如何確保檢測質量,保證檢測車輛技術狀況良好,一直是行業管理部門監管的重點內容。
近兩年,行業政策變化較大,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如何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以適應政策的變化,從而確保行業的穩定發展也是行業管理部門關心的重點問題。筆者在對現有上海市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調研中,許多檢測站表示近兩年政策的調整對綜合性能檢測影響很大,綜合性能檢測輛次下降較快,行業內競爭加劇,違規現象時有發生;希望行業管理部門能及時明確政策走向,加強部門間的協調,維持行業的穩定,同時也希望行業管理部門能加強監管,整治行業亂象,創造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調研中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所反映的情況正是行業內主要難點和熱點問題,需要行業管理部門認真加以研究,制訂相應的措施,確保行業平穩、有序發展。
目前上海市共有28 家企業取得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的備案證明。2019年共完成檢測232 902輛次,較2018年同期下降2.1%,檢測收入0.91億元,較2018年同期下降20%,其中技術等級評定207 920輛次,較2018年同期下降1.6%,機動車維修竣工檢測75 884輛次,較2018年同期下降53.9%。
上海市的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均為自負盈虧的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有些檢測站會弄虛作假、任意減少檢測項目、出具虛假檢測報告單;由于營運車輛的年審制度程序較為復雜,許多車主為省事,委托“黃牛”對車輛進行檢測、年審一條龍服務,“黃牛”的大量參與更加激發了檢測站之間為了爭奪車源,相互減項、壓價、造假等不正當競爭現象的出現,甚至出現不檢測直接出具檢測報告的惡意違規行為,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大大損害了汽車綜合性能檢測行業的名聲。
汽車綜合性能檢測漏項檢測現象一直沒有根本性的解決。一些檢測項目標準上要求檢測,而檢測設備卻無法執行;有些檢測方法較為復雜,可操作性差,檢測站往往不愿意執行。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標準制定理論化太強,一方面是檢測設備、檢測技術發展緩慢和檢測設備形式認定不嚴所造成。
由于目前汽車生產企業技術壁壘和信息不公開、不對稱,檢測站沒有權威、便捷的收集車輛技術參數渠道,因而所收集的參數不全面,有的甚至不準確,這樣會影響到檢測的正確性,檢測結果經不起驗證,有的還會出現不合常理的檢測值。加之一些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不重視日常數據的收集,對出現異常的數據不重新論證,滿足于只要有結果就行,這將嚴重損害檢測結果的權威性、科學性,使行業形象受到損害。
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一直是上海市汽車維修與檢測行業三大重點監管對象,每年行業管理部門都要制訂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監管的指標,并建立了上海市汽車綜合性能檢測信息系統。但目前上海市行業管理部門對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的監管只是事后監管,即對檢測后的車輛的檢測檔案進行檢查,而對檢測全過程的監管缺乏有效的手段,這就給了個別檢測站鉆空子的機會。近幾年,雖然管理手段也在不斷加強,現全市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在3個工位上安裝了實時攝像系統,行業管理部門在日常檢查中隨機抽取檢測車輛進行錄像系統回放,檢查車輛是否到站,但個別檢測站仍弄虛作假,采用套牌形式蒙混過關。目前,上海市行業管理人員不足40人,要對全市5 000多家汽車維修企業和20多家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進行監管,人手明顯不足,而綜合性能檢測技術性較強,需要借用多方力量,全過程開展監管,才能有效地打擊違規行為。
依法加強對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管理,提升監管效率和服務水平,是行業管理部門的責任。目前,汽車綜合性能檢測行業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面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的難點和熱點問題,行業管理部門必須積極面對新的要求,制訂相應的管理措施,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確保行業處在可控狀態。
近年交通運輸部出臺了一系列的涉及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的政策,對汽車綜合性能檢測業務進行了調整。2016年,交通運輸部頒布了《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6年1號,2019年修訂后變為交通運輸部令2019年19號),對車輛維護政策從強制維護改為周期維護,明確道路運輸經營者可自行確定二級維護周期。這一政策直接導致2016年檢測輛次較上一年下降了17.9%。2018年,交通運輸部下發了《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推進道路貨運車輛檢驗檢測改革工作的通知》(交辦運〔2018〕21號)中明確:將逐步推進安全技術檢驗和綜合性能檢測“兩檢合一”,這是深化交通運輸領域“放管服”改革和供給側調整的重大措施。這一政策的實施將使得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特別是只有單一綜合檢測業務的檢測站必須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向著多元化檢測(安檢、綜檢、環檢)方向發展,否則將無法在市場中生存。因此,上海市行業管理部門應依據政策變化適時調整汽車綜合性能檢測備案政策,只要滿足相關技術標準和行業相關規定的企業均可進行備案。鼓勵只具備汽車綜合性能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引導其申請安全技術檢驗資格,實現“兩檢合一”。通過政策調整,開放汽車綜合性能檢測市場,同時通過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建立能進能出的健康市場環境。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推進道路貨運車輛檢驗檢測改革工作的通知》(交辦運〔2018〕21號)中明確規定:省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要嚴格執行《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檢測聯網技術要求(暫行)》,積極推進本轄區內汽車綜合性能檢測聯網,組織建設省級汽車綜合性能檢測聯網系統,加強與省級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對接和資源整合,實現對本轄區內綜合性能檢測機構全覆蓋,并按照規定接口實現部、省間數據互聯互通和系統對接。根據這一要求,應盡快建立上海市的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檢測聯網系統。該系統除了滿足交通運輸部的要求外,應建成從登錄至檢測完成打印檢測報告全過程的實時監控系統。通過該系統可實現各綜合檢測站網上車輛信息實時采集,以及限流、限量、鎖定等一系列管理功能。建設這一系統,能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監管效能,從而進一步規范經營行為,最大限度減少違規行為的發生。同時該系統在與運政系統數據交互的基礎上,可以為車輛管理部門年審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并為營運車輛技術管理規范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加強對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的監管,是行業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幾年行業管理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如增加實時攝像系統、限制每日檢測輛次等,雖起到一定的管理效果,但行業中違規現象仍時有發生。為確保汽車檢測行業的健康發展,各行業管理機構應根據行業標準和相關管理規定切實加大對汽車綜合檢測站的監管頻次,利用重型貨運車輛行業監管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加強對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的監管。目前交通運輸行業的相關法規并無對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的處罰條款,只有依據計量法的相關規定對取得計量認證的檢測機構的違規行為進行懲戒。因而要主動配合質監部門積極推進汽車綜合性能檢測聯合監督檢查制度和違規信息通報機制建設,運用“雙隨機”抽查方式加強對轄區內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的定期巡查、明察暗訪,對發現問題的依法依規嚴肅予以處理。對于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不按標準規范要求對車輛進行檢測的、未經檢測出具車輛檢測結果的、不如實出具檢測結果的,各管理機構依據《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9年19號)不予采信其檢測報告,并及時通報質監部門,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對于嚴重違規的檢測站,除了在行業內通報外,應納入上海道路交通行業嚴重失信清單,進行聯合懲戒。
汽車綜合性能檢測是保障營運車輛技術狀況良好的重要一環,也是營運車輛技術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目前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管理和營運車輛管理分屬不同的部門,部門之間的關聯度不是很大,因而為確保車輛技術管理政策的順利執行,各部門之間應建立溝通機制,共同推進車輛技術管理政策的貫徹落實。同時,應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實施信息化管理,建立以與運政系統數據交互為基礎的,包括汽車維修、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營運車輛衛星定位系統、車輛年審、營運車輛違規記錄等綜合車輛技術管理應用平臺,加強對道路運輸車輛的實時、動態監管,實現道路運輸管理機構、道路運輸經營者、汽車維修經營者和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信息資源共享。通過這一應用平臺,不僅能使運管業務有效銜接,促進車輛技術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并形成良性互動,而且可以方便各管理部門有效、及時獲得所需信息,從而加強對行業的監管,提升管理效率。
(1)充分發揮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的作用,推行誠信承諾制度,建立自律機制,開展自律檢查,在行業中創造企業誠實守信、規范經營的良好氛圍。
(2)建立汽車檢測專業委員會,收集各檢測站在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對各檢測站好的做法進行宣傳、普及,開展汽車檢測技術比武,并進行專項培訓。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不斷提升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的技術水平。
(3)由行業協會牽頭,組織檢測站相關人員收集全國主要車型的技術參數,建立統一的數據庫,定期向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發布更新。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庫,既可共享數據資源,又可以保證各檢測站數據的統一性。
(4)由行業協會牽頭,在檢測設備制造商、聯網商和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之間建立一個設備使用、技術、經濟等情況的信息反饋機制,及時向檢測設備制造企業反映設備使用問題,為檢測設備制造企業獻計獻策,從而提升檢測設備的實用性、操作簡便性、準確性,使之更適應檢測工作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