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譽波 編輯/張美思
在美國國內政治局勢依然復雜多變,經濟基本面有所恢復但仍面臨壓力,以及貨幣政策短期不會大幅調整但有進一步寬松可能的背景下,美元指數短期或將承受一定的壓力。
11月上半月,受美國大選的影響,美元指數的波動明顯加大。11月1日至11月13日,美元指數最高觸及94.30,最低跌至92.13,振幅達2.31%。從整體行情看,美元指數呈現波動下行態勢,而導致其下行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隨著美國大選結果不確定性的逐漸消除,市場的風險偏好逐步上升;二是拜登成功當選的概率逐漸增大,市場預期美國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出臺或提上日程,也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的風險情緒,令美元指數承壓;三是國際原油價格因OPEC+推遲增產計劃而拉升,對美元指數亦形成壓力。
短期而言,在特朗普拒絕承認敗選,以及美國國會選舉仍在進行、兩黨都未獲得明顯優勢的背景下,美國國內政治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并將對未來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以及外匯市場繼續造成影響。預計其將對美元指數造成一定的下行壓力。除此以外,美國經濟基本面、貨幣政策進展,以及美歐形勢對比等因素仍將對美元指數走勢帶來重要影響。以下筆者將圍繞上述因素對大選后的美元指數走勢進行分析。
從經濟基本面看,美國經濟雖出現復蘇勢頭,但依然面臨壓力,因而對美元指數的基本面并不宜過于樂觀。
就經濟復蘇而言,美國多項經濟指標均有所恢復。美國三季度實際GDP增速高達33.1%,遠超市場預期。雖然較高的增速主要源于二季度的低基數效應,但宏觀經濟整體仍呈現出弱修復態勢。失業率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失業問題正在逐步好轉,就業率總體略有回升;制造業方面,耐用品新增訂單和核心資本品新增訂單都增長較快;消費方面,零售業同比增長已接近10%,高于疫情前的中樞水平;通脹方面,個人消費支出指數和核心物價指數均維持低位;市場預期方面,制造業和服務業PMI指數均高于50榮枯線,且位于擴張區間的高位。
從所面臨的壓力看,美國的經濟復蘇仍然相當緩慢且并不均衡,尤其是失業率和通脹數據表現較差。其中最關鍵的是失業率指標依然較高。IMF近期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大量無法在家工作的低收入人群失業,且很難再次就業。據調查,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恢復情況有差異,后者的失業率高達20%。美國近期的就業增長主要來源于兼職工作的增加,但此類邊際改善不可持續,且存在疫情失控的風險。在財政政策刺激缺位和疫情進一步蔓延的情況下,美國經濟恢復依然面臨重重壓力,情況不容樂觀。美國經濟遠未進入實質性恢復階段。
從貨幣政策的角度看,11月美聯儲FOMC會議按兵不動,陳述內容與此前幾無變化。但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的貨幣政策傾向存在較大分歧,短期內難以統一。這反映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工具幾乎已用盡,貨幣政策進一步做出重大調整的空間非常有限。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塵埃落定,雖然不確定性猶存,但最終還是會出臺財政刺激方案。預計美聯儲會在評估這一財政刺激方案的基礎上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不排除進一步加碼當前寬松貨幣政策的可能。
展望美聯儲后續的政策走勢,一是可能會進一步強化前瞻指引。如果財政刺激政策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美聯儲可能會將就業與利率進一步掛鉤,強化長期寬松的前瞻性指引。二是現行的貨幣政策寬松結構可能會進行調整。雖然美聯儲貨幣政策工具箱內并無收益率曲線控制,長期利率目標工具尚未啟用,但美聯儲可通過擴大長期債券購買比例來壓制長端利率,間接引導收益率曲線平坦化。因此,筆者認為,短期來看,美聯儲的鴿派預期或將對美元指數形成一定的壓力;但考慮到其做出重大調整的可能性較小,美元指數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走勢仍然是影響全球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的最重要因素。雖然最近關于新冠疫苗的研發頻頻傳來好消息,但疫苗的供應前景仍然不明,斷言疫苗能夠提振經濟為時尚早。短期而言,當前美國和歐洲的疫情傳播速度進一步加快,依然尚未見頂;預計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四季度經濟恢復狀況不容樂觀。而從歐美在抗疫等方面的政策對比看,預計經濟“美強歐弱”的格局不會改變,美元指數或因此被動抬升。
一是美國經濟受疫情影響較歐洲更小。相比之下,歐洲普遍實行封鎖抗疫政策,而美國在疫情應對方面預計將繼續維持現狀。拜登在競選綱領中強調控制疫情的策略將是為企業提供充足的防護措施,而并非實行封鎖政策。不考慮疫情控制的效果差異,封鎖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打擊更為直接。
二是前期美國財政刺激政策規模相比歐洲各國更大且更直接,而一旦新一輪財政刺激政策出臺,則有望進一步利好美國經濟。盡管美國新一輪財政刺激政策正在研究,民主黨和共和黨均以財政刺激政策作為政治籌碼相互掣肘,但其仍將大概率出臺。
三是歐央行進一步寬松的確定性要強于美聯儲。在11月的議息會議上,歐央行行長拉加德透露,12月將加碼寬松;而美聯儲11月FOMC會議在擴大資產規模或加大購買速度方面并沒有明確表態,且美聯儲內部分歧較大,短期觀望情緒濃厚。從貨幣政策的角度看,歐元相較美元指數下行的壓力更大。
綜上所述,盡管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大概率已塵埃落定,然其國內政治局勢仍存在諸多變數,在經濟基本面有所恢復但依舊面臨壓力,以及貨幣政策存在寬松預期的背景下,短期內美元指數或將承受一定的壓力。從更長時間看,相對于歐元區的“封鎖抗疫”,美國選擇“與疫共舞”并積極推行經濟刺激計劃,或使其國內經濟得到更快恢復,而“美強歐弱”的格局又可能令美元指數獲得一定的支撐。
從年初疫情暴發到年末美國大選結果逐漸明朗,伴隨著全球經濟金融市場的反復動蕩,美元指數當前已經處在較低區間。展望后市,美元指數的中長期走勢還將取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勢、美國及全球經濟的復蘇前景、全球經貿關系的修復與重建態勢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