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美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濱海鎮人民政府 山東濱州 256812
基層政府作為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是保障其充分發揮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條件。同時,基層政府的人力資源管理具有復雜性、公共性以及政治性的特點。為了使公共職能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管理也應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標、以服務社會公眾為核心,并以最大化地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為基本價值取向;聽取并采納社會公眾的意見,同時做到切實改進;基層政府作為重要的公共服務基礎單元,部門眾多且相對分散,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需要對各種復雜情況進行全面考慮;公共秩序的有效維護、公共物品的分配以及公共事務的處理效率與基層政府部門管理能力密切相關。因此,人力資源管理也是社會資源進行有效調整和分配的重要環節[1]。
政府部門在內部管理人力資源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管理思路,加強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度,尤其是對公務員而言,對其的管理需突出流動性特征,這也是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路徑之一,應用流動管理模式時,可將公務員間的流動分別劃分為內部流動和外部配置這兩種類型。所謂內部流動,上級領導需與基層人員保持穩定的交流和溝通關系,需積極深入基層,主動與基層人員交流,不僅可促使政府部門內部人力資源管理得到科學、合理的配置,還可促使人才隊伍保持長效的生命力、新鮮感、自覺性。所謂外部配置,即指人才的選拔和錄用流程,政府部門內部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時,為提升外部配置效率,需不斷開展外部配置工作,以此來降低公務員之間的依附性,在此過程中,不斷健全、優化選拔錄用機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助于促使政府部門內部管理不斷優化、完善合同制、聘任制,還可有效實現“用人唯賢”的人力資源管理目標。
在轉變管理思路,加強人力資源管理重視度的基礎上,政府部門唯有不斷創新管理思路,方可在新時期背景下,占據發展優勢,提升管理效率,政府部門內部管理需積極追求創新性的管理思路,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管理質量,例如,政府部門可充分發揮自身引導效用,將現代化理念、方法和技術引入招考、錄用、薪酬等多個管理層面,以此來創新管理模式,構建起全面化、高效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2]。
(1)合理應用編制管理模式,不斷增進政府部門機構設置、職能配置、人員數量調控的合理性,例如,為有效規避人員數量出現無限增加、膨脹的現象,就需在深入研究各崗位性質及工作內容的基礎上,構建精確、合理的崗位職能配置機制,實現職能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的協調配置。(2)需不斷發掘政府部門現有人員的潛在價值和工作效益,通過深入分析可得,政府部門整體工作效率與人員數量雖有一定聯系,但影響政府部門工作效率的根本因素并非在于人員的多少,而是在于部門現有人員的潛在價值是否可被充分發掘并得以展現,因此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需在規范人員編制的基礎上,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思路,充分發揮職工主觀能動性,將職責落實在個人身上,切實做到人盡其責,以此來確保各項人力資源結構的合理性,切實體現以人為本、實效化、可持續、規范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原則。
科學、合理的人員管理制度對正確評估政府人員工作績效、促進政府工作任務高效完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引進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不斷創新政府基層部門管理方法。例如,引進科學的考核監察制度,加強對政府人員考核監督,并在管理中實施“三公、四嚴”績效考核原則。“三公”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四嚴”指嚴格的考評標準、嚴格的考評方法、考評人員的嚴謹認真態度、考核工作中嚴謹科學的考評制度[3]。
發展多元化激勵政策,提高政府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同時,針對每一個員工個人特點及需求不同,政府在制定多元化激勵政策時,要詳細劃分和明確物質激勵內容、精神激勵以及目標激勵等內容。還可以將人力資源管理與員工工資福利、晉升通道有效結合起來,滿足不同公務員發展需求,從而激發他們的內在潛能,為更好地開展政府服務工作注入強有力的積極性[4]。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政府部門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是否取得預期成效,可通過考核人員績效來得以體現,因此,加強績效管理有著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成效的作用。基于此,政府部門需采取以下措施增進績效管理質量。第一,將責任落實到個人,構建完善的約束機制,針對失職者,執行嚴格的追究問責程序,以此來保障績效考核機制的公平性與約束力。第二,引入民主參與機制和媒體評價機制。眾所周知,公眾是政府部門主要的服務對象,媒體對政府工作效率有輿論監督作用。因此政府部門需在執行績效考核工作前及時給予公眾發言權,邀請被服務民眾參與公職人員考核,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定期績效考核成績之中。
針對目前基層政府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加強實地調研和數據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通過引入專業人才、平衡工作人員編制,以及合理利用人才數據庫等手段,讓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能夠充分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