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江
寧夏創業電力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寧夏銀川 750011
在實際開展土木工程施工工作的過程中,混凝土是工程施工中最為關鍵的一項內容,混凝土物料的性能與土木工程施工質量和效率密切相關,所以我們需要加大力度針對混凝土物料質量加以管控,并且要重視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運用,從而確保土木工程整體施工質量。綜合當下我國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實際情況來說,整體施工水平并沒有達到完善的狀態,其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加以解決,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對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造成了嚴重的損害,所以我們要綜合工程施工各方面實際情況和需求來不斷的完善混凝土施工技術促進土木工程施工效率和質量的不斷提升。
(1)隨著施工設備的不斷更新,大部分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逐年呈現自動化發展的趨勢,對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發展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不僅提高了土木工程的作業量,而且在質量上使現有的土木工程達標率越來越高。
(2)混凝土材料日益呈復合化、多樣化的特點,為高效完成土木工程提供了便利[1]。
(3)城市化進程中的施工技術為混凝土施工提供了大量的工藝參考,也為相關土木工程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建設經驗。
在混凝土混合的過程中,要按照科學配比來混合材料,根據施工的強度要求及結構外形特征,對于混凝土的比例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科學的配比將直接決定混凝土的質量,也會對整個土木工程建筑的結構穩定性產生多重影響。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結合具體的情況來有效安排。尤其是水的比例把控,有的時候砂本身的水份比例就很高,這就需要相應縮水的比例減少,還有的時候砂中的水分比相對較低,這時候水的比例就要有所增加。在混凝土配比的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結合具體的建筑要求及材料比例靈活安排,以使土木工程施工質量得到保障[2]。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攪拌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在攪拌的過程中需要將材料逐一投入,同時攪拌的時間也有嚴格的要求。如果攪拌時間過長,就會使混凝土內部的水分過度蒸發,影響混凝土的可塑性和穩固性,而如果攪拌時間過短,混凝土的各項材料混合不均勻,也會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另外,攪拌不均勻的混凝土在澆筑、投灌的過程中也會產生裂縫、氣泡、蜂窩、麻面等問題,影響整個結構的穩定性,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對攪拌的時間嚴格控制。尤其是在攪拌過程中,各項材料的加入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比例逐一投入,既要防止攪拌不均勻,同時又要防止攪拌過度。另外,還要盡可能降低混凝土中氣泡的數量,以保證混凝土的配比能夠符合比例,強度得到有效保障。
(1)運輸前,相關工作人員應嚴格細致地檢查測試運輸工具和運輸環境路線,對可能出現的混凝土擠壓或斷裂等意外情況提前準備應急預案。(2)選取運輸工具時,相關工作人員應提前了解不同類別的混凝土材料對應的運輸工具類型,明確不同運輸路線對運輸工具的要求。例如,對地面之間的砂石水平運輸多采用雙輪手推車,高層之間的水泥垂直運輸則采用高速提升架等。涉及水泥和水的平面運輸可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以提高攪拌和運輸的效率,加速施工進展。(3)基于混凝土材料極易改變均勻性或固定性的物理特點,減少運輸時間最為重要,要求工作人員提高運輸效率、熟悉運輸流程、注意選擇運輸工具等。
混凝土澆筑作為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順利施工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無論是施工單位還是施工人員都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混凝土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一是為了滿足混凝土施工的要求和規范,施工人員必須對鋼筋和模板的質量進行全面檢查;二是不同的土建工程,不僅施工要求不同,而且混凝土澆筑方法也有明顯不同。為有效地進行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應選擇符合土建要求的澆筑方法;三、根據混凝土澆筑施工的要求,混凝土的最大下落高度控制在3M以內,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如選用分層分塊的混凝土澆筑方法,應根據鋼筋密度和結構的密度,掌握每層混凝土的整體澆筑;五是根據混凝土澆筑的施工要求,混凝土的下落高度應控制在3M以內,以保證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處于良好狀態,必須進行連續施工;第六,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問題。為了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必須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及時解決問題[3]。
在土木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澆筑和振搗技術是否落實到位對工程整體施工質量和效率的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澆筑是混凝土關鍵施工環節,澆筑和振搗的不規范、不科學在影響混凝土整體施工質量和效率的同時,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勢必受到一定波及,而振搗工作的展開,對強化混凝土密度而言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為全面提高混凝土結構整體施工程質量,在進行澆筑和振搗作業時,一方面工作人員需采用“分層澆筑、分層振搗”的方式,分段進行頂板和地板等部位的混凝土澆筑,此外在澆筑和振搗時為了規避施工裂縫的出現,工作人員需確保澆筑、振搗的連貫性;另一方面在澆筑和振搗工作開展前,工作人員還要對機械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并嚴格控制振搗棒和鋼筋的位置,由此在避免鋼筋變形問題出現的同時,確保施工質量[4]。
(1)在養護初始階段,相關從業人員應注意拆模和養護需具備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嚴格控制養護間隔時間。對于未拆模的混凝土養護,可采取混凝土外模周圍霧化的方式,增加混凝土所處環境的濕度,適時補充混凝土內部水分,進而加快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另外,養護人員還應關注混凝土保養期間的天氣情況,注意有關風力、陽光和雨水等具體情況,以便對混凝土性能的微小變化作出判斷。(2)養護混凝土應遵守嚴格的時間限定,不同的混凝土特性應按照不同的養護時間施以不同體量的水分。針對塑性較高的混凝土,養護周期較為漫長,通常需要養護人員在澆筑完成后的半天內進行補充水分的養護工作。對于塑性較低的混凝土,為避免其在極短的時間內受到無形的外力影響,養護人員需趕在其成型前給予霧化補水,以使這一類別的混凝土始終保持在穩定濕度的環境中。(3)在土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對養護人員進行專業技能知識的培養非常重要。由于混凝土養護知識的繁瑣性和復雜性,大多數工地的養護工作多為非專業建筑工人兼顧承擔,導致許多混凝土養護工作難以嚴格按照科學流程有序進行,因此,提高養護人員的專業素養對混凝土的養護工作大有裨益。
簡單來講,所謂的“抗裂技術”顧名思義其主要問題就是用來解決混凝土結構裂縫問題的一種技術手段,在當前土木混凝土工程規模和數量持續增加的新市場經濟常態下,這種技術的應用率也在持續增加。在當前土木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這種技術在使用時為確保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實現,一方面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需將膨脹劑一類的添加劑混入到混凝土中,由此在全面提升混凝土抗壓抗裂能力的同時確保混凝土整體強度;另一方面為規避坍塌和漏振現象的出現,施工單位工作人員還要對原材料比例進行適當調整,由此在全面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同時,降低后期各類工程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綜上所述,城市化進程持續加快背景下,基建部門對土木工程建設要求不斷提高,其中也包括混凝土施工技術。作為決定土木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土木工程建設中施工單位要明確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重要性,并在施工各階段嚴把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關,如施工前期加強對混凝土材料準備、運輸與配置等方面的控制,施工中期把控混凝土澆筑與搗實等環節技術的規范性,施工后期做好混凝土的養護工作等,通過各環節技術的把控,確保土木工程建筑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