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月
2018年4月黨中央提出,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自貿區的建立使得關稅大大降低,同時促進了海外/境外購物的進一步發展。海南自貿區的建立為海南跨境電商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由于跨境電商在促進外貿增長,刺激國內市場需求,推動外貿便利化和自由化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因此越來越受到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關注。目前海南省已將跨境電商視為推動經濟新的增長點,并且大力扶持其發展,以更好地促進海南省經濟轉型升級。
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區”是指在貿易和投資等方面比世貿組織有關規定更加優惠的貿易安排,在主權國家或地區的關境以外,劃出特定的區域,準許外國商品豁免關稅自由進出。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電子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電商物流及異地倉儲送達商品,從而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對企業來說,跨境電子商務構建的合作模式,極大地拓寬了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大大促進了多邊資源的優化配置與企業間的互利共贏;對于消費者來說,跨境電子商務使他們非常容易地獲取其他國家的信息并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目前,我國總共設立上海、廣東、浙江、海南等地的12個自貿區,其中海南自貿試驗區最大特點就是“全域性”,現有11個自貿試驗區都是120平方公里左右,海南全島試點。海南省現有電商企業達400多家, 2018年前三季度電子商務交易額為1447.18億元,同比增長27%,可見海南省電子商務產業已具有一定的規模。近幾年,海南省跨境電商交易量也呈現爆發增長態勢。2019年,海口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出區15.78萬票,比上年增長15倍,貨值6163萬元,比上年增長26倍。截至19年9月底,海口綜合保稅區區內跨境電商注冊企業已達80家。雖然海南省跨境電商業務處于不斷發展中,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及不足。
1.海南自貿區地理位置優勢
海南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通道,也是亞歐國際航運干線重要的交通樞紐。從進口國家來看,美國是我國對外貿易進口的主要目標國家。從出口國家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幾個國家占比明顯高于其他國家。近年來這些東盟國家不斷加快自身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隨著東盟國家網民消費習慣的不斷改善,預計未來幾年東盟電子商務將得到快速的增長,海南應借助物流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更好地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一區域國際航線樞紐的服務。
2.跨境電商與旅游結合的跨境優勢
通過海南省2018年鑒數據顯示:2014~2017年旅游人數逐年增加,17年海南的入境游客達111.94萬人,這得益于海南獨特的生態資源和氣候環境。加之政策的扶持,海南旅游的免簽旅游團國家由26國放寬到59國,新政實施后吸引了更多國際游客赴海南旅游。此外海南還應充分發揮和延伸利用離島免稅、離境退稅等政策來吸引更多游客,海南旅游市場涵蓋面越來越大,在進口電商上非常有市場消費潛力。
3.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
海南把跨境電商作為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著力點,為推動跨境電商的健康發展,海南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設立以省政府領導牽頭的跨境電商領導小組。省政府2016年12月提出了海口綜合保稅區和洋浦保稅區為載體,建設海南跨境電商示范區。
4.倉儲和人力成本方面優勢
相對海南省倉儲能力有限的現狀,其跨境電商兩個園區占地共有4.22平方公里,目前倉儲的可溶率還比較大,倉儲成本和人工成本分別只是沿海發達地區的30%和55%左右,具有低成本的優勢。低成本有助于跨境電商企業降低運營成本。
5.產業發展后發優勢
目前杭州、上海、青島、西安等地已經開始推進跨境電商產業,從先行地區的實踐中,可以總結出一些經驗。盡管海南省不是跨境電商的實驗區,起步也比較晚,但是海南省可以借鑒杭州、鄭州、上海等摸索出的經驗,為跨境電商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后發優勢可以讓海南規避一些問題,少走彎路。
1.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缺失
海南跨境電商產業在逐漸增長,但是人才匱乏始終是海南跨境電商行業面臨的最大瓶頸。由于在海南從事工作工資水平沒有那些發達省份高,加之海南產業結構單一,城市對人才吸引力十分有限。跨境電子商務面向全球客戶,從業者需要具備外語、貿易、電子商務等知識,而海南缺少此類復合型人才。
2.進出口商品結構制約
海南主要出口產品有成品油、機電產品、農產品;主要進口產品有原油、機電產品、免稅商品、橡膠及制品等,占我省外貿總額九成以上,由于行業和產品的特殊性,這些產品中大部分并不適合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可供選擇的產品類型有限,使得一部分境外客源流失。
3.海南自貿區跨境物流建設不完善,物流成本過高
海南島有全島免稅的政策“加持”,成立中轉站能夠提升海南島的國際地位,但存在的弊端不可忽視。海南作為中轉站貨物發往各個地區的物流費用較高,導致大眾的接受度較低;目前,海南已經意識到了自身物流的問題,正在努力提高海運和空運的效率。但要想成為較為成熟的跨境電商中轉站,還需要國家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海南省內部的合理調控。
4.跨境電商企業中中小企業偏多,資金受限
海南的跨境電商還在起步階段,大多數做跨境電商的中小企業囿于資金限制,而無力建立獨立完整的倉儲供應鏈。不少企業轉而采用專線物流、郵政小包、國際快遞等方式進行收發貨物,這樣不僅成本較高,還會處處受到限制。
海南自貿區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綜合型人才的短缺是導致海南自貿區跨境電商發展滯后的原因之一。因此,海南應加大力度引進人才及培養本土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通過整合海南各高校的資源,加大外語專業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力度。可以采用跨境電商企業和學校合作的模式,鼓勵跨境電商企業與海南當地大學產教融合,為海南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資源支撐。
相比于制造業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海南在發展跨境電商出口工業制成品方面沒有較大優勢。但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挖掘和精選本土農水產品和旅游服務產品,逐步豐富優勢出口產品的種類。并通過產品選擇的差異化策略,提高跨境出口電商競爭力。
目前海南大多進出口產品主要采用空運物流方式,雖然速度上快,但運輸成本上較高。這種相對單一的運輸模式不利于海南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的發展。海南應充分利用港口資源的優勢,加強水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還要大力推動對東盟的陸、海、空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降低跨境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應采取政策扶持為中小企業爭取現金流,緩解資金鏈壓力,對產品稅率、倉儲承租費用以及辦公場地給予系列優惠,跨境交易額達到一定標準后還會給予獎勵,以此鼓勵中小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業務。同時以孵化平臺和創業平臺引進國內知名跨境電商企業、培育中小跨境電商企業。目前,國內知名電商企業唯品會、E碼頭已在海南完成公司注冊落地。海南要重點扶持這些知名的跨境電商企業,形成“一帶多”的目標,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的成長,培育跨境電商的產業氛圍,形成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