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杰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建設科技強國。圖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入水(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2020年年初,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制定的《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國際競爭向基礎研究競爭前移,科學探索不斷向宏觀拓展、向微觀深入,交叉融合匯聚不斷加速,一些基本科學問題孕育重大突破,可望催生新的重大科學思想和科學理論,產生顛覆性技術。加強“從0到1”的基礎研究,開辟新領域、提出新理論、發展新方法,取得重大開創性的原始創新成果,是國際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從0到1”原創性突破,需要長期厚重的知識積累與沉淀,需要科學家瞬間的靈感爆發,需要對基礎研究進行長期穩定的支持,需要培養更多的基礎科研青年人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增強科技創新內生動力,人才不論年齡資歷、背景出身,都應一視同仁、憑本事說話,讓金子都能發光。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注重為青年人才挑大梁創造更多機會。
《方案》還指出要重視培養基礎研究領域的青年人才,對青年人才開辟特殊支持渠道。實施青年科學家長期項目,統籌利用現有渠道,聚焦重點研究方向。鼓勵青年科學家自主選題,開展基礎研究工作,構建分階段、全譜系、資助強度與規模合理的人才資助體系,加大力度持續支持中青年科學家和創新團隊。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人才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是國家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人才是社會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本期“特別策劃”圍繞“培養基礎科研青年人才”主題,整理了不同行業、領域外國專家結合自身參與支持青年人才培養的經歷提出的真知灼見,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