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輝陽
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 遼寧大連 116001
目前階段,雖然核電廠高處作業的安全管理制度趨于成熟,且各個班組安全意識以及執行能力均顯著提高,但仍存在多發性違章事故,薄弱環節十分明顯。
首先,核電廠不僅有固定業主和長期承包商,同樣也含括了諸多服務、技術以及廠家人員,而以上流動性群體均為違章行為高發群體,同樣也是核電廠安全監督的主要對象。一般情況下,技術服務工作人員和廠家人員的現場作業時間不長,甚至不超過2h,所以很難系統對其開展安全培訓,也難以使外來人員對核電廠安全要求形成深入了解。
其次,高處作業對梯子的使用違章現象頻發。在工作實踐中,梯子作業的使用頻率較高,雖然使用時間短且高度低,但其風險也不容被忽視。而且,絕大部分作業人員心存僥幸,經常會坐在梯子的頂部開展相關作業[1]。
再次,交叉作業協調性不強。在相關工作人員開展高處作業的過程中,需合理設置隔離區域。若開展上下交叉作業,負責人員則要積極采取協調作業,盡可能規避同時開展交叉作業。若無法避免,則要對安全平網亦或是防護棚進行搭設,以免物體墜落對人造成危害。
最后,部分施工現場區域掛設安全帶條件不足。在開展腳手架作業期間,需要在欄桿中鉤掛安全帶,使其他的高處作業可利用廠房內部承重鋼梁完成安全帶的掛設。然而,也有個別區域不僅無法搭設作業平臺,也無法掛設安全帶,進而增加了高處作業風險系數。
結合外部高處墜落事故發生原因可知,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安全帶使用不合理、沒有合理采用防墜物措施、登高設施有待完善、施工現場作業環境不理想。要想更好地確保高處作業的順利開展,對人員墜落與墜物傷人等風險加以防控,核電廠一定要從多個角度對安全管理工作提出相應的要求。
核電廠高處作業安全管理的主體就是人,因而開展人員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點,進而規避安全事故的發生。作為高處作業工作人員,不僅要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同時也應參加高處作業的專業安全培訓。另外,可組織開展工前會議、應急救援以及交叉作業等多種場景,對安全警示標志、操作圖片以及事故案例講解等方式加以運用,即可增強安全教育工作的生動性與趣味性,進一步增強培訓的效果。在培訓考核合格以后即可授予其帽簽,進而進入施工現場參與高處作業。
為保證高處作業人員人身安全,就必須強調登高設施的基礎性作業。作業人員應結合施工現場環境狀況與作業高度,對登高設施進行合理選擇[2]。在作業期間,不允許對工業管道與電氣設備等進行攀登,以免踩踏承重性能不良的部件引起人員墜落事故。
腳手架與梯子是核電廠最常使用的登高設施,在使用腳手架前,要對其驗收牌與使用的要求進行有效辨別,堅決不允許使用未驗收或是驗收不達標的紅牌腳手架。需要注意的是,腳手架架體應穩定且牢固,將上下兩道欄桿設置于平臺的外側,并且采用滿鋪方式,以免作業人員踏空或是處于臨邊的危險狀態。如果是上下腳手架,則要走上下爬梯,不允許沿著腳手架立桿或是借助構筑物攀爬,也不允許踩踏腳手架鋼管與作業層物品完成加高作業。若要對腳手架結構加以更改,必須經過架子工的允許。
梯子這一工具,只能夠在輕便且時間不長的高處作業中應用,且攀登的高度不允許超出4m,否則就要使用腳手架或是專用的升降設置。而且,梯子不允許多個人同時攀登,在上下梯子的時候要面向梯子,和梯子保持三點接觸,作業人員肩上不應扛重物,手中也不允許持物。在梯子使用期間,應當和水平面呈60-75°角,進而增加防滑移的效果。另外,梯子要求有人扶持,作業人員不允許站立于超出梯子標明最高站立平面,以免梯子穩定性差而摔倒。
若施工作業人員突破全部安全防護措施,那么防墜落用品則能夠避免其直接撞擊地面。為此,在開展高處作業期間,工作人員要使用安全帶或是選用安全措施。一般情況下,如果攀爬的高度超過2米,使用直爬梯應選擇全身式的雙鉤安全帶,使作業人員在攀爬中始終保證掛鉤和梯子相連[3]。如果攀爬的高度超過8米或是頻繁上下攀登,作業人員要長期掛設速差器,以免經常更換掛鉤掛設位置而增加作業負擔。若對軟梯進行使用,則要運用自鎖器、安全帶或是速差器等多種防墜落儀器。在使用吊籃的過程中,要配合運用安全帶和防墜器,不允許安全帶與吊籃掛在一起,確保并吊籠鋼絲繩和安全帶掛設位置均處于獨立狀態。若作業平臺無欄桿或是空間受限難以搭設欄桿,則要利用固定錨點或者是對編織袋進行使用并環繞可以承重的鋼梁,進而創設安全帶的掛點。
綜上所述,高處作業量大且范圍廣,含括核電廠建設多個領域。為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就是對高處墜落事故的有效預防,進而降低傷亡事故發生幾率。為此,一定要對高處作業管理薄弱環節加以解決,針對外來工作人員開展安全培訓,保證登高設施的規范使用,借助防墜落用品預防墜落事故的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具有可防控的特點,只要從根本上避免人為不安全行為,并將物體的不安全狀態消除,全面落實安全管理措施,即可使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率隨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