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5
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愈發關注園林景觀的設計與建造。要為人們建造出舒適且優美的生態空間,使其在良性的生態環境中健康生活、文化娛樂等,這是園林設計的主要目標。合理進行植物配置及造景,屬于園林設計的關鍵環節。必須依據不同植物的固有習性,充分地考慮園林景觀的布局要求,優化配置各類植物,呈現最協調、最完美的造景效果。充分發揮了植物的功能作用,園林設計的觀賞價值越高,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推進就越順利。
不論是植物配置還是植物造景,都應該依據植物的固有習性,同時考慮園林景觀的布局要求,選擇應用科學方法,進行各類植物的合理搭配。植物配置是園林藝術的深層加工,植物造景決定著園林景觀的藝術價值。充分了解不同植物的固有習性,結合它們的生長特點、發育需求等,完美結合園林中的構成元素,為各類建筑起到點綴作用、襯托作用,更好地展現植物美感,園林設計水平自然有更大程度的提升[1]。在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均作為人為創造的設計行為,設計人員的審美水平直接影響著園林景觀的建造效果,始終堅持“統一性”、“協調性”的設計原則,不斷優化設計方案,才能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造景需求,并使人們足夠了解生態藝術,精神需求、審美需求等得到更好地滿足。
園林設計的主要功能是:給予人們美的享受,使人們在觀賞景觀的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品味美。在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過程中,合理規劃園林設計從“口號”變為了“實際行動”,通過優化園林設計,可以美化城市環境,滿足更多人的審美追求,使他們關注著園林設計與建造,并為城市環境的美化做出應有的貢獻。另外,通過優化園林設計,能夠凈化城市空氣,尤其在空氣污染更為嚴重的區域,人們無法呼吸到新鮮空氣,各類疾病的發生率顯著提高,廢氣污染形成了熱島效應,隨著污染范圍的擴大,污染程度的加劇,城市建設及和諧社會的發展受到了極大地不良影響。充分發揮植物的作用,有效改善環境污染,植物吸收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氣體,更好地凈化城市空氣,人們不僅呼吸到了新鮮空氣,生活質量也在提高,真正加快了城市化的發展進程,還有利于整體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提高,可謂一舉多得。
生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植物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保護著生態環境, 降低了環境污染,也將促進人類社會的長期發展。各類植物的科學配置,還可以形成防火防震體系,具有水土保持作用。在園林設計中優化植物配置,呈現出最好的植物造景效果,充分體現出美的所在,美的價值,有效緩解人們的生活壓力以及負性情緒。全力展現園林設計的美學價值,使植物更具生命力,充分發揮重要的防護作用,即可加快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不同植物的固有習性有所不同,有的植物旺盛而安靜,能夠滿足一般人的觀賞需求,給予人們的是恬靜之感。觀賞者沉浸其中領略到自然之美,植物景觀進入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釋放內心的壓力[2]。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更加合理,植物造景更加美觀,不同觀賞者也將獲得不同的美的享受,他們盡情擁抱自然,植物熏陶作用勢必發揮的淋漓盡致。
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不合理,植物造景不科學,甚至缺少統一管理,無法體現出最高的設計價值。沒有突出園林設計的層次感、協調感,整體線條的搭配和色彩的搭配存在著很大問題,色彩沖擊力過大,就不可能給予人們美的享受,使觀賞者發現園林設計的觀賞價值。過分忽視了園林設計的內在要求,選擇不合理的設計方案,設計自身毫無美感,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工作的開展毫無意義。在園林設計中,我們還常發現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與周圍環境不相符的情況,植物造景太過突出,并未與自然景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這樣的園林設計方案使用價值不高,為了應付而設計,無法解決植物配置的相關問題和植物造景的協調問題,甚至忽視植物本身的正常生長,很不利于生態空間的建造,必然限制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我國的園林設計水平有待提升,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中存在著不同的問題。例如:在植物配置的過程當中,植物種類單一的現象時有發生,設計人員選擇同樣植物完成園林設計方案,園林設計始終缺乏新意和創新性。園林設計方案沒有考慮當地的自然景觀、景觀特色,與本地區的環境有機結合在一起,植物配置單一性,造景設計不協調,更難展示出地區的園林景觀特色,導致園林設計工作的存在毫無作用,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毫無意義可言,無法帶給人們視覺上的良好感受,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可謂阻力重重。
在園林設計中,植物造景是基礎,植物配置相當關鍵,需要設計人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充分活躍創新思維,針對植物配合和植物造景進行更深層次的藝術加工[3]。需要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長情況以及發育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裝飾或者造型,必須保證各種植物的美觀性、協調性,嚴格按照色彩搭配的原則,提出最佳的園林設計方案。為了滿足人們的園林設計需求,創設出和諧、統一、舒適的生態環境,關于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以及植物造景問題的有效解決,筆者特意進行了如下總結:
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造景應該具有本土的人文情懷,既追求觀賞效果,也要考慮種植的土壤條件、地質條件、氣候條件、節日需求等等。最好將植物配置與周圍環境、特色節日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喜慶的造景氛圍。比如:10月1日國慶節時可用紅色、黃色和綠色的花卉進行植物配置,或者將不同顏色的花卉裝飾成“五星紅旗”的形式,黃色花卉作為“五角星”,紅色花卉作為“旗面”,與這一喜慶的節日相呼應,帶給觀賞者最直接的藝術感受,共同紀念國家本身,大大增添節日的喜慶感。
園林設計結合了“藝術”與“科學”,植物配置以及植物造景所體現的意境之美,就是“藝術”與“科學”完美結合的最好證明[4]。首先,可以運用不同的搭配方法,將各種植物合理搭配在一起,使園林設計獨具美感。例如:不同顏色和不同造型的相互搭配,植物配置更加平衡,造景效果更加和諧。其次,最好是將不同生長周期的植物錯落有致的排列下來,借此增強藝術觀感,充分體現出各類植物的交錯之美。
進一步提升環保意識,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與造景,必須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特征,選擇應用不同的設計方法,同時考慮植物的生長周期、發育需求,及時改進園林設計中的不足之處,以便呈現最佳的設計效果。開展園林設計工作之前,相關人員需要實地考察,通過了解規劃區域內的生態現狀,科學合理的進行植物配置,確保植物造景工作真正符合本地區的發展實際。
一般而言,高大樹木是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的主要材料,它們也是構成人工植物群落的關鍵因素。高大樹木的配置質量與成本預算、景觀要求等有著直接的關聯。目前,大多數的園林設計項目存在著競爭關系,為了擴大景觀規模,同時優化設計效果,可以使用大型樹種,呈現出高品位的植物配置[5]。也可以引入大量的外來物種,注意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在不破壞本地區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合理優化植物配置,選擇更容易生長發育的優質物種,充分體現園林設計的藝術性、協調性特征,更好地滲透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園林景觀。
總而言之,必須優化園林設計的效果,使得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具有創新性、創造性。設計人員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學會運用科學的、合理的設計方法,在園林設計方案中充分體現生態學原理,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另外,還要順應不同植物的自然發展規律,努力構建良好的生活空間,美化城市環境后,進一步加快生態文明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