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同
(濟南市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
裝配式建筑項目信息化管理是指裝配式建筑項目管理過程中將現代信息技術與管理理念相融合,以促進建設項目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裝配式建筑項目的建造是一種將建筑業全產業鏈整合,并環環相扣的鏈狀生產過程,與傳統建筑項目相比,裝配式建筑項目產業化標準化的特點決定了其項目管理過程中信息收集傳遞加工使用的必要性。
裝配式建筑,從名稱可以看出,這是一種新的項目實施方法,預制件可以在現場或者工廠完成,然后將分散的預制構件完成拼接,建造建筑物的方法。在這種工作模式下,勞動分明、勞動強度低、圬工少、施工速度較快。通過工業化水平的不端提高,裝配式建筑已經從最初的木質結構不斷發展擴張增加了輕鋼結構、混凝土架構裝配。裝配式建筑使得建筑建設施工成為了一條產業鏈,促進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提前做好預制構件進行現場拼接,大大降低了現場施工的難度。同時,預制混凝土裝配式建筑結構簡單、功能分布合理、結構優化較好、復制簡單等優勢。同時,預制構件也可滿足抗剪、抗壓、抗震需求。與其他建筑建設方法相比,裝配式建筑是一種綠色、節約資源、工期短、排污少、人力需求少的施工建設方法。因此,適合建筑行業的轉型與發展,向綠色環保方向轉變。
物聯網技術能夠實現信息及時獲取,物聯網的技術特點能有效解決裝配式項目管理信息收取不及時信息化程度低等問題。通過使用物聯網技術及時獲取數據對工地進行數字化管理,基于協同管理理論認為施工階段各參與方信息孤立,應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的信息收集和構件追尋,提高項目的整體管理水平。在研究裝配式質量時,構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5W1H 質量信息采集體系對關鍵數據采集,從而建立質量追溯系統,通過該系統對建筑產業信息化的規范起到相應推動作用。認為傳統建筑業采集方法信息采集效率低,因此針對裝配式建筑質量檢測信息采集方法進行研究,提出基于采集樹的裝配式建筑質量信息檢測采集方法,能夠有效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工程中傳統的信息收集模式導致驗收資料與工程脫節,因此針對工程質量及安全信息的特點和管理人員的需求,建立基于移動終端的工程質量安全信息采集系統,并結合實際工程驗證可行性。
信息集成化管理作為有效的裝配式建筑管理模式,是解決信息化水平低,信息碎片化的關鍵所在。探索構建多專業協同設計流程框架來實現信息集成化處理,以信息流為導向,構建WBS 與集成化管理相結合的信息管理模型,并通過對裝配式住宅項目的運用和分析,得出裝配式住宅應利用BIM 運行信息集成管理體系,實現項目高效管理。結合BIM技術與集成管理理論,從信息集成的角度解析裝配式建筑項目集成管理的運行流程,提出BIM 使用過程中信息集成化管理的方法;通過該方法促進裝配式建筑建造過程中信息資源整合及優化。指出由于大型項目中參與方都有自己的組織結構,其信息溝通受到阻礙,只有通過對大型項目進行信息標準化和集成化管理,使信息能夠在各參與方之間進行有效共享,才能保證大型項目的順利實施。] 通過分析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趨勢及實踐應用指出信息主導建筑業未來發展,應將各流程的信息集成構建基于BIM 平臺的裝配式建筑信息集成體系,分層推進BIM 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以及加強市場化引導和示范項目推廣。
裝配式建筑的信息化建造,依然面臨不少挑戰。一是裝配式建筑發展仍然以政府主導,市場自發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筑的氛圍沒有完全形成,二是BIM 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設計和施工階段,僅有很少的重大項目進入了BIM運維階段,而且BIM 技術應用普及水平和應用深度不夠。當前,以BIM 技術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正在建筑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應用,但在裝配式建筑設計階段BIM 的應用的研究遠高于在施工和運維階段的應用。今后一個時期,著手解決BIM 在建筑全壽命周期的綜合應用,加大對BIM 技術的系統性研究、在工程中拓展與其他技術結合的應用研究,是企業需要加大力度重視的方向。我國裝配式建筑業的發展需要在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下,通過市場化手段逐漸實現裝配式建筑的推廣,不斷積累相關專業技術經驗和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同時,需要對BIM 技術作深入地研究應用,探索出符合本國市場發展規律的裝配式建筑的信息化建造之路。
推動裝配式建筑項目信息化管理發展是實現裝配式建筑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裝配式建筑項目信息化管理發展是我國建筑業工業化轉型的必由之路。管理人員需要分析BIM技術與裝配式建筑的特點,準確把握BIM 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優勢,并通過BIM 平臺集成裝配式建筑的整個產業鏈。在管理系統中對BIM 平臺進行對接,建立信息化的管理體系,提高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的施工質量,進而實現裝配式建筑行業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