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竹英
(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民族中學 廣西 百色 533400)
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教授學生基礎的數學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正確運用問題導學法,能夠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水平。但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將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問題導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積極學習、主動探究意識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的出現完善了應試教育中的不足之處,以生動形象、富有趣味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能夠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還能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需求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自主學習意識。另外,問題導學法還可以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從而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加強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友好的精神。
2.1 教學模式傳統,教學內容單一。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繁瑣復雜的學科,而初中生正是好奇心、求知欲最為旺盛的階段,教師若是能夠在這個階段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活躍教學氛圍,還能使原本繁瑣、復雜的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吸收知識[1]。但根據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皆是“灌輸式”,或者就是照本宣科,并沒有對教材內容進行設計,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進而導致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高,自然也無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2.2 忽視學生的綜合素質。一些教師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刷題成為了初中數學教師為了提升學生考試成績的主要手段。學生長期淪陷在題海中,不僅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久而久之,還會消耗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產生抵觸情緒,從而使得數學成績逐漸下滑。
2.3 教學理念過于守舊。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一些初中學校也在逐漸進行教育改革。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也在走向多樣化,但依然有一些學校的改革不夠徹底,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守舊。這種教學模式儼然已經不適合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了,學生依舊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體,長期下去,只會約束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從而影響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
3.1 巧妙提問,設置課堂導入。問題不僅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更是培養邏輯思維的起始。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問題導學法,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取知識,學習技能,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具備自主探究的能力。對此,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時,需要注意的一點便是科學合理的設計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巧妙設置問題,結合問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預習,成功進行課堂導入。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這課時,教師可以這樣設置問題,進行課堂導入:“小紅要開始找工作了,有兩家公司給了面試邀請,A公司的薪資每個月有2000的基本工資,以及3%的銷售額為提成;B公司的薪資每個月有1000的基本工資,6%的銷售額為提成,那么現在小紅去哪家公司比較好呢?”相對于千篇一律的課堂導入,這種設置問題的課堂導入更能結合知識點,也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學生們在幫助小紅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激發自身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中,從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2 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首先便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問題導學法,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學習,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舒適、和諧的學習氛圍,還能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能力。另外,小組合作學習也能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小組中分析、討論、解決問題,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幾何圖形》這課,教師可以結合問題導學法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討論。這樣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能夠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也能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提高初中數學的質量。
3.3 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問題的有效性。在相應的教學情境下,不僅能夠加強問題的針對性,還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解題的正確率。所以,問題情境創設在問題導學法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在使用問題導學法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把教材中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改編成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并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這樣學生能夠在情境的帶動下,慢慢摸索,從而形成解題的思路,獲得正確的答案[2]。其實,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常見的黑板、桌椅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也都是可以借助的教學資源,對此,教師需要對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資源和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構建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進行有效提問。最后,教師在提出問題后,還需要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摸索和探究,這個過程中也是優化學生學習技能和掌握知識點的有效途徑。與傳統教學法相比,該方式的好處便是能夠在問題情境中融入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理解數學的真正價值。
3.4 復習課堂上遺留的問題。問題導學法不僅能夠在課堂上運用,還能運用到課后學習中。教師在課后學習中正確地使用問題導學法,能夠將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相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一般都以課后作業的形式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點。教師會在課堂教學結束后,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設計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以此來達到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的目的,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拓展[3]。對此,教師在課后使用問題導學法式,需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問題不可設置太多。教師所設置的問題需要抓住“精”而不是“多”,問題設置的再多,不在點上,也毫無作用。設置問題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知識,而不是為了實施題海戰術;其次,設置的問題需要層層遞進。若是教師設置的問題太難,會讓學困生產生抵觸情緒,也會消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若是問題太簡單,也起不到檢驗的效果。所以,教師在設置問題時,需要層層遞進,由簡到難,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高效學習。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能夠幫助學生降低學習的難度。對此,教師需要正確運用問題導學法,為學生構建符合教材內容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掌握知識,學習技能,從而提高數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