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九春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嘉陵小學 四川 廣元 628000)
針對小學數學教育來說,教師需要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更加關注和重視,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如此才能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高產生積極的影響。本文全面總結制約小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因素,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對小學數學教育的內容和方式進行分析,旨在促進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
1.1 靈活多樣原則。靈活多樣原則是小學數學教學最為主要的原則之一,該原則要求需要應用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讓學生的思維可以逐漸延伸,為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提供針對性的幫助[1]。對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需要以學生學習的心理反應為主要的依據,從根本促進數學學習質量的提高。
1.2 循序漸進原則。循序漸進原則主要就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能只是一味追求教學速度的提高,而是應該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使學生可以獨立分析知識點,從而形成科學的數學思維模式。
1.3 以生為本原則。以人為本原則就是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充分尊重學生,以學生的角度考慮和分析問題,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有清晰的了解,結合學生的能力調整教學方式,充分凸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2]。無論哪一種教學方案的制定都需要結合學生的需求開展,以科學的學習理念為依據逐漸建立完善的培養體系,使學生可以應用數學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避免一味追求教學質量提升影響學生思維能力培養[3]。
2.1 忽略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多教師仍然沿用以往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理念缺乏創新,導致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始終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很多教師只是將知識傳授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
2.2 書面化的語言對學生思維發展產生制約。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書面語言作為教學的主要語言[4]。然而小學生很難直接明白教師想要表達的意思,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產生嚴重的制約。尤其是在講解概念知識時,會大量使用書面語言,學生對本就抽象的知識感覺更加困惑,無法及時領悟和分析。
2.3 缺乏實踐。小學數學知識涉及大量的理論,教師為了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會以理論知識講解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導致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實踐活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受到制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需要通過學習來提高,同時還需要讓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來實現。學生在實踐時動手能力會得到強化,思維范圍也會逐漸拓展,繼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與知識能力保持同步,使學生可以利用科學的思維提升解答數學題的技巧,需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解答問題的時間逐漸縮短,提升教學效果。
3.1 教師的教育觀念需要及時轉變。教師如果想要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水平的提高,需要以學生的需要為基礎科學組織課堂教育活動。教師只有應用創新性的觀念開展教學,才能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觀念。因此,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觀念,樹立以學生核心的教育理念,以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穩定的基礎。
3.2 使用口語講解知識。以往教師主要以書面語言進行教學,很難讓學生對知識有清晰的了解,學生理解知識存在較大的困難,針對于這一問題,教師需要盡量避免使用書面語言,而是應該廣泛應用口語進行教學,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書本知識。特別是在教學概念知識時,教師更應該使用口語,使抽象性的知識更加簡單、易懂,這樣才能為學生正確掌握概念提供幫助。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特征”這一部分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可以對三角形有正確的了解,教師需要使用口語引導學生,教師可以將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就是由三條長度相同的線段組成,通過連接端點形成圖形,這一圖形就可以稱之為三角形”,這樣就可以運用簡單的語言表述復雜的概念。如果教師以書面語言進行講解,學生很難形成具體的形象,無法了解概念所要了解的意思,自然也無法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另外,在實際教學中,一些知識內容跳躍性較強,學生很難輕松理解。在教學中,教師需要以這部分內容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運用語言聯系不同的知識并準確表達出來,揭示隱形的知識,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
3.3 加強實踐教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僅需要為學生規范性的講解知識內容,同時還需要注意加強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更好地體會和理解數學知識,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5]。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實踐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產生的積極影響,適當減少理論知識的講解時間,注重實踐教學,使學生可以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鞏固理論知識,對理論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實際教學規程中,教師需要采取科學的手段讓學生的動手能力逐漸得到強化,使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引導學生做一些比較熟悉的事情,在實踐過程中啟發學生獨立進行思考。
例如,在教學“體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演示“烏鴉喝水”的故事,并引導學生進行密切的觀察,此時教師需要適時引入體積的概念,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總結歸納這一概念,使學生可以在總結和歸納的過程中深入進行思考,明白概念的形成原理,從而牢牢記住這一概念。
3.4 教學聯系實際生活。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深刻意識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可以結合實際生活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合理融入具體的生活實例中,在促進學生應用能力提高的同時,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科學的培養。同時,教師需要對書本知識進行仔細的研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創設合理的課堂教學情境,使數學知識學習擁有更加豐富的內容,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增進對數學概念的了解和認識。例如,在教學“購物”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購物場景,讓學生形成購買者與售貨員的關系,并演練具體的購物情境,使學生可以將課堂教學中學習到的知識靈活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在聯系生活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即使是比較復雜的應用題,也會在文字中蘊含大量的知識信息,學生必須馬上在頭腦中形成相關情境,并通過自己的想象能力,使應用題中的主旨可以轉化為圖像,才能對數量關系進行明確。
總之,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需要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并遵循相應的原則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應用創新性的觀念開展教學,徹底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可以在穩定的情境中開展學習,使學生可以獨立發現問題,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應用數學知識順利解決問題;在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還需要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可以聯系實際生活解決問題,為學生今后學習知識提供穩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