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江蘇省泗洪育才實驗學校 江蘇 宿遷 223900)
隨著當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于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相對于初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也有了非常高的要求。信息技術內容比較廣泛,所涉及的分支也很多,較為適宜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本文就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相關方面進行探討。
在信息技術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創設相應的情境,將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激發。初中生的特點就是對于一些直觀的事物比較感興趣,也樂于接受一些新事物。多媒體課件特點是融合了圖像以及音視頻等,課件中可以插入動聽的音樂,再結合圖像,對所需要學習的知識變化和形成可以生動的呈現出來。在教學中對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充分體現,能夠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激發,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尋找問題和發現問題,并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在實際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學需要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對問題進行闡述,從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將學生的創新思維啟發,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的認知自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擴展自身的認知,這對于學生的遷移以及創造性的表現是非常有利。要求學生可以對自身學習過程和效果進行反思并作出相應的評價,使得學生能夠對自主學習充滿自信心,在學習動機上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增強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體驗學習的樂趣,使學習過程更加的生動以及活潑,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信息技術教育當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原則,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定向自學—質疑點撥”的程序,即教師盡可能的少講解,重點加強引導,使得學生可以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中,對學生自主探索能力加強培養,重視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通過創造性以及實踐性的方式進行知識的獲取。
比如,在《在因特網上瀏覽信息》課程教學中,因為本節課當中“采用搜索引擎進行信息的檢索”是一個難點,教師在對于該方面進行講解中,不需要對其全面化透徹化講解,而更多的是講解如何打開瀏覽器,如何輸入網址和對網頁信息進行瀏覽等,繼而使得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在電腦上進行操作。若是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可以讓其先自行解決,如果能夠很好的解決是更好的,如果不能自行解決,師生就可以共同探討,最終教師對探討的結果進行總結,這樣除了能夠鞏固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還能夠對難點問題有效突破。
3.1 要教會學生聽課。聽課作為學生在學習當中對知識獲取的主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的主要都是重難點知識,學生為了能夠學好,學深,就需要對認真對待每節課。只有學生認真聽講,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掌握,這樣課堂才是高效課堂。并且,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但需要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認真的聽,還需要確保同學之間能夠做到交流和發言,尤其是需要對同學發言過程中所提出的相關獨特想法,將自身所存在的不足進行糾正。
3.2 要教會學生觀察。通過相關研究,人類在對信息獲取中83%來源于人的視覺,所以,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和習慣進行培養顯得非常的重要。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教師需要更多的創造機會,以此來對學生的觀察能力有效培養。在信息技術教學當中,教師的演示以及相關作品的展示等,需要使得學生可以保持一定的專注度,對教師和同學的每個操作都需要認真觀察,從而為自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3 要教會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在課堂教學當中,只依賴于聽課和課堂筆記是很難獲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加強對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進行培養。有效引導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并且對可以反思。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需要和老師的思路一致,重點聽老師采用何種方式以及技巧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就需要設置相應的疑問,使得學生對于學習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也需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來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對每個學生自身想象空間很好的發揮出來。
3.4 要教會學生動手。在新課程改革發展中,主要強調對傳統被動式的接受學習進行調整和改變,針對所需要解決的問題,確保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和分析。所以,就需要將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有效的貫徹到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將課堂交由學生,以此來對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調動,對每個學生自身所存在的內在潛能挖掘出來,使得學生能夠從被動學習朝向主動學習轉變,以此來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合理性提升。
總之,在當前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和互聯網技術有著直接的關系,加強對初中生信息技術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非常重要,為了能夠使得學生更加的具有競爭力,就需要在當前的時代發展中不斷探索,教師就需要加強對教學模式的合理調整,重點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