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靖
(廣西浦北縣金浦中學 廣西 浦北 535300)
在以往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重點都是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基礎知識的講解上,要求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憶概念和公式,雖然這種教學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卻會使學生對化學產生抵觸情緒。對此,教師需要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解決策略,運用學生所喜愛的方式來進行化學教學,從而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
1.1 學生現狀?;瘜W屬于一門復雜且邏輯性較強的學科,不僅有復雜的概念和公式,還有操作繁瑣的化學實驗,這些都給學生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習難度,也導致一些學生無法理解其中的化學知識,對化學產生了抵觸情緒,逐漸對化學失去了興趣。另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對化學學習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學習方式比較單一,而且不能進行及時的反思和總結,使得學習結構不全面,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比較的困難,長期以往便會對化學產生逃避心理。
1.2 教師現狀。首先,大多數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將所有的重點全都放在了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上,所講解的內容、作業都是圍繞著考試內容進行的,而且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還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使得學生對化學逐漸失去了興趣[1]。其次,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進行有效溝通,教師在教學時習慣性以“填鴨式”等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導致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時常感到課堂氛圍非常嚴肅、壓抑。
2.1 打造高效課堂,教師引導與扶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高效教學模式,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對學習的需求,并清楚的知道學生需要哪種知識點,之后再結合學生的性格、年齡、愛好等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如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實驗,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仔細觀察、分析產生的化學現象,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2]。因此,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學習情況進行授課,讓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了解實驗的原理。
例如:《化學能與電能》這課時,教師便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圖片等,從而讓學生能夠對電池的工作原理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通過教師高質量的課前設計,引導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知識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明確教學重難點,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2.2 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所采取的方式皆為單方面“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口若懸河,學生被迫學習。而在教學中構建合作學習小組則能運用求同存異的教學思路,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教師在進行分組時,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進行科學的篩選。教師需要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進而加強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并在交流溝通中取長補短。根據當前高中化學教學的情況來看,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化學學習理念,使學生對化學知識有更加深入地了解。當然,教師也需要在實踐教學中,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完善教學理念,加強學生的思維邏輯,運用宏觀和微觀知識點,提高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思想有效性,以此確保學生能夠具備較好的學習能力,從而為今后的化學學習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另外,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從各個方面、角度對化學知識、物質等進行全方面的摸索和分析,并對化學物質進行合理的分類,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印象。當學生能夠分析元素、原子、分子等化學物質時,便能形成較好的化學意識。最后,教師也需要讓學生站在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能夠掌握化學基礎知識,提高化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另外,教師也需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構建小組合作協助模式,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態度、性格特點、年齡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進而加強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和邏輯思維。教師也可以在班級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思路,讓小組長進行相關的指導,從而培養小組長的責任意識[3]。當然,教師也需要幫助小組長制定小組成員的學習任務、目標,以此來加強小組成員的交流互動,從而提高組長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小組成員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2.3 拉近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需要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經驗,并在平時的教學中規范自身的行為,給學生樹立榜樣,用自己科學嚴謹的教學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也需要用發展的眼光去激勵學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拉近與學生的關系,與學生做朋友。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時,需要確保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打造高效課堂[4]。同時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探究精神和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而且還要給學生多提供小組交流合作的機會,幫助學生,引導學生與同學之間進行互動,讓學生能夠在互動交流中成長和學習。
例如:《電解質的電離》這課,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硝酸鉀與酒精溶液導電這個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讓學生對此進行觀察,再接著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是導體嗎?在實驗中為什么硝酸鉀溶液能夠導電,而酒精不能導電呢?這兩者有什么差距嗎?”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根據實驗和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思考,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