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慶
(江蘇省宿遷青華中學 江蘇 宿遷 223800)
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學生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小學的音樂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是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客觀性的。通過音樂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使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將音樂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從而在學生面前展示出音樂的特色。
思想品德教育伴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滿足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為了使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成為了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個人的學習或工作能力再好,思想品德不好就很難在學校或社會上長期發展。小學音樂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文化藝術,教師應針對音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從教學中總結教學經驗,在音樂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審美,強化學生的責任感。音樂教學應結合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
2.1 教材選擇上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教材的選擇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學校的教師為了符合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內容,而排斥那些流行的音樂。雖然這些教材能夠體現出音樂的特征和規律,但是在教材的選擇來講,除了教學目的教師還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和思想觀念,讓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機械地灌輸給學生,強迫學生接受教學內容。
2.2 教化主題代替了音樂。音樂的教學應從其內涵展開,在音樂教學中,如果教化主題代替了音樂,將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音樂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小學音樂教育是音樂教學的基礎。教師應在教學中,讓學生確切體會到音樂的魅力,而不是用固定答案解讀音樂理論,這種教學模式反而加大了思想品德融入的難度,影響了音樂教學的實際意義。
2.3 學生對音樂缺乏正確的認知。社會上存在的音樂現象,不利于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學生會在網絡上認識到音樂,如使用“抖音”APP觀看音樂節目,這樣會讓學生對音樂產生錯誤的認知,學生認為音樂就是為了娛樂,學生的思想會受到影響,從而對學生學習音樂產生影響,不利于教師的教學工作。
3.1 選擇合理的教材。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音樂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通過選擇合理的教材,使學生能夠全方面的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滿足學生對音樂技能的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讓他們發現音樂中的魅力所在。從目前音樂教學現象來看,很多學生都不喜歡音樂課程,原因是所學的音樂內容不符合自身的興趣,他們熱愛音樂,但是不喜歡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針對這些編寫適合的教學教材,在音樂教學中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從而使音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能夠融合。
3.2 對音樂作品正確的解讀,培養學生正確的音樂認知。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時,需要結合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對音樂作品正確的解讀,深入挖掘音樂作品中存在的思想品德教育意義,從而使學生對音樂存在正確的認知。在音樂課本教材里,有很大一部分音樂作品充分體現了音樂文化的魅力,同時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意義。
例如,在學習《龍的傳人》這篇音樂作品時,不僅歌詞上表現出了龐大的氣勢,在意境上也表現出了我國的國家特色。所以,教師應合理地運用這些音樂教材,在學習時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激勵出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感受到身為中華兒女的那份自豪感。
3.3 創設音樂意境,使思想品德教育不斷融入。教師要根據音樂作品中描繪的意境,創設適合的音樂意境,從而使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效果得到提升,讓思想品德教育不斷深入。課堂音樂教學可以將學習環境進行合理的設計,讓學生在音樂環境下學習,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同時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意識,弘揚中華民族民族精神,在音樂鑒賞時掌握音樂的含義。
綜上所述,本文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意義進行了總結,歸納了在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進行了分析,為以后音樂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小學音樂教育應在以后的教學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在音樂中體現思想品德文化,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從而為國家全方面發展提供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