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萍
(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小湖中學 江蘇 新沂 221427)
據調查發現近些年來青少年出現違法犯罪的案件逐年增多,其中大多數都是初中階段就輟學進入社會的青少年,這部分青少年在不了解社會,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就直接踏入社會之中,最終導致了自己走向不正確的路。為了減少青少年初中期間輟學走向不正確道路事件的概率,教師要對初中生展開審美教育,引導學生學會體驗美、評價美、分辨美,知道某些行為導致的后果。
信息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非常大,音樂是通過優美的旋律來打動人心,通過動聽的歌聲讓學生走進一個美德意境。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很多教師注重通過自己唱,以及學生跟唱的形式讓學生學會某些歌曲,讓學生去體驗和感受但是效果并不明顯,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音樂的旋律和歌聲讓學生走進一個不一樣的意境之中。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初中音樂上冊:《歌唱祖國》這節課時,本節課在審美教育上是通過引導學生對歌曲的學習,來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感受祖國的繁榮富強,認識到中華人民那種勤勞勇敢、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質。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比如教師展示五星紅旗作為歌曲開頭教學的情境,展示高山、黃河、長江作為歌曲高潮部分,讓學生在學唱歌的同時來感受歌曲為大家所呈現的祖國山河之美,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師可以單純的展示視頻和伴奏,讓學生看著視頻和聽著伴奏,在感受祖國之美的同時自己將這首歌哼唱出來。
信息技術可以將歌聲中所呈現的各種意境展示出來,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挑選合適的歌曲,將歌曲所呈現的意境通過信息技術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讓學生直觀地體驗到美,感受到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初中音樂教學是一門藝術課程,藝術課程就要體現藝術的氣息,要引導學生融入到藝術世界中,感受藝術之美,發展審美能力。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在課堂上要多和學生交流溝通,基于學生對音樂的感知的基礎上,通過交流互動引導學生將自己對歌聲之美的感受表達出來。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下冊:《在那遙遠的地方》這節課時,本首歌曲時中國著名音樂家王洛賓所創作的,融入了青海民歌特色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在其中,抒發出了非常真摯的愛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來展開教學。首先教師根據歌曲的第一句向學生提問,假設自己生活在一個遙遠的山村,那里風景優美有著清新的自然空氣和寧靜的環境,同時也有著自己追求的異性,此刻大家可否用一段優美的歌聲來表達這個美景呢?在教室的激勵下學生開始哼唱著歌曲,伴隨著歌聲學生仿佛自己也走進了這美麗的鄉村,仿佛自己也親身體驗到了曲作者的感受。隨后教師也可以通過口頭描繪歌曲中所展示的姑娘的形象,引導學生將歌曲的后半部分唱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感受到了歌曲中這位姑娘之美,以及鄉村之美,培養了學生審美能力。
師生互動是初中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跟隨著教師的問題和引導,從而自己通過歌聲來表達情感體驗和審美,是一種自主自覺,潛移默化的審美過程。
合唱也是初中音樂教學的一種方式,在合唱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共同齊聲地將歌曲唱出來,唱出歌曲地雄渾之力,唱出曲作者和詞作者在創作這首歌曲之時地情感。在合唱地過程中,學生融入了歌曲地氛圍,感受歌曲傳達出來地意境,從而培養審美能力。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初中音樂九年級下冊:《飛的更高》這節課時,本節課要通過歌聲向學生傳達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地精神品質,初三的學生即將走向中考的舞臺,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面對的真正意義上的升學考試,學生需要帶著飽滿的熱情和自信去面對它。因此本次教學教師以合唱的形式展開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通過合唱來將這首歌曲所表達的勇往直前、奮發向上的情感流露出來,在合唱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了,人生中有目標有理想這樣才是最有意義的,從個人精神品質上發展自己的審美能力。合唱是演奏的一種形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合唱的形式來展開教學工作,在合唱的過程中營造音樂學習的氛圍,營造歌曲的意境,讓學生體驗到這首歌傳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培養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的培養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初中生處在青春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認識美、辨別美的能力,這樣在社會上才不會因為缺乏審美能力而無法立足。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開發音樂教學資源,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展開與審美相關的初中音樂教學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