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平
(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第一中學 福建 福州 350800)
閱讀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閱讀理解不僅是對語言文字加工的過程,也是對已有知識鞏固的過程,通過閱讀能夠吸收信息、提升外語能力,因此高中教學中閱讀占有重要地位,是重中之重。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將閱讀看做單一的活動,認為閱讀就是單詞積累的過程,主要講授單詞、句子、語法即可,忽略了背景知識的鋪墊。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不佳,并不是長久之計。而圖式理論能夠有效的為閱讀教學提供指導,可以解釋人腦中知識的儲備,采取針對性的教學能夠優化教學方式,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1 擴大背景知識,充實圖式結構。圖式理論是學習者獲得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將現有的知識和傳統經歷相結合,有助于文章閱讀的隱性知識積累。高中英語閱讀教材中設計很多的方面,例如天文地理、工作生活、科學技術等,涵蓋范圍廣。但是受到背景知識缺乏的限制,很多學生在理解文章時會出現扭曲原意的狀況,無法對閱讀理解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預測,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相聯系,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再結合教材補充相關背景知識,能夠對閱讀教學起到協助作用。例如在“cultural differcences”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關于各國文化差異的視頻,用生動形象的視頻向學生展示文化差異,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各個知識領域的圖式越來越豐富,為學生日后的閱讀打下基礎。
2.2 學生遷移圖式,拓展認知結構。認知的過程是動態性的,是將某個情境中的知識運用到其他相似或者不同的情境中,學生的圖式認知結構也在不斷的拓展和更新。長此以往學生不斷的接收外來知識,通過圖式遷移得到了閱讀能力的拓展。英語閱讀的學習過程是原有知識結構和新知識不斷碰撞的過程,原有的圖式不斷的拓展與深化,不完整的部分也在不斷的改善,形成了新的圖式。如在《The Olympic Games》這一課中,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去了解奧運會歷年舉辦時間、搜集相關圖片及視頻,制作成短視頻或PPT。之后,教師在備課中,也可準備一些短視頻,在課堂上,借助這些短視頻或PPT,讓學生了解奧運會的相關知識,并對不同舉辦國的情況進行分析,讓學生將新知識嫁接到原有知識體系中,增強其閱讀能力。
2.3 深度解讀文本,豐富內容圖式。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是重要階段,只有牢牢掌握英語學習的要點,才能夠為高考添磚加瓦,考入理想大學。新課改更為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聽說讀寫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視,旨在通過不斷鞏固、拓展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促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能力、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傳統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圖式,但是在閱讀理解方面有所欠缺,忽略了文章思想內涵的表達。例如在“Dealing with wast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做一個清單,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聯想到waste paper、plastic bags等。接下來教師再帶領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捕捉相關訊息。這樣的模式下學生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文章的脈絡,主題思想也較為明確,有助于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2.4 課后總結歸納,掌握解題技巧。沒有歸納、總結的教學是不完整的,只有不斷地進行教學總結、教學分析,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與認知。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加強對課后總結歸納的重視。在完成閱讀教學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和歸納,幫助學生梳理已經掌握的知識,這樣的模式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強化已經掌握的知識,也能夠讓學生總結解題技巧,及時的糾錯及改正,更能達到預期效果。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給予學生方法的同時應更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指導時的總結可以是細節的,也可以是總結性的,最終由學生自行總結或分組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例如在根據不同文章體裁完成閱讀教學后,教師可以針對不同體裁進行分類指導,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層次,從而得心應手,提升閱讀能力。
教育事業關乎我國未來的發展,教育問題也是恒久探討的話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直接影響學生日后在英語方面的學習進展,圖式理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仍需各位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深入探索,從而提升閱讀教學質量,以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