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靜
(新疆博樂市第八中學 新疆 博州 833400)
首先,對于全等三角形來說,初中生并不陌生,所以在要求學生預習新知時,不需要將重點放在對全等三角形的認識上,而應該引導學生去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并在此基礎上了解對應邊和對應角的概念,同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全等三角形性質的認知,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在預習階段對身邊的事務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對此,教師可以提前對《全等三角形》這一章節內容進行認真研讀,明確預習任務,并將預習任務通過微信群、QQ群等發給學生,學生則可以根據教師整理的預習任務向導去完成預習作業,從而為新課的有效開展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去幫助學生鞏固舊知,如在《全等三角形》,這一章節內容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堂上的表現和作業反饋的情況錄制微課小視頻,這個微課小視頻既可以是課后練習題的講解,也可以是全等三角形性質、對應邊、對應角等知識點的講解,目的就是為了在課后當學生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能夠通過選擇自己沒有掌握的知識點相關微課視頻進行重復觀看,從而達到熟練掌握知識點的目的。
雖然《全等三角形》這一章節的內容并不難,但是涉及到幾何圖形多少有一點抽象,所以,首先,在教學之前,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將抽象難懂的知識點抽象畫,如,上網搜集動與全等三角形相關的動畫演示視頻、相關圖片以及音視頻等教學資源,并將其進行篩選和整理后制作成PPT課件。這樣在課前利用信息技術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僅能夠節約課堂教學時間,還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內容。在《全等三角形》這一章節的講解中,可以不從概念的講解入手,而是引導學生先去判斷怎樣的圖形才能夠被判定為全等全等圖形入手,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圖形,讓學生說一說哪些是全等圖形,若不是,為什么。教師則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圖形重合的動畫來讓學生明白要想判斷兩個圖形是不是全等圖形的時候,只需要將其平移在一起,并能夠完全重疊在一起的圖形就是全等圖形,若不能則不是。
在整個動畫演示中,教師則要引導學生總結出——形狀、大小相同的圖形放在一起能夠完全重合,并在這一發現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全等形就是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最終推理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最后,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教師還要優化教學手段,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對知識點進行探索。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展示除三角形以外的其他不規則圖形——樹葉、國旗等來演示重合的過程,并讓學生自己說一說發現了什么?學生通過觀看動畫移動的效果得出——全等形包括規則圖形和不規則圖形;兩個圖形在全等的情況下,它們的形狀和大小一定相同等結論,這樣通過舉一反三的方式更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還能夠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已經在學生的預習和自主探究階段掌握的差不多了,在這一情況下,教師仍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兩個完全重合的三角形來說一說什么是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這一過程教師不需要直接說出概念,而應該讓學生自己結合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過觀察相重合的兩個三角形總結出概念——兩個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其重合的頂點叫做對應頂點、重合的邊叫做對應邊、重合的角叫做對應角。
為了驗證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當學生總結出概念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兩個全等三角形——△ABC和△DEF,并讓學生自己寫出對應頂點、對應邊和對應角。
其次,根據前面所學的概念,教師引導學生自己通過畫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梳理知識點,并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自己梳理的知識點脈絡圖,學生可以結合教師展示的內容對自己的知識點進行修改和完善。
總之,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是非常有價值的,因此,教師們一定要高度重視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的融合問題,從而科學合理的發揮信息技術對數學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