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寧夏海原縣興海中學 寧夏 海原 755204)
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做題速度,促進他們的思維能力提升,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將從小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達到提升他們解題能力的目的兩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缺乏靈活性,是小學解題過程中阻礙其能力提升的一個主要方面。解題缺乏靈活性,帶來的不僅是解題速度慢的后果,這還會使學生形成機械的思維模式,使他們解題的準確率下降,同時,還會使他們在數學學習方面產生消極情緒。現在舉幾個解題缺乏靈活性的例子,例如“明明和芳芳去少年宮都需要走100米,明明走了50米,芳芳走了80米,請問誰剩下的路程多,多幾米。”很多學生在遇到這類問題時,很容易受到“多”這一個字的影響,從而將題目理解錯,認為是芳芳走的多,然后用80減去50,這樣就將這一題解錯了。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都是由于解題過程中思維不靈活導致的。
其次,解題過程中沒有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也是阻礙小學生解題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例如,在遇到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計算題的時候,很多學生在腦海當中沒有將運算法則與自己的思維方式相結合,這會導致他們在運算過程中出現運算順序錯誤的問題,從而將題目算錯。也會使他們在遇到應用題的時候不能認真、理性地分析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從而使他們做應用題的能力下降。
最后,作為大多數小學生都存在的問題,解題時馬虎草率是造成他們解題能力提升較困難的最普遍的原因。例如上面舉出的例子,“誰剩下的路程多?”會有學生草率地將題目理解為誰走得多,這樣閱讀題目不認真的行為,就是他們將題目做錯的最廣泛的原因。
第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的思維更加靈活,在面對同一問題時,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以多種方式來解決數學問題。作為老師,可以從一道題目中提出多個不同房年的問題,來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遇到每一個數學問題時,都能運用發散思維去思考,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例如,在解答“六年級有200人,女生有120人,請問男生是女生的幾分之幾?”在給學生講這一題的過程當中,老師可以從多方面再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思考。例如:“女生比男生多幾少人?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多少?女生是男生的幾倍?女生占六年級全體人員的幾分之幾?”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鍛煉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能力。當學生有了這種思維能力之后,對于數學的學習會有自己的理解方法,他們會開發出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解題能力上也會大有提升。
第二,要提高學生理解題目的能力,這一能力與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效率及準確性息息相關。在應用題中,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是做好應用題的關鍵,如果對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不理解,就不能準確地將這一道題解出來。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閱讀題目的能力,以及掌握題目中所給的條件關系的能力。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解答應用題時,可以帶領學生一步一步的理解題意,去拆分題目中所給的數量關系。對于較難理解的題目,可以帶領學生做簡單的記錄,通過圖畫的形式將題目的數量關系找出來,通過這種方法培養他們掌握數量關系的能力,使他們做應用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思維活躍,喜歡新的教學方式,對于他們自己找出來的答案會有一鐘滿足感、自豪感。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他們的特點,安排合理的教學活動,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上課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需要解答的題目給每一個小組發下去,然后設置相應的獎勵,杜宇解題方式較多,解題方式新穎并且解答正確率高的小組提出表揚,并且加以獎勵,這樣既提升了他們的創造性,也鍛煉了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并且還鍛煉了他們思維的發展,對于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有巨大作用。
第四,要時刻提醒學生做一個細心的孩子。小學階段,很多學生在做數學題時出現錯誤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他們不會做,而是因為他們在做題的過程中沒有認真審題,而將題目的意思理解錯誤,從而導致整道題的錯誤。其次就是,在運算的過程中因為粗心大意而運算錯誤,這些都是小學生在解數學題的過程中廣泛存在的問題。教師要通過一些有效的方式來改善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存在的粗心大意的問題。例如,可以將學生們經常犯的錯誤整理出來,以錯誤的形式展示,讓學生一起尋找。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于同類的錯誤就會有深刻的印象,在以后做題時就會格外注意。
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有利于提升他們的數學成績,同時,也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