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君宏
(廣西崇左市江州區第二小學 廣西 崇左 532200)
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在課堂上的小動作較多,喜歡發呆,出神,若是單一的教學模式是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所以,教師需要深入了解教學理念,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構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首先,情境教學法對于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學經驗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教師團隊的水平。對此,教師需要知道情境教學法與以往的教學方式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實踐,將課本內容、課外活動、自主學習探究等相結合,并從中創設出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能夠綜合發展。其次,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動愛玩,而數學又是一門比較繁瑣且復雜的學科,對于他們而言,數學是非常無聊、乏味的,因此便會出現在課堂上睡覺、開小差等情況,但若是合理的運用情境教學,不僅能將學生帶入到創設好的情境中,還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從而培養學生善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的能力[1]。最后,情境教學法在素質教育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符合當代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發展需求。所以,廣大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模式,靈活運用教學情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
2.1 學生缺乏數學學習的興趣。根據目前情況來看,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有著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學生對數學有抵觸情緒,覺得數學學習很困難。根據這一情況,教師并未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導致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毫無信心和興趣。另外,教師在課堂上也只知道根據教案傳授知識,卻沒有為學生設計一些富有趣味的教學內容,而且將每堂課的內容和時間都安排的很滿,學生沒有一絲喘氣的機會,課堂氛圍過于壓抑、嚴肅。學生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怎么會不抵觸數學學習。
2.2 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所以教師覺得在教學時需要嚴肅對待,便忽視了教學方式的創新,從而導致數學課堂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毫無新意。而且現在一部分教師在教學時都是根據教材進行講解的,所采取的方式皆為“循規蹈矩式”教學,教師自身對教材的內容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無法很好的拓展知識,導致學生只能學到表面比較淺薄的知識。另外,教師在課堂上的自主性過強,無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沒有任何的交流與互動,直接將課堂變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臺,也影響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2.3 教學模式以灌輸為主。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定性思維影響,在教學中一直采取著“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由于學生長期身處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下,導致學生未能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從而養成了依賴心理。再者數學是一門理性思維強的學科,一些數學問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會有一定的難度,而教師卻為了節約時間,便會根據自身的思維去指引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得學生的思維不能很好地拓展[2]。另外,教師對課堂的掌控欲較強,使得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毫無參與性。除此之外,教師還會讓學生死記硬背數學公式,導致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沒有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不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這些都是導致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無法提高的關鍵原因。
3.1 構建問題情境。數學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抽象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會因為外界因素的干擾,導致無法集中精力聽教師講解知識。所以,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時,可以為學生構建問題情境,結合教材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年齡構建符合的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長方體和正方體》這課,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特征是什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解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當學生回答后,教師還可以再讓學生將長方體與正方體畫出來,以此來加深印象。通過提問情境,不僅能讓學生發揮想象力,還能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效率。
3.2 構建游戲情境。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會喜歡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氛圍。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結合相關的數學游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游戲中,在游戲活動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和了解。當然,教師在選擇數學游戲時,需要貼近教材內容,設計符合學生的游戲活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能夠踴躍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3]。
例如:《因數與倍數》這課,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因數與倍數有一個基礎的了解,然后再結合游戲加深其印象。如每位同學代表著不同的數字,之后再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數字找出因素、倍數相對應的學生。通過游戲,能夠有效地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還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3.3 結合多媒體構建情境。如今已是信息化盛行的時代,多媒體在教學中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運用,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果。對此,教師也可以恰當的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構建相關的教學情境,將原本簡單難懂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具體,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例如:《條形統計圖》這課,以往教師在講解這課內容時,都是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出統計圖,教師不僅畫的吃力,而且還浪費時間。但現在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多種多樣的條形統計圖,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
3.4 構建生活情境。數學可以說是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可能會遇到許多關于生活的真實的案例,此時,教師便可結合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構建情境,從而加強學生的想象力、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教學效率[4]。
例如:《簡易方程》這課,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去超市買東西的情景,已知買的東西的總金額和其中幾樣東西的數量以及單價,求出某樣東西的單價。通過這樣的場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購買經歷寫出簡易方程,再算出答案,從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總之,構建情境教學法,不單單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方式,更需要師生共同協作與努力,才能取得較好的成果。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情境教學法時,需要結合所有有效的數學資源,完善應試教育中的不足之處,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積極創新教學情境,激勵學生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多樣化的情境教學中,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將所學知識能夠學以致用,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