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明
(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第一中學 福建 福州 350800)
目前,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因此教師只有在原有教學模式上不斷的創新和變革,搭建出新型的教學體系,才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全面發展的目標,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1.1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依舊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學生只需要緊跟教師思路即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這樣的模式下學生是被動的接受新知識,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1.2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以上完課程、留課后作業為主要目標,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以自我為主,并沒有根據不同學生因材施教,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學生提不起興趣,教師也很苦悶,影響了化學學習效果。
2.1 細化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因此教師首先應確立教學目標。只有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夠臨危不懼。在教學前,教師應對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目標作出全面的梳理,搭建出教學體系,針對每一個知識點及教學方法作出細致的研究,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更能直接的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電解質水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作為教學目標,首先帶領學生了解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等定義,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然后帶領學生進行導電性實驗,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記錄并分析實驗數據,從而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通過細化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更深入的了解知識點,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2.2 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使人體的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有助于加強對事物的理解和記憶在興趣中學習,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能動性,讓學生從“要我學”逐漸轉變為“我要學”,有助于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習效率。也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課堂教學,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原子核外部的電子是如何分布的,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分析和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3 加強師生交流。教學不僅僅是知識點的傳遞和執行的過程,也是師生間情感交往、互動的過程。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由此可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能夠改善學生對知識的傾向性。從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只有讓學生大膽的說出來、講出來自己的思路,敢說敢講,構建出充滿生機、和諧高效的學習環境,才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讓課堂真正的“活”起來。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想要轉變高中化學教學,師生間的傾聽與交流是重中之重。例如在“化學反應與能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發出提問:在平時生活中有哪些是吸熱反應,哪些是放熱反應?讓學生一一列舉并說出理由,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鼓勵或糾正,增進師生間的感情。
2.4 創新教學方法。隨著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多媒體教學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干巴巴的講授知識點,學生機械式記錄,使學生逐漸對化學喪失興趣。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設備,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平臺,抓住學生的眼球,也能夠讓學生在繁雜的學習中有放松的時刻,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的教學中,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互聯網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從海水中能夠獲得哪些化學物質及其主要作用。課上,教師可以播放古人海水曬鹽和近些年來海水污染的視頻,讓學生認識到海水的對人類的貢獻及人類對海洋的污染,培養學生綠色環保的意識,使學生自然而然的主動學習化學,有助于學生化學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5 加強教師培訓。不論在哪個行業,知識都是最重要的資本,各行各業只有不斷的努力學習新知識、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夠不被時代所淘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能否成功轉變還在于“人”,人的因素始終站在第一位。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一支銳意進取、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隊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校和學生的發展,教師不僅是課程的講授者、創造者,更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路人和合作伙伴,因此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實踐和探索,讓自己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此外,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忠誠于教育事業,不斷的提高業務水平,敬業愛生。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學學科特點,要求學生構建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新的化學學習策略體系。同時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做出相應的策略轉變。新課改的背景高中化學教學的轉變策略還有很多,仍需各位教師的不斷探索和總結,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