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泉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小平陽鎮初級中學 廣西 來賓 546100)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學生個性的提高和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體育是培養學生個性的理想場所。本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格。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促進學生主動性、保持學習行為的內在動力。在以往的初中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不重視體育教學,教學方法過于僵化,教學內容也傾向于競爭,這使學生喜歡體育活動,但對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興趣不大。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生個性的發展需要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新一輪初中體育課程改革的要求。那么,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體育興趣呢?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態度,提高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只有教師高度重視,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育教師要平等、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在體育方面的個體差異,了解他們的實際需要和體育愛好,建立師生合作、民主的關系,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減少競技體育活動,并開展更有趣的體育活動,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符合原來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體育活動。不僅要按照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安排一些經常性的體育活動,還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備、場地等條件,安排一批學生自主選擇的體育活動。這種做法將大大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只有當學生有興趣時,才能為進一步的體育教學打下基礎。
長期以來,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但事實上,教學的主體自始至終都應該是學生自身,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合作者。體育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需要和特點,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主動理解學習目標,主動實現學習目標。例如,在安排上肢力量訓練時,老師改變了以前要求學生整體做上拉運動的要求。相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學生應該做水平吊掛,有的學生應該做斜拉,根據學生的不同力量安排不同的訓練任務。同樣在俯臥撐的練習中,也要根據情況抬高腳位或主位。這種訓練安排能使全體學生得到實踐鍛煉,減輕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壓力感,鍛煉身體能力,滿足情緒,對學生個性的發展非常有利。
每個學生在身體條件、運動技能、身體素質和愛好上都有差異。如果教師在制定體育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那就是“一刀切”,如果“切”,不僅不能達到教學目的,而且會打擊學生的體育興趣。如果嚴重的話,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真正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讓每一個學生每天都得到平等的關注和尊重。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安排教學目標,讓學生有能力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體驗體育課帶來的快樂,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師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比如在跳高訓練中,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身體素質等實際水平對其進行分組,并對不同層次的分組提出不同的訓練要求,從而制定出適合學生能力的訓練指標。
這種教學策略能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保持較強的目標,使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找到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方法,從而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對學生個性的發展也有意義。比如我們在“山羊分腿騰越”的過程中,在訓練中,老師可以先教學生基本動作,告訴他們如何保護自己,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從老師給的四組不同難度的器械中進行選擇。完成這兩個高標準動作后,教師要給他們適當的挑戰自我的空間,讓他們練習第一難度的器械。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關注運動技能差的學生,給予他們適當的專業指導。此外,對于學習體育有困難的學生,教師不僅要過去幫助和指導,還要積極觀察學生的實踐情況,多了解學生的優勢,尋求學生的幫助。這樣,也可以增強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4.1 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初中體育與健康課提倡教師少說話,學生多練習。學校體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還要求體育教師組織更多的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采取啟發和引導的教學方法,向學生提出任務和目標,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運用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實現目標的方法和途徑。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動作,而且可以增強對動作技術的感性認識,提高實踐能力。
4.2 重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發展也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體育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將所學的體育技能運用到體育活動中去。比如,目前體育運動非常提倡有氧運動,這對改善人體肺功能非常有幫助。但如果體育老師只要求學生們在操場上跑來跑去,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愿意堅持下去。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大多數初中生更喜歡球類運動。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選擇具有健身價值的球類運動,放棄單調的耐力跑訓練。讓學生多練習自己長期感興趣的運動,這樣也能達到增強心肺功能的健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