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
(河南省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在新課改之前,小學教學主要以課本內容和考試成績為主,常常忽視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精神需求。新課程改革后,主題班會改變了開展方向,將更多人性化、創新化的元素融入其中。班主任教師應按新課改理念將學生作為班會主體,通過細心觀察和關心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造能力。班主任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完善,用不斷累積的知識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理念。在組織開展班會前,要先設計有效的班會方案,從班級實際情況出發,選擇符合學生特點,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
1.1 以節日為主題。我國每年都大量的節假日,教師可選取其中比較有代表意義的節日作為班會的主題。例如,學習雷鋒紀念日、植樹節、整體國家安全日、禁毒日等。選擇這些節日為主題,能幫助學生深層了解節日的涵義,并將其深深的印在腦海中,進而實現預期教學目的。
1.2 突發性主題。我們的生活中充滿意外和驚喜,老師要抓住這些閃光點組織針對性的班會活動,讓學生懂得突發事件引發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而達到教育效果。簡單舉例,當前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圍內施虐,剝奪了幾十萬人的生命。教師可以病毒為主題組織開展班會,告訴學生可能引發病毒流行的因素及可怕后果,教育學生應該如何明面對病毒、戰勝病毒。
1.3 定期主題。教師可每月或每周定期組織召開學習班會,總結近段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活動參與情況,對先進的學生給與肯定,對落后學生進行鼓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1 鋪墊愉悅的氛圍。新課改要求要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生活學習。主題班會的設計也要符合這一理念,在班會開始前渲染濃郁的歡樂氛圍,摒棄嚴肅的說教,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近二年實現主題教育的召開目的。輕松愉悅的氛圍、朋友般的師生關系,能將小學生的創造能力發揮到極致,使其受用終生。
2.2 強針對性。新課改強調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制定差異化的教學方式,主題班會同樣如此。強針對性的主題班會更有助于發現學生的隱藏問題,并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法。這里說的強針對性還包含一定的教育意義,教師在選擇主題時要以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為主要參考因素,更多關注值得小學生注意的問題。例如,過馬路走人行橫道、撿到錢物要上交等,讓學生通過主題班會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中獲得關于人生的啟示。
2.3 主題班會的組織形式。除傳統的教育方式外,主題班會的開展還可以采用講故事、演小品、體育比賽等形式。如,教師布置一個題目,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先講一個與主題相關的小故事。創新形式的主題班會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實現教育目的。
3.1 籌備階段。教師可先根據當前的流行熱點或熱門話題設計班會主題,并對學生的疑問困惑進行解答。主題選擇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優勢和弱點,借此選定班會主線,讓每一名學生都成為班會的參與者并能從中受益。
3.2 具體實施。在班會召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題班會不能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是需要師生平等的共同參與。教師可先設計個小游戲或講個小故事,讓學生來理解會意義。教師要恰當選擇適宜班會召開的時間并掌控好班會局面,事先做好充分準備,避免班會召開過程中出現意外。
3.3 班會總結。假設一次主題班會為45分鐘,也就是一堂課的時間。教師可將前5—10分鐘設定為氣氛渲染和主題代入,中間的25—30分鐘為主題會議,最后的5—10分鐘為總結。班會總結可先從學生開始,具體內容包括總結會議內容和提出意見。總結形式即可以是學生個人發言,也可以是經由小組討論后選派代表進行發言。值得注意的是,班會總結應是愉悅、歡快的,不可過于嚴肅和形式化。在學生總結完成后,還要進行教師總結,提醒同學值得注意的問題,并肯定大家的積極參與,鼓勵大家再接再厲。
綜上所述,社會變革促使新課改不斷深入,要求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此背景下,班主任教師在選擇班會主題時,要從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為入手,緊抓每一次班會召開的機會,培養學生學習和創造能力,進而達到主題教育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