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雪梅 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課堂思政與高等數學相結合,在課堂上用幾分鐘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是每個教師必須完成的任務,中國的傳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立德樹人做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因此,課堂思政如何進入課堂是每一位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對于剛一入學的高職學生,需要樹立新的人生目標,需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尋找新的學習方法。
另外,在這個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定型,會受到社會上各種思潮的影響,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
作為一名高職數學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思政如何進入數學課堂的有效案例,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下面,我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尋找案例的方法。
世界觀是指人們對整個世界的認識,包括精神與物質、思維與存在、主觀與客觀的認識,正確的世界觀可以讓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正確的改造世界,為建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而奮斗。下面我們從數學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方面來挖掘案例,使學生做到理性思維,相信科學而不是迷信;或相信客觀的數據而不是主觀的直覺,判斷事物的好壞、正錯一定要進行嚴密的思維和分析。
這在數學中的案例很多,如可以從概率的概念和古典概型概率的算法,讓學生認識概率是事物統計規律性的體現,幾次實驗得不出事件概率,大量的實驗才能得出事件的概率;另外通過計算抽獎的中獎率問題,如從52 張撲克牌中,一次抽取5 張,抽到最大同花順為中大獎,求出中獎的概率,并分析出每人每天抽10 次,約178 年可得大獎一次,讓學神認識到不要有僥幸心理,抽一次幾乎得不到大獎。
從互逆事件定義的講解中可以滲透,一般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比如現代科技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塑料的發現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同時又污染了環境,引導學生積極想辦法處理塑料垃圾,保護我們的環境。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相信科學的認識觀。
在講n 重伯努利概型時,講到例子,六門大炮,每門炮擊中目標的概率是都是0.6,有兩門炮擊中目標,目標就會被摧毀,我們算一算目標被摧毀的概率,當然擊中目標的炮數越多,目標被摧毀的概率越大,可以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如講可分離變量微分方程時,可以用“新冠肺炎”染病人數的求法,培養學生的眾志成城的抗疫精神。
人生觀是指人們對人的一生的發展的根本認識,包括:人生的目的、意義和對人生態度的認識,具體包括公私觀、義利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和生死觀。就從這些觀念來挖掘與數學有機結合的思政案例。
(1)從個人的發展目標入手
一般來說學生個人發展目標越能與為祖國發展相結合,他今后個人發展就會越有成效,這是一種公私觀的培養,把個人的成長與祖國發展、世界發展結合起來。一般會產生輝煌的個人業績。如: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他年輕時的人生目標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參加了中國革命,與眾多革命者一起,推翻了封建、殖民地在中國的統治,為中華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貢獻。
再如獲得世界級數學大獎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華人數學家的丘成桐,他從小家境貧困,14歲父親去世,但他志向遠大,他生平兩大志愿:一是做出一等的數學研究,二是為中國教育服務,這兩項他都做到了,而且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
還有的人把改善將來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作為奮斗的目標,這樣也可以取得一些成績,但往往成績不會太大;但也可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2)從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入手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要取得一定的成就,還須具備勤奮、踏實的學習、工作作風。這是榮辱觀的一種體現,以勞動為榮,以不勞動為恥;或者說是苦樂觀的一種體現,以勞動為樂,以不能勞動為苦。如中國的許多名家,都具有這樣的作風,在數學中的案例也很多,比如剛才的華人數學家丘成桐,我國著名的科學家華羅庚、陳景潤等;世界上的許多大數學家也是在勤奮讀書和踏實工作中干出的成績,如:牛頓、萊布尼茨、居里夫人等都可以作為案例,講一件他們在探索中的堅韌的精神。用自己的勞動去創造人生業績,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對社會有意義的人。
在講行列式與矩陣時,可以講一講英國數學家西爾維斯特,為了將“矩陣”與“行列式”區別開來,首次提出了“矩陣”的概念,希爾韋斯特名言:“置身數學領域中不斷的探索和追求,能把人類的思維活動升華到純凈而和諧的境界。”這就是以勞動為榮的思想的體現。
(3)從培養學生有禮貌、熱情的人際交往入手
在我上網課的時候,在我發布了“同學們好,大家可以在學習通上簽到了。”之后,許多學生會問候:“老師好”,在下課了之后,許多學生會在軟件上回答:“老師再見”,我在上課時對這些現象都做了及時表揚,雖然看不見,但仍能感到學生的禮貌和熱情。
(4)從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入手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大家都知道只要相差一個條件,結論就會不正確。例如極限的四則運算必須在函數極限都存在的條件下,結論才正確。等價無窮小的代換只有無窮小做分子,分母,或因式時才能代換。并插入卡內基做事嚴謹的勵志小故事:“重要的尾數”。卡內基在回答應聘問題時不像其他人回答的樣,他想的非常細致。其他人回答:“買鉛筆需要100 美元,其他費用10 或20 美元,大概在110 到120 之間。而卡內基不但計算了鉛筆的價錢110 美元、還計算了乘公交的價錢、午餐的價錢、請搬運工的價錢等,一共需113.86 美元,最后卡內基被錄取了。
價值觀是人們對價值的根本認識,包括人生的價值,一般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價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追求著自己認為最優價值的東西。有人認為金錢有價值,可以不擇手段去賺錢;有人認為權力最有價值,不擇手段去當官;有人認為學識與道德最有價值,這樣的追求可以讓人成為一個有學識的、高尚的人。
在高等數學的教學中,有不少案例是培養學生價值觀的,如:在講到微分方程鐳的衰變規律時,可以引出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的價值觀。居里夫人發現鐳以后,有人勸說居里夫人如果去申請專利,一定會成為百萬富翁,但居里夫人毫不猶豫的回答:“不,鐳是一種元素,它應該屬于全世界。”居里夫人的價值觀是造福全人類。
在講空間解析幾何時可以結合陳省身質疑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案例。眾所周知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但陳省身教授質疑這種看法,而不是這個事實,他指出應該說:“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就是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不要把重點放在三角形的內角和上,因為任意n 邊形的外角和都是360°,這個結論更具有普遍性,認為更為簡單、更美、更有價值!正是數學家獨特的眼光,他把“多邊形外角和等于360°”這個理論推廣到閉曲線、封閉空間,進而發展為著名的陳氏理論。這就是數學家獨特的價值觀,最有價值的東西是可以推廣的。又可以啟發學生由平面向空間推廣的思維方法,如平面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能否推廣到空間兩點間的距離計算呢,等等…
以上是我給大家介紹了的挖掘案例并把這些案例與高職數學教學有機結合的方法,能挖掘的思政案例還很多,在網上還看到其他老師的一些經驗,我們要一邊挖掘,一邊積累,為高職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量,弘揚正能量促進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通過學習,可以端正學習態度、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成為21 世紀既有知識又有品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