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劉佩瑤 許曉琪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唐山 063200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激發市場活力的經濟模式不斷被發掘出來,時下,“地攤經濟”這個詞語對于每個人來說并不陌生。部分城市率先打開地攤經濟的市場,通過這種形式緩解了區域內部就業緊張的形勢,便利了居民的生活購物,豐富了城市文化等。然而,作為一種新興經濟模式,負面效應也是不可避免的:阻礙交通、污染環境、影響治安等。為定位地攤經濟的發展現狀,本文從地攤經濟的特征入手,圍繞正負兩個效應進行分析,進而更好的進行市場監管[1]。
地攤經濟是人類最原始的商業活動之一。眾所周知,地攤經濟商業模式具有低成本、低利潤、規模小、流動強的特點。攤主無需承擔房租費用和工人工資,只需要將自己制作或批發購買的物品對外銷售即可,低成本的特點決定了低利潤性,由于同類產品的競爭等原因,銷售的商品不需要高價進行銷售就可獲得利潤。而大部分地攤的銷售人員與攤主幾乎是同一人,且不固定時間和地點,因此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規模無需較大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銷售[2]。
地攤經濟作為新興的經濟模式之一,在區域內具有較強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從微觀的角度來說,當某地區出現地攤經濟這種模型后,往往都會帶動地攤周圍的商鋪進行改良升級,通過市場的公平競爭,使地攤與商鋪不斷的創造更多的價值,進而刺激了地攤周邊的消費;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在疫情當下,我國的經濟較同期疲軟,地攤經濟的出現作為國民經濟的一項內容,無疑不帶動本階段國民經濟的發展,助力中國經濟[3]。
一個企業或者一個店鋪有著老板和員工,地攤經濟的發展模式雖沒有固定的店鋪,但是大多數的地攤老板和員工是同一個人,不僅需要進行商品或原材料的采購,還需要掌握各種日常收支。在面對眾多崗位競爭人數基數大的環境下,地攤經濟的出現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緩解了就業壓力,促進了低技能人員的就業。除此之外,對于一些城市或城鎮中收入水平較低的人群也形成一種收入補充,提高其生活水平[4]。
快節奏的生活是人們現在生活狀態的集中提現,人們獲得生活物品的手段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也漸漸豐富。地攤經濟一般出現在城市內人口較密集的地區,人們可以通過地攤就近購物,這種交易方式大大節省了人們購物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而且,地攤經濟的的成本低,利潤低,人們對于同質量的物品在地攤上購買也是一種高性價比購物行為[5-6]。
隨著越來越多地攤出現在城市的中心,我們不難看到部分地攤出現的地方伴有廢棄垃圾的出現,比如說,食品塑料袋、衣物的包裝物、易拉罐和塑料瓶等等。從短期來看,這種環境污染不僅影響了城市的美觀程度,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從長期來看,越來越多垃圾隨著時間的推移,將不斷地被搬移附近的河流和土地中,導致整體區域的環境污染。
由于地攤的銷售形式是在相關地點設置攤位,且其大多在人口較密集的地方進行交易,這難免會造成城市道路的擁擠。城市的交通作為城市網絡流通的重要環節,地攤經濟的發展卻制約了其流通程度。在地攤經濟發展的當下,我們不難看出城市交通由于地攤的擺放而出現堵塞等問題,從某個角度來說,地攤的擺放集中在某個時間段且其擺放較密集,比如說早市或夜市,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城市交通的影響是分時的[7]。
在地攤經濟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治安問題也相繼出現。在部分城市,我們不難看見在火熱的地攤經濟的發展下伴有治安的問題,這種問題不僅影響了當地地攤經濟的發展,而且給當地的居民造成了相對的心理陰影,長此以往,人們對于地攤的消費將大幅下降,地攤的消費帶動作用將很難體現出來[8]。
在新的消費背景下,我們看到了地攤經濟帶來的經濟效應,地攤經濟能否健康穩定的發展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不能忽視的思考。新興的地攤經濟,應該在保持其正面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的同時,應不斷進行自身的改造升級,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需要地攤攤主的自身完善,同時也需要們我們各種意識的提高,進而更好的促進地攤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