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彩梅
宿州市埇橋區水利局 安徽宿州 234000
眾所周知,水利工程是關乎民生的基礎性工程,對于水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至關重要。如今,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水利工程所發揮的社會效應愈發明顯,作為極具系統性的復雜工程,在工程施工管理環節依然存在著諸多變數,如果不能有效的加以解決,必然會引發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及質量控制中,應當切實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依托信息化時代的管理優勢,不斷優化施工管理及質量控制策略,為水利工程質量提供有力支撐。
首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與傳統方法相比,在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后,能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將信息技術合理應用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能極大程度降低外界環境干擾。同時信息技術設備能提供輔助作用,進一步提升施工人員在水利工程中的施工效率;再次,應用信息技術后,不僅有效提升了水利工程管理自動化水平,還減少了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明顯改善的工作效率[1];最后,在以往水利工程管理中,都是由專人負責,極易受到管理人員職業道德素養、主觀性以及自身技能水平等客觀因素影響,難以保證工程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響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效果。但是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能最大程度避免水利工程管理受到主觀因素帶來的影響,進而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設對于信息資源具有大量的需求,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對水資源的旱澇狀況、污染狀況以及水文條件等資料進行全面的收集與整理,從而進行防范工作。就當前我國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來看,我國的水利信息化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信息管理系統尚不成熟,全面的信息資源共享難以實現。尤其是在水利系統數據庫建設中,大部分數據庫都是為了解決特定業務和研究而建設的,服務目標比較單一,難以與其他系統共享。同時,由于施工企業的不重視,在行業內水利系統數據庫建設的標準不規范問題也比較突出,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使用[2]。
信息化資源的突出優勢表現在數據信息的重用性和共享。當前,我國的水 利工程信息化水平低,許多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共享機制不匹配,造成原本較少的信息資源更不易共享。此外,因為不同地區的投入資金來源、信息化任務、技術水平等不同,許多信息數據庫分散在不同的地區及不同的水利機構,數據信息處于分割狀態,難以傳輸、共享。
加快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信息化管理,必須建立相對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機制。中國各級政府正在加快這一過程之中的信息管理機制,促進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發展,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建筑工人大多是農民,他們沒有受過良好的安全性培訓,存在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性知識缺乏、自我保護能力不足等不利因素。在此問題上,需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性生產法》,對工程建設信息化管理的效率進行研究,以提高我國水利建設的速度和水平。
水利工程施工的順利實施,得益于施工人員的有效配置,同時其作用的發揮也與工程質量緊密相關。因此,基于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施工人員必須具備更專業的技術能力,滿足當前工程施工建設的要求[3]。在具體的施工安排上,要突出施工人員的教育培訓,在技術交底的情況下進行針對性培訓,提升相關作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同時在工程施工環節加大指導力度,在思想上、行為上和技術上進行全方位管理,為施工技術的應用與施工管理提供保證[4]。
一般來說,人員、機械設備、施工技術以及施工材料等各種各樣的工程數據,都會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產生,如果仍在采用以往人工記錄和分析方法,就會降低數據應用有效性。但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對水利工程數據庫進行更加完善的構建,融入程序設計理念,提高數據管理的有效性,同時將抽象學思想融入數據庫技術中,還能保證數據處理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建立數據庫系統,既能方便信息查閱,還能實現存儲、改正、分類處理數據,只需輸入分類序號或關鍵詞,即可調用有關數據,大大提升了獲取數據的效率。另外,通過合理構建數據庫,可以幫助水利工程管理人員進一步整合數據資源,實現信息共享,為工程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依據[5]。
第一,針對水利工程現有的管理人員要增強其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如工程管理人員針對性地培訓較為完善的信息系統知識,使其信息操作技術提高;第二,人員招聘時要傾向信息化,盡可能招聘信息化專業的人員或者相關經驗的人,以達到信息化平臺建設的需要,從而促進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信息化能力的提高。
簡而言之,科技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信息化的進步,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而巨大的工程,工期較長。對此,不同的水利管理機構和部門應結合自身的具體狀況和優勢,建設適合自身的信息化平臺,在水利工程各項業務處理中突出信息化的優勢,進而促進水利項目處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