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彥磊 劉水 葉培鴻 王曉東 柴懿
青海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 青海西寧 810001
青海技術市場平臺的建設與推廣對當地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實力、推動科技合作交流、完善科技創新全鏈條服務、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健全我省技術市場導向機制,充分釋放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機構、投融資機構等創新主體活力,優化我省技術市場發展環境,推動我省技術市場健康持續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在現代技術體系下,多功能平臺綜合了技術交易中心、服務結構、技術商品交換等元素,涵蓋了技術、人才、稅收、科技金融等多方面內容。同時,青海市場平臺功能逐步完善,制度環境相對優化健全,對科技與經濟融通發展起著導向作用。盡管具備良好的市場環境,但還需加快運營管理模式創新,建立體制內外分工合作制度,確立以政府主導的核心原則,保證技術市場的穩步發展[1]。
近些年來,各地方都開始建立“現代技術型市場”,打造完善的科技體系,包含了各類平臺模式,其中青海技術市場,構建了一個集技術轉移、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對接服務、中介服務、交易服務等綜合的平臺結構,并開創了首個“政產學研金介用”協同創新理念,宗旨是“專業服務”與“規范交易”,主要是以企業、科研院所、技術機構為對象,提供最優質的個性化服務。平臺以“專業服務”作支撐、以“專項政策”作牽引,以“進場交易”為規范,匯集企業、院所、服務機構、技術經紀等技術交易參與方,集技術專利與科技服務交易的信息服務、對接服務、中介服務、交易服務為一體,為站點提供一個有效、可持續、能擴展的青海技術轉移服務體,另外青海技術市場平臺還專門劃分了多個功能板塊,有專利超市、科技公共服務、創新服務、產學研合作、科技資源、政策應用等,企業可以進行創新化服務管理,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這也是青海技術市場平臺的主要特點。
青海技術市場平臺的建設推動了本省的科技成果轉化,也加快了經濟結構的調整。青海技術市場平臺依托政府搭建,多個單位聯合共建,覆蓋全省多個城市。形成了以青海省科學技術開發中心、西寧生產力促進中心和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為骨干的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以中國創新驛站青海區域站點為聯絡架構,以青海省網上技術交易市場平臺為支撐,在西寧市、海東市、海西州等地區設立青海技術市場工作服務站,同時結合青海省技術轉移戰略聯盟、青海省技術市場協會,逐漸形成“平臺-機構-站點”的青海省技術市場服務體系網絡。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青海省的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較少,科技創新平臺也相對匱乏,科技人才資源稀缺,這一系列因素導致服務體系不健全;并且,當地企業主要選擇人才集中地區設立機構。青海技術市場呈現環繞式形態,有利于聚集優質科技創新資源,把青海各地區打造成真正的產業化高地,全面提升區域科技創新力,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青海省政府最近出臺了《青海省技術市場管理辦法》要求,青海省政府必須加強市場改革,逐步建立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示范區,達到區域性中心城市要求,適當的進行經濟結構與功能的調整。青海技術市場平臺對一些欠發達地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策略,立足于當地技術市場形勢,銜接各區域的科技創新資源,以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促使科技資源配置體系的健全;其中,要充分發揮青海技術市場平臺的優勢,構造全產業鏈科技服務生態體系,依托企業實際情況,依托資源型的企業,就給企業送人才、送技術;依托人才集中優勢的企業,就給企業挖項目,找融資,擴大平臺的輻射范圍,體現多元化功能[2]。
青海技術市場起步晚、發展慢,這幾年發展速度逐步加快,但與發達省市還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聘請先進省份的專家為我省的技術經紀人培育注入新的能量,開拓新的思路?!肚嗪J 笆濉笨萍紕撔乱巹潯罚ㄇ嗾k[2016]178號)明確提出:“培育一批技術轉移服務經紀人”,《青海省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青政辦[2016]218號)主要目標:“到2020年,培養200名專業化技術轉移人才?!薄皦汛蠹夹g轉移人才隊伍,開展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業務培訓,培育一批專業化的技術轉移人才?!?/p>
技術經紀人隊伍在青海省技術轉移工作體系中起這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是聯合政、產、學、研、金的紐帶,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技術轉移的關鍵要素,技術經紀人管理機制與人才隊伍建設對促進青海省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和社會可持續的發展具有深淵的意義。
因此加快完成《青海省技術經紀人管理暫行規定》,規范技術經紀人的行為,維護技術市場秩序,充分發揮青海技術經紀人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中的作用,可以推動我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有效結合。
目前青海技術市場平臺對西寧、海西、海東等城市地區處于對接狀態,這些地區也是經濟規劃的重點區域。但是,在技術市場平臺創新運營過程中還存著著一些問題,青海省技術市場工作基本集中在西寧市,其他地區技術市場工作非常薄弱,為青海省技術市場全面發展非常不利。因此在西寧、海東、海西設立3個技術市場基層服務站點,使技術市場服務工作做到全省全覆蓋,全面開展技術市場工作。提升了青海省技術市場服務能力,提高當地企業創新活動,為科技企業提供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等多項服務,充分發揮技術市場基層服務站點作用。同時,城市群協同創新差異大、平臺結構不完善、科技服務模式單一化、人才較少無法滿足實際發展需求、要素鏈條不完整等等,需要進一步產業升級,推動經濟穩步增長。同時,技術市場平臺的建立,也加快著各地區的科技合作交流,有助于提高區域科技創新力與競爭力,從而更好的實現平臺運營推廣目標。
青海技術市場平臺運營需要具備專業化的科技咨詢服務團隊,且長期從事科學技術開發、項目申報及科技咨詢工作,對技術創新與服務由基本的了解,熟悉各類科研機構合工業企業的運作模式。在多元化市場環境下,要詳細規劃技術市場平臺的運營與功能推廣,擴展平臺范圍,并依托當地的區域資源優勢,積極推動科技、人才、信息的縱深發展。
因此,在這種起伏變化較大的趨勢下,更加需要貫徹“放開、引導、扶持”的戰略方針,從中要充分展現技術市場與科技資源的作用,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青海的經濟建設發展。
例如,為了進一步推進青海技術市場平臺建設,相關單位應當創新技術市場運營模式,建立內外分工合作體制。首先,需要加強“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完善科技服務鏈條,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機構協助參與。同時,還需要建立專業的服務團隊,擴充平臺的組成元素。與此同時,還要有序劃分各個板塊內容,包括技術交易、人才智庫、科技金融、設備資源共享等功能,為科技人員與創業者提供最完善的服務。在運營管理層面,可以引入省外先進模式,以互聯網為基礎,實行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措施,確保在綜合性科技服務的高效性。由于,目前已經進入5G和IPV6時代,青海技術市場可以把握不同對象的需求,打造一個開放性的平臺,擴大市場份額。
目前,青海技術市場已經成為了青海省首個綜合型技術服務平臺,平臺以“互聯網+技術轉移”的新模式,依托線上、線下的有效結合,從技術需求對接、高企培育、科技項目申報、專利申請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并定期舉辦技術交易大會,依托大數據平臺來獲取各類資源,打造個性化的發展模式,加快優質技術成果的轉移,最大化增強核心競爭力,促進市場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技術市場在整個創新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各種技術交易、服務、生產、交換、流通的總渠道,只有在平臺上展示,才能真正實現技術產品的價值。在2019年5月科技部便具體說明了《關于技術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主張推動技術市場平臺專業化發展,采取多樣的運營機制,吸引技術型人才,提供專業化服務,實現不同技術的交易與轉化。并且,從市場調查探究發現,現在平臺數據資源正處于分散化狀態[3]。
例如,在平臺正式運營期間,瀏覽總數就達到了4萬5千多次,獨立訪客數6千多個,容納了豐富的科技資源,整合省內及國內專利成果4萬多項,各行業技術專家2千多位。所以,平臺可以搭建高校城,匯聚各類高等院校,專門進行技術深度合作研究,由當地科技部提供技術經紀人與服務機構,促進轉移。同時,還要整合核心技術、技術評估系統,增強平臺運營的穩定性,豐富功能類型。或者,也可以創新平臺對接形式,以網絡在線展會為主,引導和召集技術、人才、資金等,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多方會談工作,依靠互聯網平臺交流。考慮到部分主體的需求,可以專門開展大型主題展會,實現自主驅動。最后,可以制作平臺宣傳冊和VCR宣傳片,以便更好的把平臺宣傳推廣出去,提高平臺認知度;擬定平臺資源聚集方案,通過走訪企業,挖掘企業需求,調研科研院所,挖掘技術成果,與省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信息提供、聯系技術轉移聯盟單位和省內外專利中介機構等方式聚集平臺科技成果/專利、專家、技術經紀、中介機構等資源;與高校院所簽訂合作協議,組織合作單位積極入駐平臺大學城,組織專家注冊會員,發布成果;通過青海網上技術交易市場平臺,實現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公益服務和商業服務相結合,通過青海技術市場公眾號,實現科技資訊、科技政策、科技資源等的有效推送,建立了可持續、有效率的服務市場。再借助報紙、電視、新媒體等載體,加強對技術出方合科技中介等主體的宣傳,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提高對技術市場的認知度。
在目前政策法規完善的視域下,青海技術市場可以加快對平臺的規劃,多途徑進行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技術交融性。另外,由于線下技術的復雜化,平臺開始引入技術交易價格評估系統,主要是為了解決技術交易中技術價值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從中,數據統計中心可以實施記錄整個平臺的運營情況,并進行分析,從而為管理部門提供依據。
所以,只有逐步完善技術平臺結構,才能提高市場經濟效益。例如,可以提出專利超市,聚集青海省各地區的專利資源,并進行平臺在線發布,實行通過掛牌交易,以商品的形式展出。同時,平臺還會提供技術合同咨詢服務、專利申請等,面向各類企業。在評價科技計劃項目時,需要將合同登記與技術交易額納入資信憑證之一,提高信譽度。最后,采用計算機云管理、云數據庫及云存儲系統等現代化管理模式進行技術監管,保護技術交易的公正性。
綜上所述,現有的技術市場運營主體很多是體制內的機構,沒有充分的市場化,無形當中形成了競爭的壁壘,也成了互聯網改造的死角。中國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需求賦予技術市場新的使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給了技術市場新的機遇;互聯網新技術與新模式給了技術市場新的可能。互聯網+技術市場最主要體現于網上技術市場的建立,是借助現代網絡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這一工具建立起來的虛擬市場,使得技術市場這一主要以信息傳遞,交流,交換為基礎的科技商品交易得到了新的發展。
青海技術市場的建設主要是圍繞“科技成果轉化”,逐步完善科技資源配置體系,并面向周邊地區,提供以技術專利與科技服務交易為中心的綜合性服務,還構建了科技資源機構、技術交易空間等等,可以為企業、政府、科研機構、高校等創新主體,進行共享交互,提高認知度,充分發揮平臺的優勢,從而帶動各行業的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