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崛起實現科技與金融之間完美結合,同時為金融科技時代的實現提供助力。金融科技發展滲透在整個金融領域中,為金融領域帶來活力的同時也對傳統模式發起挑戰。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在金融科技發展之后,面臨著沉重的打擊,商業銀行在新的經濟時代面臨著許多挑戰,為更好解決挑戰,商業銀行制定了一項發展金融科技的戰略,以促進銀行部門的戰略改革。目前諸多大型商業銀行已經主動尋求與金融科技之間的良好合作,通過將自身的產品和服務與金融科技相結合以迎接挑戰。為此,本文就金融科技背景下商業銀行的轉型展開以下論述。
關鍵詞:金融科技背景;商業銀行;轉型
1.使用大數據獲得精準的客戶
第一,在金融領域,大數據的應用不僅可以改進共享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對于商業銀行的業務和管理能力也實現有效提升。商業銀行業務的單獨管理模式導致銀行業務數據的廣泛性和及時性方面存在缺陷,銀行管理人員很難察覺銀行的整體經營活動,進而影響到銀行高層決策的科學性質。所以商業銀行需要廣泛運用大數據,從基于經驗的決策轉變為基于數據的決策,從而探索出一種符合銀行特點的經營和管理模式。
第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顧客的行為不再是在線下實現,已經完全轉向線上,商業銀行應利用大數據集中注意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在資金方面的需要。現如今商業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渠道種類很多,線上渠道是最重要的,商業銀行需要借助大數據的作用,探索新的獲取客戶的可能性,利用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的資金需要,將微型和小型企業自然的發展成為本銀行的忠實客戶。同時商業銀行應側重于擴大在線產業鏈服務,與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涉及到的中小微企業廣泛聯系,通過對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金融服務的需求納入生產之中,增強了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客戶的粘度,使銀行自身的客戶群體不斷發展壯大,提高商業銀行獲得客戶的能力。
第三,當下處于移動互聯網大背景下的,金融服務逐漸向精細化方向發展,微型、中小型企業無法拿出更多的時間對每一種金融產品與服務全面細致的掌握。因此,商業銀行應當利用多種渠道來獲取客戶的數據,根據現有的數據資源,通過大型數據的整合,為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建立一個管理模式,提高數據處理能力,實現對微型、中小型企業的個性化和精確化的管理。同時,商業銀行還應通過對數據的深入檢索和挖掘進行多層面的分析。通過與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的長久合作,使自己獲取的信息逐漸完整化,從而為每一個企業實現精確把握,精準獲客,實施精確營銷。
2.線上與線下業務相互關聯,提供服務場景化
傳統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分行來達到經營的目標。商業銀行過分依賴線下銀行銷售點,線上經營能力十分有限,線上和線下業務是兩種不同的模式。第一,商業銀行需要發展自身的線上功能,注重發展線上獲客的方式,杜絕線上的業務在線下實現的情況,這是商業銀行真正進入線上市場的關鍵。也即商業銀行所提供的線上業務和線下業務應該是相互獨立的狀態。
第二,關于線下的經營模式,商業銀行傳統的方式主要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當客戶過度集中時,營業網點的排隊效率使客戶的體驗感非常低,久而久之客戶便流失。傳統商業銀行應當廣泛運用金融科技,采用智能化代替人工服務。由于受到金融科技的影響,傳統的線下銀行服務渠道也逐漸向電子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商業銀行今后的線下業務發展方向肯定是金融科技的創新使線下網點能夠提供更有效的服務,使線下經營進入智能化時代。總而言之,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客戶將會對銀行的各方面有更多元化的需求,而銀行在掌握客戶需求基礎上,為他們提供場景化金融服務。商業銀行可以將各種場景聯系在一起,為客戶提供線上結合線下的全新金融服務。同時,銀行應在不同情況下探索客戶的個性化需要,提供適合客戶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從而使自身銀行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定制的,完全獨特的,最終幫助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多種應用場景,使消費、貸款和支付等金融服務深入客戶消費與生活之中,從而做到服務場景化。
3.服務資源直接接觸客戶
通過網點分銷獲客是商業銀行的一項傳統模式,總部銀行通過省、市和縣銀行管理銀行基層網點,因此是“小總部”和“大分支”的銀行結構。但是從信息傳遞的層次方面分析,傳統的銀行總部到各級分支機構,然后再到各個網點傳輸信息的線路逐步減弱,并且在檢查中具有“最后一公里”之類的問題,使商業銀行投資的資源無法直接接觸客戶。在互聯網之中不受任何的地域空間限制,當銀行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納入互聯網平臺時,允許客戶直接訪問相應的產品和服務,這會影響到銀行的結構。總行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銷售點,無論是線上銷售到風險評估,還是提供與客戶產品和日常售后相關的服務,總部始終相當于人體的“頭腦”。銀行總部要負責全國平臺的運營,而分行則主要負責區域平臺的運營。因此,總部和分支機構也被轉變為網上銷售點的直接經營者,不再需要通過銀行分支機構對各大網點實施經營管理。這樣,服務資源可以由總部直接控制,通過相關的運營操作,使管理人員負責網上銷售點的運營和售后,這有助于降低銀行的成本,使銀行的人力資源從低增值轉向高增值,加強了銀行員工工作效率,提高銀行的總體利潤率。因此,銀行的“大總部小分支”的組織結構將會是其最佳的模式。
總 結
由于金融脫媒和跨界競爭的加劇,商業銀行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所以商業銀行轉型迫在眉睫。在金融科技大背景下,金融科技將傳統的金融形式完全顛覆,因而對銀行部門產生了很大影響,但這也是銀行部門轉變和發展的機會。目前,金融科技正在成為商業銀行轉型的催化劑。商業銀行應調整其理念和做法,通過引進諸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來使自身的轉型更加成功。因此,在金融科技的范圍內研究商業銀行的轉型是很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張明,陳驍,劉南村,郭子睿. 關于金融科技賦能商業銀行轉型升級的探討[J]. 金融縱橫,2020,(03):18-26.
[2] 曹鴻英,榮鳳芝. 中小商業銀行高質量發展的策略探討[J]. 理論探討,2020,(04):120-125.
[3] 楊垚立. 產業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研究[J]. 西南金融,2020,(07):56-64.
[4] 胡可. 淺析商業銀行應用區塊鏈的現狀與前景[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09):139-141.
[5] 黃薇. 金融科技推動商業銀行轉型創新發展[J]. 中外企業文化,2020,(05):33-34.
[6] 王越. API開放銀行對國內商業銀行轉型升級的思考[J]. 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0,(03):71-72.
作者簡介:劉婧(1989-),女,山東省昌邑市人,民 族:漢,職稱:中級經濟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全球商務分析,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市北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