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巾
摘 要: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的意義就在于通過文化既可以給旅游提供-種真實的體驗,也能展示一個地方的獨特所在,旅游則可以將文化具象的傳遞。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博物館面臨的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中小型博物館必須激發博物館具有的文化屬性,增強其傳播功能和體驗感受,讓文物真的“活起來”,才能在發展文旅產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文化旅游;融合;旅游推廣
2018年我國國家機構改革,原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為“文化和旅游部”。拉開了文旅融合的序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都是與經濟高度融合的新型現代產業。文化有其內涵的優勢,旅游則能給人真實的體驗,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就是通過旅游實現感知、了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博物館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單位,也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窗口,而中小型博物館則是地方文化集中展示的重要場所,必將成為地方文化旅游發展的前沿陣地,如何面對機遇與挑戰做好文旅融合的大文章值得我們深思?
一、文旅融合對博物館發展的帶來怎樣的機遇。
博物館作為非營利的組織機構, 承擔著向社會公眾提供教育、研究、欣賞的社會功能。隨著社會發展和城市文化服務功能的拓展,博物館的旅游化利用開始出現,并逐漸成為社會文化服務產品,通過旅游產品供給和文化服務讓觀眾體會到各類藏品傳達的文化遺產理念和價值,使普通的游覽觀光上升到高質量的文化旅游欣賞活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將進一步拓展博物館的服務能力,增強了博物館文化的滲透力和吸引力是博物館發展的新趨勢和新途徑。
二、中小型博物館怎樣在保持原有職能的基礎上,研究、分析自身階段性特征和問題,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和旅游產品
(一)完善服務設施和提升服務品質。我國博物館目前采用事業化管理方式,采用單一的文物收藏和平面展示方式,許多中小型博物館在相關設施設計和建設時未充分考慮文化旅游的需求,這造成了博物館旅游開發時會出現-些限制性問題。遵義市博物館是綜合性博物館基礎陳列是遵義之美,分為六個部分集中展示了本地的歷史文化資源是遵義歷史文化展現的一個重要窗口。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博物館場館條件較差、展廳面積有限、參觀旅游的基礎配套設施不夠完備等情況日漸凸顯。市博物館為觀眾能愉快的參觀、旅游、學習在現有條件下不斷的改善服務設施增設服務項目,如完成了對廁所的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廁所不僅舒適美觀還增加了特殊人專用的衛生間為母嬰和殘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便利。對市博物館區內的環境進行維修改造,如觀眾走道、水池、河邊梯步等,在辦公區和市博物館外圍還增加了多個殘疾人通道。不斷增加服務項目,增設了自動存放物品柜、書報架,為更好的開展服務市博物館在大廳設立了服務咨詢臺,實行“六個免費”:即飲水免費,雨衣免費,常用藥免費,停車免費,講解免費,使用語音導覽設備免費。為了減少參觀等待時間,取消了人工登記驗票環節,觀眾通過身份證掃描后便可直接進入展廳參觀。在下一步的打算中爭取新館建設或現有館設改造中要為各類休閑旅游活動留出場所空間,如咖啡廳、文創產品展示廳以及休閑空間等,讓觀眾能在參與博物館旅游時有地方可停留、細細品味博物館的文化和內涵。
(二)增強觀眾文化體驗感。博物是服務業,最重要的就是客戶的體驗,體驗差了,自然就沒有觀眾來。如果博物館服務好體驗舒適,觀眾在參觀博物館時不但能學到知識,還能享受各種完美的體驗,到博物館文化旅游才能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為了更好地展示遵義,為了增強觀眾體驗感,遵義市博物館對基礎陳列中多媒體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更注重與觀眾的互動和科普知識的普及提高了觀眾的參與度。在展覽上固定展覽和主題展覽相結合,做到常看常新,如推出民間工藝和地方歷史相結合的展覽,如“永遠的記憶.不朽的芳華”全國女紅軍題材剪紙作品展、“紅軍長征在遵義剪紙作品展”等。舉辦展現地方特色文化展覽“睹物思文,魅力龍巖--海龍屯土司遺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周年專題展”、“多彩酒俗醉美生活——貴州少數民族酒俗展”等,引進的“探尋神秘侏羅紀,暢游恐龍大世界——自貢恐龍特展”觀眾不僅能看到真正的恐龍骨架化石和典型標本,還能與栩栩如生、能動會叫的仿真恐龍近距離接觸。《銀宴·奧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銀器展》等國外展覽,給參觀者帶來不一樣的異國文化。許多主題展覽都設有如“恐龍裝架表演”“沙堆探寶”“剪紙體驗”“鉆木取火”等觀眾體驗項目,增強趣味性和參與性豐富參觀體驗。此外市博物館結合獨具地方特色非物質文化和節日文化進行各種不同形式的體驗活動如“通草堆畫體驗活動”、“遵義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展演”、“冬至群眾文化活動”、“喜迎新春送溫暖友善和諧一家親”等使觀眾通過動手制作民間工藝作品、品嘗地方美食、觀看特色文化表演感受和體驗地方文化的魅力。然而要做好博物館的文化旅游開發,我們還需要推出更多讓旅游者真正融入其中的參與性、娛樂性、體驗性的文化產品,開發出有轟動效應和市場帶動力體驗項目,才能確保為觀眾提供有價值的游覽經歷。
(三)注重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的開發。中小型博物館大多展示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而特色旅游商品的開發遵義市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主要由遵義市博物館設計人員、民間手工藝術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等研發銷售的。產品種類繁多。如剪紙、根雕、泥塑、通草堆畫、布貼、草編、竹編、竹雕等產品除了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藝術性外,還具有較好的實用性,市博物館文物為原型設計制造的創意產品倒壺,沒有壺蓋從底部注水也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然而博物館的旅游產品的開發離不開技術支撐將文化元素轉變為旅游商品的過程充滿了技術含量,設計人才、管理人和資金的缺乏至使市博物館產品開發能力還較為薄弱因此對作為能體現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歷史文化內涵的工藝品、文創產品缺乏深入的挖掘和開發,制約了博物館文創旅游產品的發展。
三、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中小型博物館應加強區域性的聯合,整合資源做好宣傳和旅游推廣
市博物館積極與省市報刊、廣播電視臺、各大門戶網站等新聞網絡媒體溝通合作,介紹遵義市博物館新動向,發布展覽、宣傳活動的消息和專題,通過展覽、文藝表演、講座、有獎問答、體驗活動等進機關、社區、學校、軍營、鄉村開展活傳播遵義市的歷史文化知識、擴大了市博物館的影響,在旅游推廣上,遵義市博物館擬發揮自身優勢,聯合文化及旅游企業共同開發的文旅產品-貴州土司文化之旅(黔北),同遵義市教育局、研學教育機構聯合作共同制定研學參觀路線,將遵義市博物館作為遵義市旅游參觀、研學教育的人文基地。通過研學教育和旅游擴大文化傳播的途徑和方式,外省的團隊和游客明顯增多,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總之,中小型博物館在保護好國家文物的前提下,依托館藏資研究、分析自身階段性特征和問題,提供多樣化的旅游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對于高品質文化旅游消費的需求。博物館旅游通過文化遺產的展示和參與性體驗,可以創造愉悅的文化遺產教育和傳播體驗,是提供高質量文化旅游服務的重要抓手,也是探索新時代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融合模式的積極示范窗,做好宣傳和旅游推廣及時將博物館旅游的相關咨詢和成果向社會發布,才能形成公眾關注博物館旅游的良好氛圍,做好文旅融合的大文章。
參考文獻
[1] 程曜. 淺談如何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以潛山為例[J]. 大眾文藝, 2015, 000(003):25.
[2] 黃杰. 淺議臨展對地方博物館軟實力的提升——以遵義市博物館為例[J]. 赤子, 2019, 000(0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