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冠
摘 要:近幾年來,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之間的聯系與交流變得越來越便捷,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也逐漸加快。目前,世界經濟已經形成了一體化發展的局面,面對這樣的經濟環境,我國一定要抓住經濟發展的機遇,在激烈的競爭中尋找自身優勢,努力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轉變傳統的經濟模式,實現經濟轉型,跟上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本文以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作為出發點,論述我國經濟轉型與世界經濟之間的關系以及相互影響,希望能對我國成功實現經濟轉型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中國經濟;世界經濟;轉型;現狀與影響
想要從根本上了解中國經濟轉型與世界經濟之間相互作用的機理,首先需要對經濟轉型這一概念進行深入的了解,經濟轉型指的是改變經濟環境中的資源配置方式,同時在原先經濟發展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新,已達到更好的經濟發展效果。根據經濟轉型的側重點不同可以將經濟轉型分為體質以及結構兩個方面的轉型。我國的經濟轉型是在改革開放之后進行的,在這三十多年的時間里,我國在經濟轉型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一、我國經濟轉型的迫切需求
我國經濟轉型的迫切需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經濟進一步實現自身發展的需求。經過近些年的高速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國經濟從人均發展水平、經濟機構以及資源環境等方面均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由中等收入階段向高等收入階段進行邁進的關鍵時期。基于已有的世界上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經驗進行分析,一個國家其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之后,其經濟發展模式和增長方式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調整,便可能導致經濟發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相關研究表明世界上很多國家雖然可以擺脫貧困陷阱,但是受到發展模式以及技術瓶頸等多種因素影響往往難以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中國在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過程中同樣存在多種問題,包括需求結構與產業結構失衡、社會矛盾突出、資源環境約束強化以及經濟發展體制障礙等。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要想進一步實現高效高質發展,必然要尋求經濟轉型。二是有效應對國際經濟挑戰的需求。2008年世界金融之后,世界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破壞,經過十余年發展目前世界上一些國家依然沒有從世界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目前世界經濟發展整體下行壓力明顯。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來說,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發展萎靡,其為了恢復國內經濟的發展,在國際貿易中采取貿易保護主義,這對于以外貿出口作為經濟增長動力的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面對越來越復雜的世界經濟發展環境以及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中國經濟需要進行轉型升級,以更好應對國際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挑戰。
二、我國經濟轉型與世界經濟之間的相互影響
2.1我國經濟轉型促進了全球經濟平衡。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成功把握了經濟全球化的機遇,發揮了我國人口大國的優勢,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都以我國為核心市場。雖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世界范圍內,仍然存在很多的低收入國家,這些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存在很多的問題與矛盾,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中,有些國家抓住了機遇,但是有些國家的經濟狀況卻越來越差,世界貧富差距逐漸擴大。由于我國在全球范圍內占據的經濟市場較大,我國社會經濟的成功轉型在提高我國自身經濟水平的同時提高了世界經濟的平衡性,緩解了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態。
2.2經濟全球化促進了我國制造業的生存與發展。世界資源儲備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勻,一般來說,資源儲備豐富的國家能夠在世界經濟競爭中占據更多的優勢,更能夠在世界經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世界不同國家經濟格局的相似程度越來越高,國內外匯率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斷波動,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匯率影響下,收益降低,這就導致了勞動密集型國家平均勞動成本的提高。我國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國家,在外匯匯率不穩定的背景下保證了我國制造業的生存能力,是勞動密集型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中生存的典型案例。
2.3我國經濟轉型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影響。雖然我國目前還處于發展中國家的狀態,但是由于我國經濟在世界范圍內所占的比重較大,我國的經濟狀態變化仍然會對世界其它國家的社會經濟帶來一定程度的變化。對于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經濟轉型除了能夠給他們帶去一定的經濟收益,還會給他們的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這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一些來自外國經濟制度阻礙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應該正視這一問題,用積極的態度與這樣的現狀對抗,只有這樣我國才能夠真正在國家上立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改革開放以來,在世界各國中的經濟以及政治地位的提高都非常明顯,這加重了西方國家對我國的畏懼心理。這樣的局面促進了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貿易合作,但是雙方的競爭狀態也日益加劇。
三、世界經濟發展給我國經濟轉型帶來的啟示
3.1我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成功實現了自我定位
我國自從加入WTO以來經濟轉型程度得到了顯著提高,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成功在世界經濟環境中找到了自身的合理定位,同時發揮了我國的經濟優勢。我國人口居世界首位,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我國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將我國打造成了生產及勞動力大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不但成功將自身的經濟發展模式與世界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緊密的聯系與融合,還推動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為世界各國創造了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提高了世界經濟的穩定性,削弱了世界經濟危機的風險。
3.2世界經濟環境下我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轉變。世界經濟的整體發展是一個趨勢,在這樣強烈的趨勢下,我國的社會經濟如果仍然按照原本的發展模式進行下去,必然會導致我國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脫軌,甚至我國的經濟體系會出現崩潰的結局。從總體上來說,世界經濟都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中,而世界經濟發展的整體趨勢也是非常明確的,將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世界經濟發展相結合是我國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的必然選擇,我國應該明確這一點,并且在維持自身發展秩序的同時努力與世界經濟發展接軌,汲取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凈化,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因此,我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及時對自身的經濟結構進行了合理的改革,比如,提高經濟結構中私有經濟所占比重,增強我國社會環境對外資企業的容納能力。并且,我國很大一部分企業也改變了自身的發展規劃,對公司的項目安排以及控制權限分配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科學的調整。我國經濟結構的變化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是我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變革之一,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總結
中國展開大規模的經濟轉型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必然結果,同時,中國的經濟轉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世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兩者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面對這樣的局勢,我國一定要把握自身發展優勢,與世界經濟發展的現狀相結合,加快經濟轉型的步伐,在發展自身經濟的同時努力為世界經濟進步而努力,實現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 竇爭妍.中國經濟轉型背景下的制造業人力資本積累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6(03).
[2] 李庭輝.中國經濟轉型成本特征的實證研究[J] .統計與決策,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