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華
摘 要:農業經濟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經濟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非常強大的推動作用,隨著農業全球化、農村現代化、集約化、機械化和網絡信息化的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轉移和美麗鄉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基礎設施落后、資源匱乏、經營和管理模式落后、村級黨組織戰斗力不強、現代高科技生產技術得不到充分利用等眾多要素,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進程中越來越凸顯出來,成為大力發展農業經濟的重要制約要素。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要素
一、村級公共基礎設施落后,農村農業資源匱乏
1.農村農業資源匱乏。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比例較大,所在區域和地理位置的差異,管理模式和發展理念也有很大差別,農村和城市發展速度上也存在很大差異,以及其它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農村經濟發展也較為遲緩,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更是滯后。雖然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生產生活環境也得到了較大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也得到了較大提高,但與城市環境和發展規模速度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路網、電網、工業用熱管網、自來水供水網、網絡信號輻射和現代化社區建設等各項基礎基礎設施建設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承載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但是這些管網的輻射功能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設施配備不完備,也不能及時維護更新,生產生活道路鋪設簡單,居住環境較差,用于農業生產現代化自動化的機械設備較少,幼兒園、中小學等教育設施配備不齊全,醫療公共基礎設施簡陋,就醫衛生條件較差,養老院公共基礎設施配備不完善,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各項管理機制也不健全,公共資源短缺,達不到綠化美化亮化凈化的高標準要求。這些現象的存在,嚴重阻礙著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進程,禁錮著農民的思想,放不開手腳干事創業,只能局限在現有的條件下從事著傳統的經營模式,重復著繁雜傳統落后的生產生活模式。
2.農村農業經營和管理模式落后,人才外流情況嚴重。
因農村經濟長期處于發展滯后的境地,現代化、機械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發展又較為緩慢,以及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加速發展,大部分農村農業生產方式傳統、落后,雖然能夠實現部分的機械化操作,但很多農業操作流程還是離不開人工。再加上農業勞作極其辛苦,耗時費力,又由于在農業生產上的收入較少,因而大多數農民都選擇外出打工,這樣農村大多剩下年齡較大的老人在家務農,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留在村中,還有一大部分留守兒童,造成大量的人員流失,人才短缺,原來熱鬧非凡的村居,現在卻成了空蕩蕩的“無人村”。農村的老年人和婦女嚴重缺乏現代化農業生產的經驗和技術,只能繼續原來的小規模分散經營,這嚴重阻礙了農業生產的大規模集約化現代化經營。很難轉變原有的經營模式,因國家對農民的許多惠農政策和各項補貼,讓農民不愿意放棄土地的經營權,這就很難把土地集中起來流轉給有規模的企業承包集中進行管理耕種,也不利于農村進行大規模的集約化、現代化和產業化的生產發展模式。
二、村級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戰斗力不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基層黨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黨的路線方式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在打羸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上發揮著具體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主體,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在一些地方還存在一些不足,如組織吸引力、組織創新力、組織引領力、團結向心力不夠強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經濟發展進程。一是部分基層黨組織村干部年齡偏大,缺少新鮮血液,缺少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二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思想保守傳統,專科以上學歷的村干部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普遍認為,農村工作不需要高文憑高層次人才,大部分村干部都不再函授進修學習,給大腦充電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高,導致思想落后,創新意識思路不開闊,缺乏干勁,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只是被動地去執行和落實各項文件政策,缺少必要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展村里集體經濟更是無從談起。三是部分黨組織內部人員不團結,搞派系斗爭,制造各種矛盾,黨組織軟弱渙散,沒有組織吸引力、戰斗力和凝聚力,如同一盤散沙,村里的日常工作都做不好,發展集體經濟更無從談起。四是缺少村級特色品牌效應。每個村居的地理位置和區域優勢不能夠充分發揮,不能夠找準癥結下藥,找不出村級發展的特色產業,做不到因村制宜,因地制宜,資源優勢得不到整合,更不能充分發揮利用特色資源。
三、沒有發揮利用好現代科技手段,經濟發展管理和經營模式落后單一
當前,在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的農業也面臨較大的挑戰和機遇。傳統的農業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農產品滯留、銷售渠道不暢通、生產技術落后、信息閉塞、經營模式單一等問題較為突出,信息化網絡互聯網的普及,也使得國外的農產品進駐國內市場,對國內的農產品具有一定的沖擊力。信息網絡化和農業經濟沒有充分結合,農業現代化機械化水平較低,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一是大量年輕人都涌入大城市靠打工謀生,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又很少,大部分農民工都是因為農業勞作非常辛苦,收入又低,滿足不了當前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需求。年輕人具有文化水平較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等諸多優勢,但是當前農村的年輕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已經遠走他鄉,在村里幾乎找不到年輕的,這嚴重影響了農業現代化網絡化信息化的進程。二是農業經濟網絡化信息化的宣傳和引導不到位,能夠真正掌握網絡信息專業知識的人才少之又少,社會各種媒體宣傳和引導的力度也不夠,思想意識淡薄,導致現代高科技技術和網絡信息也得不到很好的應用,沒有得到及時的推廣和應用。當前,當前農村信息比較閉塞,高科技技術的現在網絡雖然較為發達,但是上網通訊費用也較高,大部分人僅限于上網聊天、查閱資料等,并不能很好的利用網絡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改變當前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農民對農業經濟網絡化信息化也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真正樹立網絡經濟意識,網絡經濟觀念也較為淡薄。
四、結束語
近些年,影響農業經濟大力發展的諸多因素也引起了黨中央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為推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黨中央和各級政府也都制定了許多惠農政策和獎補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備公共基礎設施,進一步健全管理機制。當地政府部門和村居也想方設法地積極鼓勵大學生等年輕人支持家鄉建設,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在年輕人的帶動下,農民的網絡經濟意識也在日漸增強,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積極舉辦各類培訓班,加強對農業經濟師、農藝師等各類農業高科技人員的培訓力度,制定各項切實可行的措施,爭取上級各項惠民政策,選拔任用年輕有為文化程度較高的年輕人加入黨組織,選好領頭羊,增強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和戰斗力,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大力發展農業經濟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試論信息化手段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 楊津.?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8(10)
[2] 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 柳恒.? 現代經濟信息.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