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麗瑪·阿拜
摘 要:博物館是我國歷史的濃厚縮影,館內的每個藏品都有著獨有的時代特征,蘊含著時代的文化氣息,是一個個朝代更迭、社會發展的見證。對藏品檔案的管理始終是博物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每份檔案資料都對應著特定的藏品,是其身份、價值和功能的證明。但從目前館藏檔案整體的管理效果來看,即使管理技術和模式愈加成熟和完善,也仍然有一些問題存在。而對可移動文物的普查則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個缺陷,讓館藏檔案資料豐富起來、文物信息也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予以登記。文章就針對該話題展開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可移動文物普查;藏品檔案
一、引言
博物館每一件藏品都是世界歷史發展歷程的見證,它所產生的各種資料、數據等都對世界文明的發掘、傳承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但即使在館藏檔案已經開始了信息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也還未達到預期效果。一方面博物館的館藏賬目信息不太完善,很多文物都沒有詳細的記載,;另一方面文物的等級不同,產生的參考價值不同,尤其是可移動文物的價值是無法估計的,我們只能通過檔案資料的記載來予以判斷和估計,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記錄的不規范,尤其是那些未定級的文物一直處于建檔不完全的停滯狀態,也極大地影響了館藏檔案資料的標準化建設。
二、可移動文物普查與博物館藏品檔案概述
1、可移動文物的普查是在國家的領導和組織下,由國家文物局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集中調查統計的方法,對國有單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分布保存現狀及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現狀等基本情況進行的全面梳理和統計,讓很多無法認定的珍貴文物的價值得到最充分的分析和評價,不僅有助于讓國家更加全面的掌握我國文物資源,加強對文物的全面保護,同時也有助于文物信息的價值和作用的充分發揮,讓藏在禁宮中的文物活起來,服務人民群眾,更重要的是通過文物保護軟實力的提升來實現文化遺產強國的建設目標。
2、博物館藏品檔案是以館藏的各類文物為核心而建立起來的對其進行征集、收集、鑒定、登記、管理、保護、研究和使用的系列活動,它揭示了藏品的歷史、學術、藝術價值,囊括了對其研究的所有成果,是對其進行其他科學研究的、最原始的參考依據,是我們深刻認識歷史、探索歷史的重要載體。博物館藏品本身就是一種需要悠久保護的國家珍貴的文化財產,是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遺留下來的文化財貴和智慧的結晶,對其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基于這個角度,博物館藏品檔案作為對這些文物的文字化、書面化記載不僅有著極高的使用價值,也有著永久保存的價值。
三、博物館藏品檔案標準化發展過程及存在的問題
1、標準化的形成過程也經歷了長達半個多世紀,首先是形成期。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國家文物局就印制了統一格式的《博物館藏品總登記帳》,其中需要登記的內容也相對全面,但若是認真分析,填寫說明中有部分對藏品的登記內容過于籠統和粗淺,比如藏品的定名簡單、也沒有附上較為詳細的特征;文物的一些照片、影像資料登記的不也完全。直到八十年代這種情況才有所緩解;其次是發展期,自《文物保護法》實施之后,文物管理系統才逐漸完善和規范起來,尤其是在《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中對藏品的登記做出了更加明確地規定、更加嚴格的要求、更加規范的填寫標準,比如某藏品產生的年代、出土的年代、款識、作者、特征、顏色、形狀、用途等這些都將歸入定名行列。同時在信息化開始出現和運用的環境下,館藏檔案管理中就率先使用了計算機技術,將傳統的手書賬目輸入到了計算機中,而文物局也針對具體的工作需求研發了對應的管理系統軟件。直至當前,相關政策、法律規定的出臺以及對信息技術的普及,博物館藏品檔案管理工作標準化建設已日臻成熟和完善。
2、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忽視在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基礎工作沒有落實好,仍然存在著記錄不規范、整理不全面等問題,使得部分有關藏品動態的憑證資料丟失遺漏、定名不清晰等,尤其是對于一些條件相對落后的小型博物館,這種現象是極為常見的,甚至還會出現三級以下的文物藏品不被登記在冊的情況;另外,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一方面是對硬件實施的投入不足,比如資金不足、管理人員整體的素質和能力偏低等,從而導致建設速度相對緩慢,數字化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是對軟件的運用呈現巨大的多元化特征。比如有些博物館使用的是國家文物局提供的管理系統軟件,有的則是本館自行研發的數據庫軟件,這些藏品標準間的橫向關系并不緊湊,那么就導致了在執行中有很大的跨度和出入。
四、可移動文物普查對博物館藏品檔案標準化 建設的促進作用
可移動文物普查對藏品檔案標準化建設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它豐富了館藏資料內容,并讓管理行為更加規范和科學。首先,通過普及統計可以對原有的已經定級的藏品信息進行核對、更新,讓信息資料更加完整、真實和全面。對有疑問的資料可以通過對比原始記錄資料,核實出處、來源和去向,并將處理結果記入檔案。比如某館的某件藏品被外借,但一直未歸還,并且記錄的借出憑證也不規范,只是藏品歸屬發生變化,該藏品有記錄但沒有實物,對應不起來,那么就可以按照最終的既定事實對該藏品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履行注銷手續,將該藏品的檔案記錄更改注銷文物。其次,普查制定了國有可移動文物及收藏單位的編碼規范,并根據該規范對普查登錄的文物和單位,統一配置永久性專有代碼和分類編號,讓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以身份證的編碼體系進行標準化的登記和管理。最后,由于不規范操作嗎,很多文物的附屬信息并不完整,而通過普查可以將這些藏品的附屬信息進行全面的梳理、調查、整理和研究,并將整理好之后的信息轉化成數字信息和資源,這將有助于推動后續藏品數字化管理和業務研究工作的深入發展。
五、結語
可移動文物的普查十分重要的,它對于博物館藏品檔案資料管理的標準化建設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和推動作用。我們要充分利用普查結果,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的標準化建設水平和質量,讓文物工作更加便捷、智慧和安全。
參考文獻
[1] 劉文杰.關于可移動文物普查和基層博物館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博物館研究.
[2] 柳彤.可移動文物普查與博物館藏品檔案的標準化建設[J].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