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整個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腳步一度中斷,經濟社會生活一度停滯。中國企業面臨線下消費需求冰凍、供應鏈破碎及物流半癱瘓等問題,給經濟生活帶來了一系列挑戰。然而,挑戰與機遇是并存的,疫情使制造業、服務業和人工智能與互聯網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電商等相關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線教育、生鮮電商、網上醫療率先破圈,從國家領導人到很多地方的市長、書記、縣長,包括知名的企業家等都走進直播間開啟直播帶貨模式。人們開始遠程辦公、舉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會議、幾億的孩子開始在家線上上課,醫院開始遠程醫療。一場數字化變革在中國悄然興起,各行各業都更加注重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發展數字經濟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企業想要獲得長足發展,數字化人才構建就顯得尤為重要,培養數字化人才是企業保持持續性創新和發展的關鍵。
一、企業人才培養的發展階段
(一)項目化階段
在企業人才培養的初級階段,企業將員工定位為業務伙伴,通常的培養模式為根據需要設定培養課程,通過零散的培訓項目支撐業務發展。人才評價與績效直接相關。
(二)體系化階段
企業制定核心人才培養的總體規劃,并針對不同崗位的后備人才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職業發展規劃和及培養計劃,將企業定位為員工的成長顧問,通過體系化課程知識支撐人才發展,考核評價人才儲備、崗位成才率。
(三)協同化階段
在此階段,企業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針對企業戰略發展的需要,構建人才培養模型和與戰略相適應的組織能力基于戰略建設組織能力,促進組織進化,著重考核評價企業人才的創新力、領導力、協同增效本領。
(四)數字化階段
企業數字化依托新技術而生,也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同時也帶來相關企業數字化人才需求的長期性和多樣性。數字化階段企業作為平臺構建者,通過數字化轉型裂變企業學習效率,對于人才的評價標準主要是在學習效率、組織效能方面的提升。
(五)社會化階段
到達企業人才培養社會化階段,企業已經不僅僅是作為平臺構建者,它更是一個業務經營者,通過企業人才培養為行業和社會培養、輸送人才;此時對于人才培養的考核評價則以業務營收、社會貢獻為標桿。
二、數字化人才培養對于企業的價值
(一)解決企業實際業務問題
對于正處于快速成長中的企業,或正處于業務創新、業務攻堅階段的企業,通過數字化人才培養解決業務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因關鍵崗位能力不足而遇到的效率低、效果差等業務發展瓶頸問題。數字化專業人才助推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企業經營發展的目標。
(二)解決企業人才戰略+業務賦能
對于業務穩定增長,員工規模體量大的企業,應用數字化技術構建更加開放、可檢索、可訪問、可獲得又兼顧體系化的學習平臺是人才發展的關鍵。通過建設數字化人才培養體系,系統化的培養基層員工、管理者的綜合素質,解決人才發展問題,同時也通過對關鍵崗位、關鍵人群能力的培訓,對外部競爭、業務轉型等進行有效賦能。
(三)適應企業長期發展戰略
對于業務穩定且占據了較好市場位置的企業,需要運用數字化技術、平臺建立面向企業長周期發展戰略需要的人才與組織發展框架,通過對關鍵崗位、關鍵人群能力培養的持續構建和升級,使人才與組織能力能夠適應不同發展階段出現的新需求、新挑戰,匹配企業長期發展戰略。
三、數字化人才培養的路徑
未來企業的數字化人才培養將逐步依托企業大學來完成,數字化人才培養的路徑也就是未來企業大學的發展路徑:數字化轉型、知識管理、創新孵化器、聯合辦學、外生態賦能。
(一)數字化轉型
當企業面臨不確定狀況時,組織能力是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企業成長有兩條曲線,分別是顯性曲線和隱性曲線,顯性曲線就是業務增長曲線,隱性曲線則為組織能力增長曲線。只有具有較強組織能力的企業,在面對變革和機遇時,才能夠在戰略層面做出靈活的調整,在數據驅動下做出明智的業務決策。然而,據統計全球只有 9%的企業做到這一點。而企業的組織能力來源于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而培養出的數字化專業人才。
(二)知識管理
企業在知識管理組織架構中,構建一個量化與質化的知識系統,通過獲得、創造、分享、整合、記錄、存取、更新、創新等過程,不斷的將獲得的資訊和知識回饋到企業知識系統內,形成一個不斷累積個人與組織的知識成為組織智慧的循環系統,進而在企業組織中成為管理與應用的智慧成本,有助于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適應市場的變遷。? 簡單來說,知識管理是對知識、知識創造過程和知識的應用進行規劃和管理的活動。
現代企業的成功越來越依賴于自身所擁有知識的質量,企業大學做為企業數字化人才培養的平臺,利用企業所擁有的知識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和持續發展優勢。
(三)創新孵化器
企業大學所培養的數字化人才具備企業數字化管理、運營的新思維、新理念、新視野、新格局,了解數字化管理、運營的新場景、新模式、新流程、新要求、新價值,能夠積極參與到企業數字化的價值理念的傳播、各項業務的數字化改造、創新和優化的進程之中,能夠推動企業理念變革、模式變革、流程重構、科技創新。
(四)聯合辦學
聯合辦學、校企合作的初衷是為了提升在校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實踐經驗,畢業后更加容易融入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不斷循環,成長成才,通過培育鍛煉最終成為一代大國工匠。同時,企業也可以獲得大學的理論支持,進一步創新、改革和發展。未來的聯合辦學,不局限于校企合作,還可以是企企合作,或者多家校企、企企合作,成為數字化人才培養的搖籃。目前已經有部分頭部企業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五)外生態賦能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從信息時代轉變到現在的大數據時代,未來可能到人工智能時代,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我們完全有能力重構外貿下的商業路徑,這也是做大數據下的新外貿新生態的契機。外貿營銷、交易保障、支付方式、新金融、物流、人才等多個場景,單獨解決某個場景,都不能解決中國外貿企業需求,通過企業大學數據化協同共建,把這些要素聯系到一起,形成一個全新的外貿生態圈,通過大數據重構購置效率、產品設計,供需關系,解決一系列的問題。馬云先生所說的EWTP的愿景,就是外生態賦能的場景體現,在中國,阿里巴巴是這方面的先行者和實踐者。
從互聯網化到智能化意識的不斷覺醒,快速的技術迭代將打破傳統人才培養觀,《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將“新動能、新生態、新人才”列為三大關鍵詞,“三新”是未來數字化企業的發展前提和發展趨勢。隨著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未來的數字化人才培養將以培養系統性、整合性、協同性的跨界創新型人才為目標。而且隨著數字化進程的發展,數字化人才培養將不斷被賦予新的生命和內涵。
作者簡介:陳玉楨(1988.06—);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河南南陽人,學歷:研究生;現有職稱: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