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良


摘 要:用鐵皮石斛原球莖做材料,以組織培養為基礎,研究兩種植物激素NAA和6-BA的不同濃度配比對鐵皮石斛增殖、分化的影響及最適濃度配比。結果顯示,在原球莖組織培養過程中,兩種激素濃度配比的不同使得石斛增殖、分化的效果也不同。鐵皮石斛原球莖增殖較為理想的培養基為MS+NAA 0.7mg/L+ 6-BA 1.5mg/L;鐵皮石斛原球莖分化較為理想的培養基為MS+NAA 0.3mg/L+6-BA 2.0mg/L。建議鐵皮石斛原球莖在增殖培養至兩個月時及時轉瓶以保證其繼續生長。
關鍵詞:鐵皮石斛;原球莖;組織培養;NAA;6-BA
鐵皮石斛(Dendrobiumcandidum)為蘭科石斛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是一種名貴藥材[1]。鐵皮石斛的藥用部分是新鮮或干燥莖,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2]。目前,有關鐵皮石斛原球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無機鹽濃度、碳源以及有機附加物等對其增殖和分化的影響,而關于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不同濃度配比對其增殖和分化影響的研究較少。現以鐵皮石斛原球莖為研究材料,進一步研究NAA和6-BA對其增殖和分化的影響,以期為鐵皮石斛原球莖的再生提供理論基礎。
一、材料及實驗方法
(一)材料。鐵皮石斛原球莖(取自云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組培室),所有構成MS培養基成分的原材料,以及實驗所研究激素NAA和6-BA。
(二)培養基的配置。按照MS培養基配方,先分別配置出充裕的大量元素母液、微量元素母液、有機母液、鐵鹽母液以及激素母液;接著按配方配置足量的MS培養基并分裝到培養瓶中,每個培養瓶中約40ml;再分別按照預設的濃度梯度(見表1)向培養瓶中加入兩種激素,并對培養瓶封口、編號。將封好的培養基放入高溫高壓滅菌鍋中滅菌,取出靜止3天后,除凝固外無變化的即為可用。
(三)接種。選取相同條件下生長良好的原球莖,切割成相同大小的小塊。在超凈工作臺上接種在之前滅完菌的培養基上。接種完后將培養瓶置于培養架上培養,培養條件為光照時間14 h/d;光照強度1 000~2 000 lx;溫度(25±1)℃;濕度70%~80%。以上實驗均在90 d之內統計鐵皮石斛原球莖增殖和分化的情況(包括芽數、根數以及芽長和原球莖增殖情況)。重復以上實驗3次.實驗數據用SPSS軟件One-Way ANOVA 分析后進行LSD法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顯著性。
二、結果與分析
(一)NAA和6-BA對鐵皮石斛原球莖增殖的影響。由表2可知:鐵皮石斛原球莖在25種培養基上均能增殖,添加NAA和6-BA均能促進原球莖增殖;當NAA為某一水平時,隨著6-BA濃度的增加,原球莖的增殖效果先增后減,當6-BA濃度為某一水平時,隨著NAA濃度的增加,對石斛原球莖的分化影響先增后減。當NAA濃度為0.7mg/L、6-BA濃度為1.5mg/L時,鐵皮石斛原球莖增殖效果相對比其他濃度配比要好,且原球莖的質量更好,簇生,極易松散,色澤嫩綠;因此,鐵皮石斛原球莖較為理想的增殖培養基為MS+NAA0.7mg/L+ 6-BA 1.5mg/L。
(二)NAA和6-BA對鐵皮石斛原球莖分化的影響。為研究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對石解原球莖分化的影響,以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NAA和6-BA進行激素配比試驗。培養兩個月后統計鐵皮石斛原球莖分化情況。由表3可知, MS 培養基無論添加或不添加激素, 鐵皮石斛原球莖均可分化, 但對照組分化程度最低, 添加 NAA 和6-BA均能促進原球莖分化。當NAA為某一水平時,隨著6-BA濃度的增加,原球莖的分化效果先增后減,當6-BA濃度為某一水平時,隨著NAA濃度的增加,對石斛原球莖的分化有抑制作用。在從統計學的角度對數據進行雙因素分析并進行作圖,如圖1、圖2所示,在NAA 濃度為0.3mg/L、6-BA濃度為2.0mg/L時,有利于鐵皮石斛原球莖的分化。由此得出, 鐵皮石斛原球莖較理想的分化培養基為 MS+NAA 0.3mg/L+6-BA 2.0mg/L
三、結論與討論
在植物快繁技術中,組織培養起到很大的作用, 外植體愈傷組織的形成及分化又與外源激素的作用密不可分, 其中適當濃度配比的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最為重要[3]。經過該次試驗結果表明, 當培養基中不含激素時, 原球莖均可增殖與分化; 添加一定濃度的NAA和6-BA 后, 增殖程度、分化芽數增大;但隨著NAA 濃度的增大,有利增殖但不利于分化; 隨著6-BA濃度(在一定范圍內)增大,不利增殖卻利于分化。同時,該試驗還發現, 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 培養基逐漸消耗, 原球莖得不到充足的養分, 生長趨勢下降,逐漸出現變黑現象,甚至死亡。經分析表明,從實驗中獲得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紅梅, 劉建東, 王巖花,等.鐵皮石斛莖段快繁技術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30 (6): 495-499.
[2] 包雪聲, 等. 中國藥用石斛[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1-49.
[3] 王忠敏, 付淑琴, 張莉華, 等. 迎春花無菌體系的建立以及莖段和葉片愈傷組織的誘導[J] .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08, 28 (3): 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