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的背后是眼界和勇氣,暴風雨后,晴空萬里
非常時期,有非常機會。
這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無數中小企業,如海中浮萍般風雨飄搖,來不及瞻前顧后,忙亂的緊急應對,但就是這樣的危機,卻催生著無數的機會。
就拿非典為參照,2002年年底出現疫情,2003年二季度進入高峰,年中得到控制,三季度疫情結束,持續時間相對是短暫的,但產生的影響,卻遠比想象中來的猛烈。
這一年,“遠離人群”的概念,成就了電商服務。當時隔離在家的馬云,與秘密研發團隊干了一件大事兒,用26天的時間籌備了淘寶網。上線當天,網頁的首頁赫然寫著“紀念在非典時期辛勤工作的人們?!笨諢o一人的房間里,馬云盯著天花板默默祈禱:希望淘寶一路順風。
那一刻起,阿里奠定了在B2B+C2C領域的龍頭地位。
同一時期,京東,在一波三折中被逼成B2C電商巨頭;順豐,在逆市擴張中成為快遞老大。攜程變身旅游電商領頭羊;騰訊,通過QQ秀搶占網絡社交和游戲的市場;新浪、搜狐、網易,在當年實現了首次盈利;家庭汽車的保有量也在不可思議的增長。
逆勢成長的背后是眼界和勇氣。我們今天面臨同樣的境地,但外部環境更成熟有利。
“共享員工”就是一個縮影。
疫情之下,餐飲、生鮮行業冰火兩重天。一邊是生死一線,上萬員工待業;一邊是訂單大增,人手極度短缺。
如何讓閑置的員工忙起來,“員工共享”就成為天才的創意。
2月3日,盒馬宣布聯合云海肴、青年餐廳等餐企,合作解決待崗人員收入問題;
2月4日,生鮮傳奇、沃爾瑪等多家公司相繼發出邀請,歡迎暫時歇業的員工來“上班”。
2月7日,蘇寧物流發布“人才共享”計劃,提供倉內分揀、包裝、社區騎手等崗位。
專家分析,“共享員工”是非常時期誕生的新經濟模式,它不僅是應急措施,更將成為未來10年的新趨勢。隨著疫情的持續,更多新經濟、新行業、新模式都將陸續出現。
比如“在線醫療”、“人工智能”、“云經濟”等,就被認為是此次疫情中崛起的翹楚。當然,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此次疫情,使更多的企業認識到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眾多知名品牌企業的CEO在反思中紛紛發出感慨,“疫情督促我去反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定要想辦法讓公司有現金流儲備”、“企業要完善線上或遠程辦公系統”、“面對危機,反應速度要快”、“要合理儲備庫存”等等。
危機沒有打垮他們,反而磨礪了心性,激發了創造力。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2020,或許沒有想象的艱難。
暴風雨后,晴空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