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它不僅是指健康的體魄需要體育鍛煉,更闡述出體育運動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研究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肩負著社會建設的使命,是國家發展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全國代表大會中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的實現是當下一代人最終的奮斗目標。由此將可見,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水平關乎著整個國家的穩定和發展。縱觀當下研究生種種行為表現來看,受信息技術影響,“沉迷網絡游戲”、“瘋狂追劇”等現象,加劇了研究生惰性,使得中老年人才有的慢性病出現在研究生身上,身體素質日益下降,繼續呈現低齡化現象。所以,很有必要對研究生體育鍛煉行為進行研究,了解體育鍛煉的心理需要,尋找促進研究生鍛煉的行為路徑。
曲阜師范大學在校研究生的體育鍛煉行為。
1.2.1 問卷調查法
隨機抽取曲阜師范大學在校研究生100人為調查對象,發放有效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95份,有效率95%。
1.2.2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
2.1.1 體育鍛煉行為研究
體育鍛煉行為屬于心理學范疇,是在人的行為意識支配下進行的一系列體育活動,受影響的因素較多。單就定義來看,體育行為主要是指個體以一定強度、時間和頻率以促進健康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所以,對于體育行為的研究不能單純地指身體活動,體育鍛煉是與刺激、興趣等情感相連的,除了體育課堂制度約束外,還受主觀因素的影響。
2.1.2 我國研究生體育鍛煉行為現狀研究
縱觀我國對于研究生體育鍛煉研究現狀來看,學者一般按照區域、年齡、年級、性別等因素進行劃分,并采用社會調查法進行統計與分析。
該研究多以行為改變模式理論為基礎,有學者在研究中發現不同鍛煉階段呈現“鐘型”,也就是說體育鍛煉前期準備人數比較多,但是后期實施過程中以及維持階段人數比較少,主要受到個體、家庭以及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個體因素影響最為嚴重。
2.2 研究生體育鍛煉行為現狀研究
2.2.1 體育鍛煉態度研究
在所調查的100位曲阜師范大學在校研究生中,有63位研究生表示“喜歡”體育鍛煉,占總體比重的66%,21位研究生(占總比重的22%)對體育鍛煉的態度表示“一般”,僅有11位研究生(占總體比重的11.6%)“不喜歡”體育鍛煉。經調查發現,曲阜師范大學在校研究生的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2-26歲左右,此年齡段的青年身體素質良好、對外形的要求更高、更希望通過體育鍛煉認識新朋友,所以對于他們而言,體育鍛煉不僅僅在于“鍛煉”二字,更多的是鍛煉背后帶給他們的積極影響。
2.2.2 體育鍛煉目的研究
根據調查,94.7%的研究生以增強體質、保持身體健康、減肥為體育鍛煉目的。但在具體學術研究中人們更加關注身體健康以外的運動目的,像王勝超曾經研究發現如果以減肥、健美為體育運動目的,會呈現出很明顯的性別差異,一般來說女生要比男生更加關注體育鍛煉目的。
2.2.3 體育鍛煉場所研究
縱觀整個調查結果,96.8%的研究生更偏向于在學校田徑場進行體育鍛煉,僅有12.6%的研究生選擇在健身房進行鍛煉。與在宿舍鍛煉和健身房相比,田徑場場地廣闊、可采用與同學一起的鍛煉形式進行鍛煉,資金消耗小,還能達到社交的目的。
2.2.4 體育鍛煉次數研究
在所調查的100位曲阜師范大學在校研究生中,只有15.8%的研究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3-4次,更僅有10.5%的研究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5-7次,研究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較低。更多的研究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次數為1-2次或“不固定”,時間波動幅度較大,在體育鍛煉方面沒有固定的時間,體育鍛煉在時間安排上較為隨意。
2.2.5 體育鍛煉時間研究
據調查,89.4%的研究生每次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小于0.5小時。經走訪調查發現,對于研究生體育鍛煉,一般群居式比較嚴重,研究生更喜歡選擇和同學一起的鍛煉形式,少數研究生選擇單獨鍛煉,導致整體體育鍛煉時間較短。
在時間段方面,92.6%的受訪研究生表示會在下午進行體育鍛煉,時間導向性明顯。因為對于當代研究生而言,“下午”時段相對“賴床”的早上和“失眠”的晚上有更加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其次,每天下午時段對于曲阜師范大學在校研究生而言課程安排較少,學校為研究生創造休閑的時間和場所供研究生進行體育鍛煉。
在我國研究生體育鍛煉行為研究中,對體育鍛煉行為沒有很明顯的界定,在研究過程中基本都是在分析其他研究學者的觀點,使用到的概念也不同。沒有專項概念界定一欄,對文中提到的專有名詞進行專業性解說,大都是泛泛而談。
在有關研究生體育鍛煉行為研究中,社會調查法、訪談法一般是選擇比較多的研究方法,選取一部分人作為研究生群體代表,通過填寫問卷總結出當時體育鍛煉現狀,以一個點擴展為一個面,是一種靜態化調查方式。而行為本身屬于一項動態化過程,體育鍛煉行為會伴隨年齡增長、學習任務加重以及眼界開闊等多種因素的改變而發生變化,通過以上方式獲取的調查結果存在時間片面性,不能夠反映某一時期研究生體育鍛煉行為特點。
當先,從研究生體育鍛煉行為研究文獻側重點來看,大多數是從心理學范疇入手,像體育態度、自我認知、研究生心理需求等方面,沒有實現交叉性研究,綜合性不夠強,缺乏多元化視角。
目前關于此課題的研究大都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由研究生主觀概述。此類方法下的設計存在局限性,對于問題的陳述比較偏于表面現象,沒有實現深層次問題的挖掘,研究方法比較單一。
根據對曲阜師范大學在校研究生體育鍛煉行為調查研究,發現研究生整體體育意識較低,體育鍛煉意識有待提高。其次,學校提供的體育場所無法滿足研究生日益增長的體育鍛煉需求。第三,研究生的體育鍛煉更多傾向于個人興趣,與專業特征相結合的程度較低。最后,在研究生的體育鍛煉中,教師的指導與教學比重較低。
1.加強體育理論教學,培養研究生體育意識
體育課教學離不開理論,目前大多體育教學中教師都重技能,輕理論,特別是研究生體育教學,沒有固定的提供理論教學的教室,再加上研究生在網絡環境下逐漸增強的惰性,加劇了體育教學的難度。建議教師可以通過體育理論教學深化研究生對體育的理解,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增強體育參與意識,加深研究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掌握。
2.著力培養研究生體育鍛煉興趣
培養研究生自我效能感,提高研究生自我效應。體育教學內容盡量豐富化、多樣化,可以實施“三自主”選課模式,讓研究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主觀意愿出發,從主觀上優化體育鍛煉行為。滲透體育價值教育,不光讓研究生掌握體育理論知識,更要體育鍛煉的價值。
3.創設良好體育環境,滿足體育活動需求
將課內資源與課外資源進行融合,設計豐富多彩體育活動,進一步完善體育活動場地和設施,為研究生體育鍛煉奠定物質基礎。特別是體育館和健身房等開發性場地,多設置開放日。還可與當地體育館以及相關健身場所進行合作,加大硬件設施投資,營造濃厚的體育鍛煉氛圍。
4.強化研究生運動體驗,培養體育態度
良好的身體活動體驗能夠提高研究生自我效能感,激發主觀能動性,形成良好的鍛煉行為,得到更流暢的鍛煉體驗,減少鍛煉障礙;相反,消極的鍛煉心態會降低鍛煉質量,減弱研究生自我效能感,影響鍛煉心理,自主設置鍛煉障礙。所以結合示例宣傳體育鍛煉的益處、提高鍛煉意識、增強研究生鍛煉自信心、喚醒鍛煉欲望尤為重要,并重點分析影響研究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因素,以此為切入點,抓住培養契機。
5 .構建與專業特征相結合新課程模式
為提高教學效益,建議各個院系體育教學能夠與研究生專業相貼合,或與研究生今后選擇的職業類型相聯系,構建課程教學新模式,加強體育鍛煉的同時發展專業技能。體育運動中很多素質都能夠遷移到專業體能上,是促進專業發展的基礎,像快速反應、耐久力、 動作協調配合、注意力和觀察視野等,這是研究生必備的身體發展素質,也是今后職業所需的必備素質。
6.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水平
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綜合素質水平,更新知識與技能,創新教學方法,深入了解學業內容。在新模式下,采取“就地優化”的方式,不定期組織教師培訓,也可采取“請進來”的措施,改變師資結構,加大體育教師社會化進程,建立監督機制,促使教師更好發揮自身專業潛能。
綜上所述,研究生體育鍛煉行為研究是一個比較熱門的探討話題,現下研究文獻呈現多樣化,但大體內容都是圍繞體育鍛煉階段性特征、目的、組織形式、影響因素等方面展開,為高校提供一定理論依據支持的同時也存在相應不足,包括本文研究也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仍然需要不斷改進。最終目的是為了準確分析曲阜師范大學在校研究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干預因子,為增強研究生體育鍛煉參與熱情提供建議,增強曲阜師范大學體育教學效果,培養曲阜師范大學在校研究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