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作了重要講話,總書記談了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加強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領導四點意見。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寧,天下平?!弊怨乓詠恚瑥拇笥碇嗡脚思抉Z“束水攻沙”,從漢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務、漕運”刻在宮廷的柱子上,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旱災害作斗爭。但是,長期以來,受生產力水平和社會制度的制約,再加上人為破壞,黃河屢治屢決的局面始終沒有根本改觀,黃河沿岸人民的美好愿望一直難以實現。
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極為重視,把它作為國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黃軍民和黃河建設者開展了大規模的黃河治理保護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內蒙古自治區沿黃生態經濟帶區域內含7個盟市,共51個旗、縣、區。2017年區域內總人口、國土面積、經濟體量分別占全區50%、44%和69%,人均生產總值是全區平均水平的1.39倍,在全區經濟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旅游業形成以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為主的敕勒川現代草原文明旅游區、以烏海市、阿拉善盟為主的胡楊沙漠秘境探險旅游區和以烏蘭察布市為主的環京津冀草原風情旅游區。2017年,沿黃生態經濟帶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分別占全區的61.5%和58%。
產業綠色轉型發展是推動內蒙古自治區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基本要求,更是破解沿黃經濟帶資源、環境約束的關鍵突破口。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支撐,緊緊圍繞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提升,推動沿黃地區資源要素向高端、智能、綠色領域轉移,有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將之建成創新驅動引領區、綠色產業集聚區、智能制造先行區。
統籌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進國土綠化,完成“兩?!敝卫砗脱攸S濕地保護工程,開展沿黃河生態走廊建設,打造沿黃景觀長廊。強化源頭管控,編制《沿黃經濟區環境承載力與產業發展規劃》。加強清潔生產,完善環境污染聯防共治體制機制,加大沿黃區域生態補償力度。
加強頂層設計。構建綠色高效政績考核體系,設計多維高效考核體系,實現盟市間差別化績效考核,從制度上促進區域產業差別化發展。強化規劃有效引領。推進“多規合一”,建立國土、環保、農林水利等部門規劃銜接協調機制,合理確定指標體系,加快形成沿黃地區協同發展新局面。加強組織領導。以建立區域經濟合作局為契機,加大對沿黃地區的領導協調力度,強化區域產業分工協作,形成信息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優化區域產業布局。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目標,按照產業集聚、鏈條協同原則,構筑以呼包鄂為核心,其它四盟市為支撐,沿黃河、沿交通干線為主要產業帶,園區為載體的產業差異化發展格局。立足功能定位、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構筑沿黃特色產業鏈,促進上下游產品聯動開發。堅持特色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同步用力,加強項目布局與園區功能調整同步發力,促進園區從數量整合向功能集成轉變,推動主要素生產率提升。
強化轉型發展智力支撐。聚焦產業發展需要,圍繞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面向國內外引進一批帶項目、帶成果團隊,讓領銜專家有更大技術路線決策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注重對科技型、企業管理型、資本運營等高端人才的柔性引進,形成借入一個外腦、集聚一個團隊、創辦一個企業、興起一個產業的“裂變”效應。
加強土地確權與供應。按照《土地管理法》出臺相關土地確權細則,明確沿黃河地區土地使用性質。主要解決沿黃河兩側土地使用與林地保護矛盾問題,確定沿黃地區河灘內與河灘外土地使用權限、方式及開發的產業定位,明確沿黃地區新增土地能否用于圍繞生態保護所進行的生產品種。爭取土地審批權限下放到盟市,調整土地前置性手續為后置性,縮短土地審批周期。
加強現代基礎設施配套。按照“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補齊短板、拓展空間”要求,補足補齊產業集聚區綜合交通運輸、給排水、污染物處理、輸電通道、油氣管道、雙電源保障體系等基礎設施短板。順應新興產業發展要求,加大以數字化基礎設施、下一代信息網絡、智能電源電網等現代基礎設施投入。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針對產業集聚區人群精準擴面,調整社會保險水平,強化教育、醫療、住房保障。加強產教融合,加快大數據建設。
包頭市九原區南端位于黃河北岸,流經九原區的黃河有幾十公里,水流平緩,河面寬闊。沿岸有保護比較好的濕地、湖泊,以及從古到今仍在使用的古渡(蘭桂渡口)等等,非常適宜開發垂釣,休閑、河上漂流等旅游項目。處于薩如拉街道轄區內,正在建設的包頭歡樂天地文化生態旅游區建成后將成為濕地景觀與歷史文化內涵相互融合的旅游休閑景區。
項目區位于包頭市九原區薩如拉辦事處的南部,瀕臨黃河,距市中心約20公里,交通較為便利。項目區南側已建成黃河景觀大道,東西綿延約57公里,穿過本項目區南緣。就近便捷的包茂高速公路、京藏高速公路和包頭機場、鐵路等立體交通網絡,為項目的建設和未來市場的形成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是沿黃生態濕地景觀區。九原區范圍內的沿黃生態濕地的資源類型目前主要是以水域、濕地景觀和生物景觀為主,有少部分林地和蓄滯洪區。本項目區的生態環境尚處于相對原始狀態,人為痕跡較少,這無疑有利于項目區項目的實施與建設。二是黃河濕地生態恢復。充分利用現有黃河濕地資源,以“包頭市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的基本宗旨和相關原則為指導,通過對黃河濕地及其周邊環境的整治,全面改善九原區段的生態系統,打造出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的休憩娛樂場所;通過營造良好的濕地生態系統,為鳥類及其他動植物提供理想的生存與棲息之地。全面治理濕地及周邊生態環境,打造田園特色的,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的美好境地。三是濕地生態休閑娛樂區。建設濕地生態休閑娛樂區,主要功能是通過優美的濕地生態環境,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空間和與環境項相應的項目。景點建設項目區內擬建設若干個垂釣臺(或垂釣亭)、觀景點、觀鳥處等。這些設施雖然是為游客的不同用途所建設的實用性建筑,但從旅游角度來說,應該又是一個個亮麗的風景線。在建筑形式上,不僅要考慮與周邊環境相協調,還要顧及到地區特色與風格。四是水上樂園。規劃區水上娛樂項目的建設,要盡量減少直接在水域里的活動,并且盡可能杜絕游艇等機械動力船只用于水上游樂。根據目前規劃區內和規劃區周邊地理地貌來看,水上娛樂項目盡可能設置在濕地生態休閑娛樂區西側的蓄滯洪區一帶。五是漁業項目。以現有的繁殖基地為基礎,建設黃河魚繁殖、培育、生產、研究為一體的專門基地。完善基礎建設和設施設備的購置,為盡快恢復和壯大黃河魚的生長與生產,特別是漁業品牌的創立做出積極地努力。要將基地建設與旅游業緊密地結合起來,打造成為既是魚業生產與科研的重要基地又是旅游業的精品產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講話中強調,沿黃河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要謀劃長遠,又要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讓黃河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