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濤,高 波
(安陽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所,河南 安陽 455000)
“十四五”(2021~2025年),是我國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啟動第二個“一百年”目標的起步開局的五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是“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工作綱領性文件,是解決安陽市生態環境突出矛盾、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擴大生態環境空間,高效利用環境容量,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有效管控生態環境風險,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基本實現美麗安陽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基礎上,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決打好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構建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導向,監管統一、執法嚴明、多方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到2025年,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城鄉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為2035年達到“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確定“十四五”生態環境目標指標。在國家、河南省“十四五”規劃目標指標的指導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依據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原則確定我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指標。針對安陽市空氣環境問題突出的情況,初步制定空氣環境指標:到2025年,PM2.5年均濃度達到50 μg/m3(2020年達61 μg/m3)、PM10年均濃度達到99 μg/m3(2020年達106μg/m3)、NO2、SO2、CO濃度持續改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設計,中央和國務院相繼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1]《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2],從總體目標、基本理念、主要原則、重點任務、制度保障等方面,對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系統部署安排。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著重在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3~8]。
盡管安陽市在“十三五”期間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攻堅工作取得一定工作成效,但與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與人民群眾的期盼仍有較大差距,仍存在一些較大困難和問題。安陽市生態環境保護面臨巨大挑戰。
安陽市長期以來以冶金建材等高耗能為主的重工業型產業結構,嚴重制約著經濟的發展質量。鋼鐵、焦化、鐵合金、火電等重工行業清潔化生產水平低,結構性污染突出,污染物排放量、能源消耗強度居高不下,在環保管控日益加碼的情況下難以為繼,急迫需要轉型。
隨著城市擴張與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安陽市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增長,在所有煤炭、燃油(含汽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氣和電力中,煤炭在全市能源消費比重約為75%。焦化、火電行業、鋼鐵為工業部門煤炭消費絕對大戶,其煤炭消費量約占全市工業煤耗量的70%左右。安陽市能源消費總量在河南省18個地級城市中排名第1,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11.48%。
安陽市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短期難以改變,結構性大氣污染問題突出,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大。該市位于“2+26”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空氣中PM2.530%來自于外部區域傳輸。市區自然地理條件特殊,西部是太行山,市區南、北被兩道丘陵合抱,形成了典型的“簸箕”地形,靜穩態天氣多,年平均風速小于2 m/s,不利于大氣擴散。以上多重因素造成該市大氣環境形勢異常嚴峻,環境空氣質量主要指標在全國、全省、“2+26”城市排名落后,對照打贏藍天保衛戰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PM2.5、PM10、優良天數等指標任務非常艱巨。
干旱少雨,河流天然凈流量小,多數河流為納污河,持續生態調水難以實現,尚有部分地表水斷面水質達不到目標要求,水環境質量改善難度大。
農村環境治理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和不足,污染防治進展較慢。土壤、地下水環境監管難度大。
環境風險管控和應急能力建設仍需加強;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建設監管能力管理手段仍需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基層和農村生態環境監管能力亟待加強;城市污水、城市固體廢物、污泥、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不足,與污染物產生排放量不相匹配;環保科技和產業支撐能力弱,不能滿足生態環境保護需求;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政策性措施還需大力完善;環境信息公開、生態環境宣傳力度及群眾參與度還需加強。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進一步明確生態文明建設及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思路和任務舉措,圍繞污染物總量減排、生態環境質量提高、生態環境風險管控三類目標,突出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領域,強化綠色發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三大基礎。確保2025年完成規劃目標任務。
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強力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用地結構調整,加快實施污染企業退城進園,優化產業布局,從根本上解決結構性大氣污染突出問題。強化細化“六控”措施,嚴格控排、控煤、控車、控塵、控油、控煙,加強大氣環境綜合整治。強化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針對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采取差異化精準管控措施,最大程度削峰縮時。
重點任務與措施: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建設清潔低碳能源體系;深化重點行業污染治理,推動企業綠色低碳升級;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提升應急管控能力;積極調整運輸結構,完善綠色低碳交通體系;優化調整用地結構,推進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推行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大幅削減VOCs排放;加強環保能力建設,增強科技支撐能力。
全面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水源地保護、全域清潔河流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四大攻堅戰役,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鞏固戰役成果。持續推進市界、縣界、河流沿岸等重點鄉鎮污水處理廠(站)建設、實施流域生態修復、人工濕地建設、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南水北調干渠兩側風險源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安陽河水質提升專項整治、工業污染防治、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建設等工作。
深入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推進分類管理,加強優先保護,開展治理修復和結構調整。完善污染源監管清單,持續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現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覆蓋。強化源頭管控,深化重金屬污染防治監管和重點區域綜合整治,加強農業面源、生活污染管控,推進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綜合利用。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試點。建立污染地塊名錄。
全面做好環境信訪舉報問題整改、辦理工作,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開展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對照問題逐項制定整改措施,加大檢查力度,確保整改到位。
加強環境風險管控、應急能力和執法隊伍監管能力建設,保持環境執法監管高壓態勢,集中查辦環境違法行為。扎實抓好環境應急防范處置,加強環境應急演練,妥善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加強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輻射安全監管,確保生態環境安全。
根據安陽市“三線一單”單行材料,安陽市環境管控單元劃分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一般管控單元三類。環境管控單元涉及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管控要求,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針對環境管控單元提出生態環境準入要求。
開展環保宣傳“五進”活動,利用安陽日報、電視臺、安陽新聞網等媒體,開辟專欄、舉辦專題節目,全面加強生態環境政策和法規宣傳;建立有獎舉報制度,通過媒體廣泛宣傳,發動群眾監督、社會監督,在全市營造全民參與、全民環保的濃厚氛圍。
建立規劃編制領導小組和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推進規劃編制工作。強化環保綜合規劃與專項規劃的銜接,開展規劃編制技術協調、銜接與對外交流。
自上而下統籌設計與自下而上典型研究相結合,從戰略、目標、任務、政策、工程等各個層級,加強同全省“十四五”生態環境規劃及全市“十四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銜接。并根據該市實際情況、突出問題自選動作,積極創新。
強化規劃目標、任務、項目、政策的內在聯系,注重規劃目標、任務的可行、可達、可分解、可評估、可考核,明確主體,強化保障。在規劃編制和印發階段,做好分部門、分縣區的目標任務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