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瑩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貴陽 550023
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框架體系主要是由《基本規范》、《應用指引》、《評價指引》、《審計指引》共同組成的,并且《基本規范》是整個框架體系的統領,其中十分明確地指出了內部控制的目標、要素、原則等內容。而其中的應用指引則是在整個的框架體系中,占據著主體地位,在時刻圍繞內部控制要素的前提下,為企業落實內部控制提供相應的指引,并且在《應用指引第4 號》中,明確指出了企業社會責任在內部控制中的支撐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則是需要在生產經營環節中注重自身社會責任的履行。企業在對公司股東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及財務報告合法披露等,從本質上來看,這些行為完全等同于企業內部控制中經營、合規等諸多目標。除此之外,企業在針對員工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其主要形式就是員工收入增加及定期培訓等。這些社會責任的履行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尤其是在企業的經營績效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換個角度來看,社會責任的履行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及有效性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企業對于股東和員工的社會責任履行到位的前提下,使得雙方都得到了極大的精神和物質層面的滿足,繼而對于企業制定出的各項決策做到徹底執行,使得企業的整體內控環境質量有所提高,繼而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1]。
從契約理論的層面來看,一系列委托代理關系交織在一起到組成的契約組織就是現代企業。在契約理論深入發展的情形下,委托代理關系還包括了企業與員工、供應商等其他主體之間的契約關系,契約關系中包括的各個生產要素將自身的優勢資源投入到企業的經營生產環節中以期達到自身利益最優的目標。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經營者代表的受托方在價值取向上和委托方之間有所背離,從而產生了諸如道德風險等委托代理問題,而這正是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得以誕生的原因所在。企業的內部環境主要包括了治理結構的設置、劃分管理結構和層級、授權及責任分配的布局等,而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也正是為了保障企業內部環境的穩定性,從而確保企業制定的各項制度及決策能夠有效落實。在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不斷提高的前提下,可以十分有效地防止各類損害企業方利益行為的發生。如此一來,企業就有了更為充足的資金來履行社會責任。
企業內管理層權力的差異會因為實際控制人性質的差異而出現不同,同時企業的內部控制也是管理層權力得以促進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中介變量之一。為此,針對那些有 “企業帝國” 心理的管理層人員來說,企業需要逐步引導管理者適度的使用權力,以便真正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并需要將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管理權限做出適當的放寬,以此來保障企業積極落實社會責任。將更多的管理權力給予管理層,可以通過股權適當分散等方式來實現,借此來全面激發管理層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并進一步督促企業落實自身的社會責任[2]。
當前,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著形式化的問題,這對于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提高而言是十分不利的。處于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提高的考慮,可以在尋求專業人士幫助的前提下,以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作為基礎,在制定出符合企業發展狀況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下,細化與之相關的實施細則,從而進一步強化對于內部控制的監管,這也是企業流程越發規范及績效價值提高的必然要求。除此之外,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也是向外界的投資人員傳遞著企業規范運營的信號,有助于外界投資人員強化對于企業的發展信心,這對于企業的外部籌資來說是十分有利的。再加之企業內部控制監管力度的提高,有助于及時發現并改正企業內部控制中的問題,從而更加有效履行社會責任。
為了確保企業的社會責任能夠得到更好的履行,企業管理層人員需要在意識層面重視社會責任履行,并將之提高到企業的戰略高度上,確保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中。除此之外,需要針對企業內部的資源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分配,可以通過資金補助力度的強化、人力資源的統籌協調等方式,確保企業的社會責任可以落實到實處。同時,還需要針對投入的實際回報進行核算,將預算的執行做出全面的分析,并在及時糾正有關偏差的基礎上,確保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可以回到正軌,這對于企業形象的良好塑造及宣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3]。
企業自身內部控制環境穩定,也就是內部控制工作得以有效落實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繼而督促企業落實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的完善履行從本質上來看,也是一種完全契合內部控制目標的行為,也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必然需求。企業在合理增加管理層權力、提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提高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投入的幫助下,可以真正實現企業長遠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