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慈睿
重慶巴蜀常春藤學校 重慶 401120
伴隨著國家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汽車走進千家萬戶,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但與此同時,家庭汽車需求的大幅提高帶來的汽車尾氣污染問題對環境產生了嚴峻的惡劣影響。研究表明,汽車尾氣是城市空氣污染物中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的主要來源。隨著石油消耗和大氣污染的雙重危機,汽車在改善人類生活品質的同時也給地球和人類帶來生存危機,當前,汽車工業正加速變革,未來有可能進入零排放時代,新能源汽車因其更加清潔環保的特性,成為中國和全球的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
我國進口石油量占消費量的約50%,為節能降排,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新能源車的發展,先后制定了各項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如財政購買補貼政策、行業政策扶持政策、制定燃油車退出時間表等。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政策從2009 年開始,如今,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從以政策驅動為主逐漸正在轉變為以市場驅動為主,為使得驅動性質的轉變最終取得良好成效,關于新能源汽車消費群體的特征研究研究變得十分重要。
在現有文獻中,較少研究關注消費者個體特征變量(主要包括年齡, 性別或收入等人口特征)的影響,更多的文獻主要集中研究新能源汽車的屬性角度(主要包括便利性、續航里程和安全性)對消費者在新能源汽車上的選擇的影響。本文以重慶市的消費者為例,研究消費者個體特征對新能源汽車選擇的影響,研究結果可以幫助定位中國居民中對新能源汽車采納有更高選擇意愿的群體, 發現影響消費者選擇決策的重要屬性,指導新能源汽車的營銷和推廣,以及探索新能源汽車在未來可改進的方面。此外,重慶市作為中國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和國家中心城市,與較多中西部城市相比,市場更加發達、消費更加繁榮,對重慶市消費者新能源汽車消費行為研究將給中國其他中西部城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較好的借鑒和參照[1]。
本文設計了有關居民新能源汽車消費行為的調查問卷,題目包含居民的個人背景、購車行為和對新能源汽車的評價,通過問卷星平臺向重慶市的居民發放調查問卷并收集樣本,共收到225 份有效答卷。在225 份答卷中,106 名受訪者為男性,119 名受訪者為女性。
關于購車行為,225 名受訪者中,157 名表示已經購買了汽車,占總樣本的69.78%。這其中,有112 名購買的汽車類型為傳統內燃機汽車,占購買汽車人數的71.34%,45 名購買的汽車類型為新能源汽車,占購買汽車人數的28.66%。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受訪者中,31 名表示購買的為混合動力汽車,9 名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5名為純電動汽車。
關于購車意愿,225 名受訪者中,有151 名表示有購車計劃,占總樣本的67.11%。這其中,有105 名受訪者表示想購買傳統內燃機汽車,占有計劃購車人數的69.54%,46 名計劃購買新能源汽車。計劃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受訪者中,28 名表示想購買混合動力汽車,14 名想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4 名想購買純電動汽車。
關于買車時看重的車輛屬性,樣本中消費者總體體現出來的先后順序為車型(外觀)、安全性、價位、品牌、能耗、續航、動力,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優勢為出行成本低、車牌和補貼等政策優勢,認為新能源汽車最大的政策優勢為不限行和牌照政策,劣勢主要有充電不便、電池可能存在安全問題、廢舊電池不易處理、折舊較快、續航不足。
通過樣本的初步統計特征可以看出,在已經購買汽車的受訪者和有意愿購買汽車的受訪者中,相比于傳統內燃機汽車,新能源汽車的選擇都是比例較低的一部分,且即便是選擇新能源汽車,大多數也更傾向于混合動力汽車。可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仍有較大空間,研究哪類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新能源汽車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定位和推廣就變得十分重要。本文選擇二元離散選擇模型,以居民的購車行為作為被解釋變量,以居民的個人背景和特征作為解釋變量,進行實證研究,以討論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特征[2]。
在實證模型的具體設計上,被解釋變量為居民是否購買新能源汽車的0-1 型虛擬變量,已經購車的消費者中,對于問題 “您購買的車的類型(按照動力分類)”,選擇 “新能源汽車” 的被解釋變量取值為1,選擇 “傳統內燃機汽車” 的被解釋變量取值為0。
由于本文關注傾向于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的特征,因而解釋變量選取一系列可能影響消費者購車行為的個人背景變量,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平均每日通勤時長、家中是否有小孩或老人。在解釋變量的具體設置上,性別為0-1型虛擬變量,數值取0 時表示為女性,取1 時表示男性。是否已婚、家中是否有小孩、家中是否有老人的變量也為0-1 型虛擬變量,分別在 “是” 時取1,“否” 時取0。年齡變量經過了對原始數據的對數處理。收入水平分為低、中、高等三組,范圍分別為月收入小于5000 元、5000-10000 元、大于10000 元,以低等收入為基準組,設置中等收入、高等收入的分類變量。受教育程度分為高中及以下、大專、大學本科、研究生四組,以高中及以下為基準組,設置學歷為大專、大學本科、研究生的分類變量。平均每日通勤時長分為30 分鐘以內,30 分鐘-1 小時、1 小時以上三組,以30分鐘以內為基準組,設置30 分鐘-1 小時、1 小時以上的分類變量。
本文采用Logit 回歸方法對居民新能源汽車購買行為的二元離散選擇模型進行處理,模型的回歸結果如表1 所示,可以看出年齡、收入水平、通勤時長對新能源汽車購買行為的影響是統計意義上顯著的,而性別、婚姻狀況、學歷、家中是否有老人或者小孩的影響并不顯著。
根據實證結果可以看出,年齡的影響是負向的,即年輕人比年老長的人更傾向于購買新能源汽車,這可能由于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的時間不久、還屬于新鮮事物,年輕人更能接受新的商品類型。收入的影響也是負的,即相比于低等收入的人群,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的人群更不傾向于購買新能源汽車,這可能由現階段市面上新能源汽車的檔次還不夠高造成。此外,通勤時長的影響也是負向的,即平均每日通勤時長越長,消費者越不傾向于購買新能源汽車,這可能由于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缺陷的問題。
本文利用對重慶市居民發放的調查問卷,發現調查樣本中,相較于傳統內燃機汽車,已經購買新能源汽車和有計劃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比例都占已購買汽車和有計劃購買汽車的總體的少數,可見,推廣系能源汽車仍有很大的空間。
本文通過二元離散選擇模型,以重慶市居民的調查問卷數據為樣本,討論購買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特征。結果表明,年輕群體、收入較低的群體和通勤時長較短的群體更傾向于購買新能源汽車,這不僅給新能源汽車的精準營銷指明了顧客群體,更指出了新能源汽車目前的消費痛點,即檔次有待提升以及續航能力不足,為了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市場、增加消費亮點,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痛點也應當被及時關注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