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傳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江蘇 南京210000)
為充分發揮“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和江蘇沿海地區發展國家戰略疊加優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江蘇省”十三五“沿海發展規劃”,進一步支持了淮安、泰州、宿遷融入沿海開發戰略布局。為服務沿海發展,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沿海內河航道建設。將進一步完善骨干航道網絡,升級改造干線航道,推進內河航道整治,構建“連城達港、通江入海連運河”的聯運體系,擴大水運中轉能力,形成以“兩縱四橫”干線航道為骨架的水運通道網絡。實現長江南京以下-12.5 米深水航道全線暢通,完成連申線灌河西段航道、通江連接航道整治工程,開工建設鹽寶線、通揚線等工程,啟動建設宿連航道。
2.1 本項目的建設是抓住我國“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落地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加快江蘇省內河水運發展、帶動蘇中蘇北地區聯動發展的的需要。
2.2 本項目的建設是宿遷市搶抓沿海開發機遇、打通與連云港港的航運通道實現“借港出?!卑l展戰略、完善交通綜合運輸、提升區域集疏運整體水平的需要。
2.3 本項目的建設有利于促進沿線產業集聚發展,帶動內河水運需求穩步增長,支撐區域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宿連航道通航后,可以就地就近因地制宜發展現代物流業、航運服務業、綠色建材等產業,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加快沿線鄉鎮富民步伐。
2.4 本項目的建設是完善淮河流域西向入海通道及江蘇省干線航道網、增加宿遷境內岸線資源利用、實施內河船舶標準化的需要。宿連航道的建成開通,將為宿遷地區運河中心港產業園的發展提供寶貴的岸線資源,帶動沿線岸線資源的有效利用,對接京杭運河的經濟流量;也將有利于船舶向大型化方向發展,提高船舶的運行效率。內河航道等級也隨之提升,保證等級航道聯網暢通,減少中轉環節,有利于船舶向標準化方向發展,極大地降低交通成本、提高其運輸效益。
2.5 本項目的建設有利于航道的綜合開發和沿線綠色生態廊道的建設。宿連航道的建設是兼顧運輸、防洪、排澇、灌溉、生態平衡的一項綜合性、社會性很強的工程,充分開發、科學利用內河航運資源,將有利于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綜合利用水資源,并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航道貫通后,可提升沿河流域防洪排澇能力,再進行植被恢復和相應的景觀設計,可改善沿線環境,促進地區生態平衡,打造綠色生態廊道。
宿連航道(京杭運河至鹽河段)西起京杭運河宿遷城區段,東至連云港疏港航道。航道規劃等級三級,線路全長124.1km。整治原則如下:
a.航道走向盡量順直,充分利用現有河道、溝塘、洼地,保留主深槽,以減少開挖方量、減少征地、節約工程投資。局部曲率不符合通航標準的航道部分應進行裁彎取直,確保通航條件、減少工程量。
b.航道建設應與城鎮總體規劃、水利規劃、環境保護、旅游開發等緊密銜接,充分發揮航道建設的社會綜合效益,并與港口規劃、物流園區規劃等協調,形成便捷的航道網,提高內河航運的競爭優勢。
c.城鎮地段在尊重市政總體規劃及工業布局的前提下,盡量向建筑物少、質量差和拆遷影響小的一側岸邊拓寬,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對市鎮工農業和人民生活的影響,節省工程投資。
d.少占地,在充分利用原有河道斷面基礎上,盡量對航道進行單側拓挖。
e.對于航道穿越橋梁地段,航道中心線應盡可能與橋梁通航孔中心一致,并充分考慮航道與橋梁正交、兩反彎曲線間和橋梁上游間保持一定直線安全距離等因素。
f. 航道開挖土方應盡量回填利用或棄置在航道兩側較近范圍,節省清運費用,具體方案還應滿足水利部門行洪要求。
根據相關規劃及整治原則,本研究提供了兩條航道路線方案以供比選,主要建設內容如下:
a.航道路線方案一
航道建設總里程為117.4km,依次途經二干渠、軍屯河、柴沂河、沭新河、古泊河,最終到達連云港徐圩港區疏港航道。其中連云港境內古泊善后河上有4 處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共計約6.72km 的范圍,不采取河道整治的工程措施。沿線新建船閘2座:井頭船閘和軍屯河船閘;改建船閘1 座:沭新河南船閘。沿線新、改建橋梁23 座。
b.宿連航道路線方案二
航道建設總里程為124.1km,起點位于京杭運河東堤約K80+200~K80+700 處,位于劉老澗閘上游約4.4km 處,沿線需穿過利民河、馬河、六塘河、二干渠,接入路北河,再連接軍屯河,其后路線與方案一一致。沿線新建船閘2 座:陸運河船閘和軍屯河船閘;改建船閘1 座:沭新河南船閘。沿線新、改建橋梁24 座。
經過現場踏勘,兩方案常年通航里程及線路走向明確,主要區別在于宿豫區航段的路線選擇:方案一始于井頭泵站下游,經二干渠接入軍屯河段;方案二始于劉老澗船閘上游4.4km 處,在京杭運河與路北河之間,新辟航道與六塘河及其支流順堤河、利民河、馬河相交,穿二干渠后經路北河接入軍屯河段。因此,為確定可推薦的路線方案,本研究對宿連航道工程兩方案的區別之處進行分析,主要分為如下幾個方面,見表1。

表1 航道線路方案比選
綜上所述,從區域總體規劃、資源高效利用、水利和港口功能區有效集聚等角度出發,方案二相比方案一有一定的優越性,也符合區域總體發展要求。因此,本研究推薦宿連航道路線方案二。
5.1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部署下,宿連航道(京杭運河至鹽河段)的建設有利于加快江蘇省內河水運發展、帶動蘇中蘇北地區聯動發展。
5.2 宿連航道路線布置時,需充分考慮航道等級、通航條件、總體規劃、水利規劃、環境保護、旅游開發等相關政策,充分發揮航道建設的社會綜合效益,并與港口規劃、物流園區規劃等協調。
5.3 在梳理航道沿線城市規劃、征地拆遷、資源利用、水質環境、水利和港口功能區有效集聚等方面的基礎上,初步提出宿連航道路線布局方案,航道以京杭運河東堤為起點,依次穿過利民河、馬河、六塘河、二干渠、路北河、軍屯河、柴沂河、沭新河、古泊河,最終到達連云港徐圩港區疏港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