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瑋,覃 偉,梁瑞龍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大桂山林場,廣西 賀州 542899)
閩楠為樟科,楠屬常綠大喬木,是國家Ⅲ級保護植物,為中國珍貴的用材樹種,素以材質優良而聞名于國內外。樹干高大通直,具遇火難燃、經水不朽等優良特點,木材芳香耐久,淡黃色,有香氣,材質致密堅韌,不易反翹開裂,加工容易,削面光滑,有著十分美觀的紋理結構,可以用做家具、雕刻、造船等很多領域。樹形雄偉而優美,常年翠綠,是優良的園林風景樹種。樹冠幅大,枝葉濃密,落葉層厚,涵養水源效益高,宜做水源林生態樹種。但是,近年來由于人們不重視閩楠資源保護,對其過度的砍伐與應用,閩楠逐漸步入滅絕的邊緣,有關部門應當對閩楠加強相應的管理與保護工作,加強培育優質的閩楠苗木,擴大造林面積。
大桂山林場位于東經111°20′5″~111°54′39″,北緯23°58′33″~24°14′25″,地處廣西東部,大部分面積坐落在賀州市八步區境內。林場屬于中低山地貌類型,林場境內海拔一般為200~600 m,最高海拔大桂山1204 m,最低海拔80 m。林場所處區域為中亞熱帶的邊緣,氣候特點主要為濕潤亞熱帶氣候特征,具有豐富的熱量,同時還有著充足的降水,通過對大桂山林場多年的氣象資料進行總結與分析,研究區一般保持在19.3 ℃的平均氣溫水平,最高極端氣溫為39.7 ℃,最低極端氣溫為-2.4 ℃,保持在6243 ℃的年積溫水平,2056 mm的年平均降雨量和1275 mm年蒸發量,與蒸發量相比降雨量相對較多,一般保持在82%的相對濕度,有霜期12 d。這些為閩楠這一鄉土樹種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當地生長良好,因此,在遵循適地適樹原則下,適宜在廣西大桂山林場采種培育種植。結合實踐對閩楠容器育苗培育及造林技術予以分析與研究,供有關人士參考。
在開展閩楠育苗工作中,采集種子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常在每年的11月上旬以及12月中旬階段,對閩楠種子開展種子采集工作,此時閩楠果實進入成熟期,果實變得烏黑并具有光澤,同時果肉較為松軟。果實采集之后,在簸箕中放置,并將其果皮搓去,通過清水對種子進行淘洗,將其中的雜質以及不飽滿的種子全部去除,放置于陰涼干燥處陰干,便可進行運輸以及短期貯藏,將陰干的種子與沙土混合在一起進行層積,保證沙土的濕度可以用手捏成團,松開即散的效果。
對于閩楠種子進行催芽過程當中,首先選擇3‰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2h浸泡,放置在室外當中進行催芽。通過沙床進行催芽,應當對干凈衛生的新鮮砂石進行選擇,不應當應用陳舊沙,催芽過程當中將塑料薄膜覆蓋在沙床表面,可以起到良好的增溫作用,同時將細鐵絲網蓋在其上可以起到鼠害防治的良好效果。
利用無紡布袋進行容器育苗,根據40%黃心土、40%菌渣(經發酵)、19.5%塘泥以及0.5%鈣鎂磷肥科學配置,充分考慮苗圃灌溉設施與造林要求配比菌渣比例,如果質較高比例的菌渣,夏季會導致苗木發生缺水現象。
移栽芽苗過程當中,時間選擇在3月下旬以及5月上旬最為適宜,氣溫達到20 ℃水平時,芽苗生長到5~8 cm高度時,開展相應的移栽工作,移栽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在容器帶中間部位,利用竹簽做一個深度在3 cm的小孔,在小孔當中移栽芽苗,如果牙苗的根系過長,可以將其剪短,并及時的進行淋水,確保基質水分處于合適水平,完成移栽之后,間隔2 d澆1次水,如果天氣炎熱每天在早晚時段各澆1次水。
當幼苗生長2~3片葉片之后,可以將沼液進行稀釋,保持在0.2%~0.5%的濃度水平,進行施肥,完成施肥工作之后,通過清水對幼苗葉面進行沖洗。進入6~10月份,間隔15 d左右,選擇0.3%~0.5%復合肥進行淋施。完成移栽工作之后,合理加蓋70%~85%遮陽網,10月份之后將其去除,如果溫度超過35℃時,在中午時段應當通過霧狀噴罐進行降溫,并及時除草,高溫高濕季節利用咪鮮胺與波爾多液/多菌靈實時進行噴灑,控制病害發生。
閩楠造林過程當中對土壤條件要求較高,應當保持林地有著較好的濕潤條件,腐殖質含量較高,同時具有深厚土層,主要可以選擇在山區地帶半陰坡山腰部位的中下部以及河邊臺地,對于山區溝谷進行選擇,造林過程當中應當合理的進行混交林營建,這對提高其成活率發揮的重要作用。
及時清理林地當中的各類灌木與雜草,并通過帶狀形式規律的堆砌這些雜物,通過一段時間之后,這些雜物會不斷腐爛,土壤當中的腐植質含量不斷增加,增加土壤肥力,還能起到保水效果,控制水土流失問題。
整地沿等高線布行挖明坑,要求挖坑橫向到邊,下方靠水源處保留緩沖帶。
(1)密度:2 m×2 m,167株/畝(或1.67 m×2 m,200株/畝)。
(2)明坑規格:40cm×40cm×30 cm。①挖明坑時,先刨凈坑面上的雜草再挖坑;②挖坑時表土、心土分開放置;③遇到大石頭或大樹根可左右偏離,但總體要保持1.7 m或2 m的株距。
每坑磷肥0.25 kg。要將肥料均勻撒施于坑底,并與少量表土拌勻。表土回坑,坑內不能有草根、樹根、石塊,土塊要打碎;回坑土高出坑面10 cm以上,即下坡最低處不少于10 cm,坑內不能形成尖塔形或小山狀,要充分刮平;土塊直徑≤3 cm。
選擇苗木過程當中,應當選擇具有飽滿頂芽,沒有病蟲害的健壯苗木,同時對每株苗木加強相應的檢疫工作。春季3、4月份栽植,栽植工作開展過程當中應當選擇陰天或者小雨天氣下進行,對于確保幼苗成活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移栽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用手將苗木扶正,回填表土到根際部位,之后進行1~2 cm深栽,將土壓實,栽植工作開展時,應當確保苗木根系充分的舒展,種植30 d之后,對植株開展全面的檢查工作,缺苗時,及時補栽植。
造林前3年每年撫育3次,5~8月份鏟帶2次,9~10月份全劈1次。鏟帶寬100 cm,鏟凈草根、雜灌根;當芒類雜灌草長至50~80 cm左右時候,全劈林地內雜灌草。第四年撫育2次,7~8月份全劈1次,在9~10月份進行或在劈草灌過后雜草長至20~30 cm左右時候噴施除草劑。噴施除草劑時要做好幼樹的防護措施,避免其受到藥害影響。
追肥在前4年每年1次,要求時間在1~6月份進行,第二年施肥量0.25 kg/株,之后兩年施肥量0.5 kg/株,距幼樹45~70cm(或樹冠最外緣滴水線下方,幼樹新根生長處。)開1條小溝,溝40 cm×20 cm×(20~25)cm(長×寬×深),將肥料均勻撒施于溝內并回土覆蓋,回土必須使用鋤頭等工具,不允許用腳撥土回填,回填土必須保證肥料覆蓋嚴實。
莖腐病、蛀梢象鼻蟲、灰毛金花蟲等是閩楠生長過程當中的主要病蟲害。莖腐病發生時會引發幼苗莖基部出現變黑與腐爛,引發苗木枯死,防治過程當中可以選擇應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澆灌根部防治。蛀梢象鼻蟲主要對閩楠嫩梢造成危害,使其發生枯死,可以通過煙劑進行熏殺,也可選擇1200倍液滅幼脲噴施防治。灰毛金花蟲成蟲主要對閩楠嫩梢嫩葉與小葉皮層進行啃食,可以通過煙劑熏殺,也可使用600倍液敵敵畏噴施防治。
閩楠經濟價值非常高,近年來,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大力發展容器育苗培育和造林工作,對當地閩楠林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在改變農民群眾貧困面貌,拉動當地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今后林場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擴大引進楠樹先進種植技術,提高閩楠造林水平,為我國閩楠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